在中医药的宝库中,“皮”是一类独具特色的药材来源,特指植物体表的保护组织,包括树皮、根皮、茎皮等,作为植物与外界环境接触的第一道屏障,皮部积累了丰富的活性成分,自古以来便是治疗疾病、调理身体的重要物质,其性味或辛温散寒,或苦寒燥湿,或甘平养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发挥着独特的 therapeutic 作用,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历代医籍中对皮类药材的记载不胜枚举,如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至今仍是临床常用之品。
中草药皮的分类与常见品种
根据药用部位的不同,中草药皮可分为树皮、根皮、茎皮三大类,此外部分植物的果皮(如陈皮)也常入药,但传统“皮类药材”主要以前三者为主。
树皮类
指树木或木本植物的干燥树皮,多生长年限较长,成分积累丰富,代表药材有:
- 杜仲: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味甘、微辛,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常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胎动不安。
- 厚朴:木兰科厚朴的干皮、根皮及枝皮,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能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主治湿阻中焦、脘腹胀满、痰饮喘咳。
- 肉桂: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可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用于阳痿宫冷、脘腹冷痛、寒痹腰痛。
根皮类
指草本或木本植物的根部表皮,通常与根肉分离后入药,质地较薄,作用偏于凉血或利水,代表药材有:
- 牡丹皮:毛茛科牡丹的干燥根皮,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长于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经闭痛经。
- 地骨皮:茄科枸杞的干燥根皮,味甘,性寒,归肺、肝、肾经,能凉血除蒸、清肺降火,常用于阴虚发热、盗汗骨蒸、肺热咳嗽。
- 五加皮:五加科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味辛、苦,性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益肝肾的功效,适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
茎皮类
指草本或木本植物的茎部表皮,多取韧皮部入药,作用偏于舒筋活络或利水消肿,代表药材有:
- 合欢皮:豆科合欢的干燥树皮,味甘,性平,归心、肝经,可解郁安神、活血消肿,用于心神不宁、忧郁失眠、跌打骨折。
- 桑白皮:桑科桑的干燥根皮,味甘,性寒,归肺经,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肺热咳喘、水肿尿少。
- 海桐皮:豆科刺桐的干燥树皮,味苦、辛,性平,归肝、脾经,可祛风湿、通经络,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腰腿疼痛。
常用中草药皮品种及功效速查表
为更直观了解皮类药材的特点,以下列出常见品种的核心信息:
名称 | 来源 | 性味归经 | 功效 | 主治 | 常用配伍 |
---|---|---|---|---|---|
杜仲 | 杜仲科杜仲树皮 | 甘、微辛,温;肝、肾 |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 肾虚腰痛,胎动不安 | 续断、牛膝(治腰痛) |
牡丹皮 | 毛茛科牡丹根皮 | 苦、辛,微寒;心、肝、肾 |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 温毒发斑,经闭痛经 | 地黄、赤芍(凉血化瘀) |
厚朴 | 木兰科厚朴干皮、根皮 | 苦、辛,温;脾、胃、肺 |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 湿阻中焦,脘腹胀满 | 苍术、陈皮(燥湿健脾) |
地骨皮 | 茄科枸杞根皮 | 甘,寒;肺、肝、肾 |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 阴虚发热,盗汗骨蒸 | 知母、鳖甲(滋阴退热) |
合欢皮 | 豆科合欢树皮 | 甘,平;心、肝 | 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 心神不宁,跌打骨折 | 柏子仁、酸枣仁(安神) |
桑白皮 | 桑科桑根皮 | 甘,寒;肺 |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 肺热咳喘,水肿尿少 | 地骨皮、甘草(清肺止咳) |
中草药皮的采收与加工
皮类药材的采收时间和加工方法直接影响其有效成分含量和临床疗效,需遵循“适时采收、精细加工”的原则。
采收时间
- 树皮类:多在春末夏初(4-6月)或秋季(9-10月),此时植物生长旺盛,树液流动较少,剥皮不易损伤树木,且有效成分积累较高,如杜仲需在树龄10年以上时剥取,厚朴以4-6月的干皮质量最佳。
- 根皮类:一般于秋季或早春采挖根部,趁鲜刮去栓皮(外层粗皮),保留韧皮部,如牡丹皮在秋季采挖,需立即剥皮,否则易“跑油”(有效成分挥发)而影响质量。
- 茎皮类:多在植物生长旺盛期(夏季)割取茎干,剥去外层老皮,取内层嫩皮晒干,如合欢皮在夏秋季剥取,桑白皮则在秋季挖根剥皮。
加工方法
- 清洗干燥:剥取的皮类药材需去除泥沙、杂质,趁鲜切片或整块干燥(忌暴晒,以免有效成分流失),通常采用阴干或晒干至含水量≤13%。
- 特殊炮制:部分皮类药材需经炮制以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如杜仲需“炒至丝断”(破坏胶质,利于煎出有效成分),牡丹皮需“炒炭”(增强止血作用),肉桂需“去粗皮”(减少刺激性)。
使用注意事项
中草药皮虽为天然药材,但使用时需注意辨证论治,避免不良反应:
- 性味配伍:皮类药材性味差异大,苦寒之品(如黄柏皮、牡丹皮)适用于实热证,脾胃虚寒者慎用;辛温之品(如桂皮、厚朴)适用于寒湿证,阴虚火旺者忌用。
- 剂量与毒性:部分皮类药材含毒性成分,如关木通皮(含马兜铃酸,现已禁用),需严格按医嘱剂量使用,避免长期服用。
- 资源保护:杜仲、厚朴等野生资源有限,应优先使用人工栽培品,并推广可持续采收技术(如杜仲的“环剥再生技术”),以保护生态平衡。
相关问答FAQs
中草药皮和普通树皮有什么区别?
答:中草药皮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验证、具有特定药用价值的植物皮部,其品种、采收时间、加工方法均有严格标准,杜仲皮需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且需切丝炒制;而普通树皮可能来源不明(如园林观赏树种),未经过炮制,不仅有效成分含量低,还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不仅无治疗效果,还可能引发中毒反应。
为什么部分皮类药材(如牡丹皮、地骨皮)加工时需要“去栓皮”?
答:栓皮(木栓层)是植物皮部的外层组织,主要由木栓细胞构成,质地坚硬,有效成分(如牡丹皮的牡丹酚、地骨皮的甜菜碱)含量极低,且不易煎出,栓皮中还含有大量鞣质、树脂等杂质,煎煮后易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腹痛等不适,根皮类药材在加工时需刮去栓皮,保留富含有效成分的韧皮部,以提高药效和用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