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蛇头疮有哪些有效中药方剂?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蛇头疮在中医学中属于“缠腰火丹”“蛇串疮”范畴,因其多发于手指、足趾等末端,皮疹形似蛇头,故民间称“蛇头疮”,本病多由肝火旺盛、脾虚湿蕴、气滞血瘀导致,以皮肤出现簇集性水疱、沿神经分布带状排列、伴灼痛为特征,中医治疗蛇头疮注重辨证论治,内服方剂以清热解毒、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为主,结合外治法可显著缓解症状、缩短病程。

中医治疗蛇头疮中药方剂

中医对蛇头疮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认为,蛇头疮的发生总因“邪毒阻络,气血不畅”,具体而言,病因可分为三:一是肝经郁热,情志不畅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火,循经外发,毒灼肌肤;二是脾虚湿蕴,饮食不节或思虑过度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兼感毒邪,湿热互结于肌肤;三是气滞血瘀,年老体弱或病程日久,余毒未清,气滞血瘀,经络不通,疼痛迁延不愈,病位在肝、脾,与心、肺相关,核心病机为“湿热毒蕴,经络阻滞”。

辨证论治与内服方剂

中医治疗蛇头疮强调“辨证施治”,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型,分别选用不同方剂:

(一)肝经郁热证

主症:皮疹鲜红,簇集水疱,灼热刺痛明显,多发生于头面部、手指或上肢,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解毒利湿。
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组成:龙胆草15g,黄芩12g,栀子10g,泽泻10g,木通6g,车前子15g(包煎),当归10g,生地黄15g,柴胡10g,甘草6g。
加减:若疼痛剧烈加延胡索15g、川楝子10g以行气止痛;水疱密集加板蓝根15g、大青叶15g以增强解毒;便秘加大黄6g(后下)以通腑泻热。
方解:方中龙胆草清肝胆实火,黄芩、栀子清热燥湿,共为君药;泽泻、木通、车前子利水渗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出,为臣药;当归、生地黄养血滋阴,防苦燥伤阴,柴胡疏肝解郁,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佐使,全方共奏清肝泻火、解毒利湿之效。

中医治疗蛇头疮中药方剂

(二)脾虚湿蕴证

主症:皮疹色淡,水疱稀疏,疼痛较轻,伴纳差腹胀、便溏、肢体困重、舌淡苔白腻、脉濡缓,多见于病程较长或体质虚弱者。
治法:健脾利湿,解毒通络。
代表方剂:除湿胃苓汤加减。
组成: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猪苓15g,泽泻10g,赤茯苓15g,白术12g,滑石15g(包煎),防风10g,栀子10g,木通6g,肉桂3g(后下),甘草6g。
加减:若水疱渗出多加薏苡仁30g、土茯苓20g以健脾渗湿;纳呆加焦山楂15g、炒麦芽15g以消食导滞;气虚乏力加黄芪20g、党参15g以益气健脾。
方解:方中苍术、白术健脾燥湿,猪苓、泽泻、赤茯苓利水渗湿,共为君药;厚朴、陈皮理气化湿,滑石、木通、栀子清热利湿,防风祛风胜湿,为臣药;肉桂温通经络,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佐使,全方共奏健脾利湿、解毒通络之效,适用于脾虚湿蕴型蛇头疮。

(三)气滞血瘀证

主症: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呈刺痛或灼痛,夜间加剧,伴面色晦暗、舌暗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涩,多见于老年患者或病程迁延不愈者。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代表方剂:桃红四物汤加减。
组成: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2g,生地黄15g,赤芍15g,川芎10g,延胡索15g,郁金12g,全蝎6g(研末冲服),甘草6g。
加减:若疼痛剧烈加蜈蚣2条(研末冲服)以通络止痛;气虚加黄芪20g以益气行血;血虚加鸡血藤20g、何首乌15g以养血活血。
方解: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当归、生地黄养血滋阴,赤芍、川芎行气活血,共为君药;延胡索、郁金行气止痛,全蝎通络止痛,为臣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佐使,全方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适用于气滞血瘀型后遗神经痛。

外治法辅助治疗

蛇头疮除内服方剂外,结合外治可直达病所,缓解症状,常用外治法如下:

中医治疗蛇头疮中药方剂

  1. 清热解毒燥湿类:马齿苋30g、大黄20g、黄柏15g,煎水冷敷患处,每日2次,适用于肝经郁热型水疱密集、灼痛明显者。
  2. 收敛止痛类:青黛散30g、冰片3g,研末麻油调敷,每日1次,适用于水疱破溃、渗出较多者。
  3. 活血化瘀类:当归尾20g、红花15g、乳香10g,煎水熏洗患处,每日1次,适用于气滞血瘀型后遗疼痛者。

方剂应用归纳表

证型 代表方剂 核心药物组成 功效 主症特点
肝经郁热证 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柴胡 清肝泻火,解毒利湿 皮疹鲜红,灼痛,口苦咽干
脾虚湿蕴证 除湿胃苓汤加减 苍术、白术、猪苓、泽泻、厚朴 健脾利湿,解毒通络 皮疹色淡,水疱稀疏,纳差腹胀
气滞血瘀证 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延胡索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皮疹消退后疼痛,舌暗紫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蛇头疮能用中药外敷吗?需要注意什么?
答:蛇头疮可以配合中药外敷,外敷能直接作用于患处,清热解毒、燥湿止痛,缓解水疱、灼痛等症状,常用外敷药物如马齿苋(清热解毒)、青黛散(收湿敛疮)、雄黄解毒散(杀虫止痒)等,但需注意:①外敷前需清洁患处,保持干燥;②若水疱未破溃,可用冷敷或药膏涂抹;若已破溃,需用无菌纱布保护,避免感染;③皮肤过敏者(如出现红肿、瘙痒加重)应立即停用,必要时就医。

问题2:中药治疗蛇头疮需要多久见效?如何判断疗效?
答:中药治疗蛇头疮的疗效因证型、病程及个体差异而异,一般而言,肝经郁热型(急性期)患者服药3-5天可灼热疼痛减轻,7-10天水疱开始干涸;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期)患者需7-14天症状缓解;气滞血瘀型(后遗神经痛)疗程较长,通常需2-4周疼痛逐渐减轻,疗效判断标准:①水疱停止新发,逐渐结痂脱落;②疼痛评分(如VAS评分)降低50%以上;③伴随症状(如口苦、纳差)改善,若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需及时调整辨证或结合西医治疗(如抗病毒药物)。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东北为何盛产这些优质药材?
« 上一篇 08-26
红花药材图展示了哪些药用部位?品质要点如何从图中辨识?
下一篇 » 08-26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