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大黄的读音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药材大黄作为传统中医药中的常用药材,其名称的正确读音不仅是语言规范的要求,也关系到中医药知识传播的准确性,在日常交流或专业学习中,“大黄”的读音常出现偏差,尤其“大”字的声调易被混淆,本文将从拼音构成、声调解析、误读辨析、名称渊源及药材特性等方面,详细说明“大黄”的正确读音及相关知识。

药材大黄的读音

“大黄”的正确读音与拼音构成

“大黄”的正确读音为 dà huáng,大”读作第四声(dà),“黄”读作第二声(huáng),在普通话拼音中,声调是区分词义的关键,声调错误可能导致理解偏差,具体解析如下:

  • “大”:拼音为dà,声调为去声(第四声),在汉语中,“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体积大”“范围广”“程度深”等含义时,均读第四声,如“大山”“大海”“大量”,在药材名称“大黄”中,“大”并非指“大小”的物理属性,而是强调其药力“峻猛、宏大”,故应读第四声,而非“大夫”中“大”的轻声或“大地”中“大”的轻声化变调。
  • “黄”:拼音为huáng,声调为阳平(第二声),该字读音稳定,无多音字争议,如“黄河”“黄色”“黄昏”等均读第二声,在“大黄”中亦无例外。

组合后,“大黄”的完整读音为 dà huáng,两字连读时需注意声调的连贯性,避免将“大”读成第一声(dā)或第二声(dá),以免造成误解。

常见误读原因与辨析

“大黄”的误读主要集中在“大”字的声调上,具体原因及辨析如下:

受方言影响导致的误读

在部分方言中,“大”字的读音与普通话存在差异。

  • 吴语区(如上海、苏州):部分方言中“大”读作“du”或“dai”,声调接近第三声,导致习惯性误读;
  • 粤语区:“大”读作“daai6”(类似普通话“代”的发音),易与普通话“dài”混淆,进而影响“大黄”的读音。

辨析:中医药作为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传统医学,其名称读音应以普通话为标准,避免受方言干扰,学习时可借助拼音标注,强化第四声的发音记忆。

对“大”字字义的误解

部分人认为“大黄”中的“大”是“重要”“主要”之意,联想到“大夫”中的“大”(读轻声或dài),从而误读,但实际上,药材名称中的“大”更多取“药力宏大”之意,如《本草纲目》记载大黄“气味大苦大寒,性峻利”,故用“大”强调其药性特点,应读第四声。

药材大黄的读音

与“大黄鱼”等名称的混淆

日常生活中,“大黄”常被误认为“大黄鱼”的简称,而“大黄鱼”的“大”确实读第四声,二者读音一致,但因部分人对“大黄鱼”的熟悉度高于药材“大黄”,反而可能因“先入为主”导致混淆,需明确“大黄”作为独立药材名称的独立性。

“大黄”名称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大黄”一名的由来,与其药材特性、历史应用及文化认知密切相关,了解其渊源可进一步加深对读音的理解。

别名中的“大”字体现药性

大黄在古代有多个别名,如“黄良”“火参”“将军”“锦纹”等,黄良”因“其色黄,其性良(药效显著)”得名;“将军”则因其“攻下力猛,如将军之威”而得名,而“大黄”一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原文载:“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可见,“大”字是对其“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等强效作用的概括,故读“dà”更能体现其药性特点。

中药命名规律中的“大”字

在中药命名中,“大”常用于形容药材的药力、形态或功效,如“大枣”(果肉厚实)、“大黄”(药力峻猛)、“大青叶”(叶片宽大)等,均读第四声,这一规律表明,“大黄”的“大”符合中药命名的普遍逻辑,读音应与其他含“大”字的中药保持一致。

大黄药材的基本特性与应用

结合“大黄”的读音,简要介绍其作为药材的核心特性,进一步强化名称与实物的关联:

  •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 应用:常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黄疸尿赤、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经闭、跌打损伤等症;外用可治烧烫伤。

其名称中的“大”字,正是对其“泻下力猛、清热力强”等核心功效的精准概括,读音与药性内涵高度统一。

药材大黄的读音

“大黄”读音要点归纳

为便于记忆,以下表格归纳“大黄”读音的核心要点:

汉字 拼音 声调 常见误读 正确发音要点
第四声 dā、dá、dài 强调药力宏大,非“大夫”之“大”
huáng 第二声 无(稳定读音) 标准阳平,如“黄河”之“黄”
组合 dà huáng dā huáng、dài huáng 连读时“大”重读第四声,“黄”轻读第二声

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大黄”的“大”不能读成“dài”?
A:“大”在普通话中有多个读音,其中dà(第四声)表示“体积大、程度深、药力强”等,如“大山”“大量”“大寒”;而dài(第四声)多用于“大夫”(医生)、“大地”(口语化)等特定词汇,在药材“大黄”中,“大”取“药力宏大”之意,属dà的本义范畴,而非“大夫”中的借义,故不能读dài,从中药命名规律看,“大枣”“大青叶”等中的“大”均读dà,读音具有一致性。

Q2:大黄在古代有哪些别名?这些别名的读音是否与“大黄”相关?
A:大黄的古代别名较多,如“黄良”(huáng liáng)、“火参”(huǒ shēn)、“将军”(jiāng jūn)、“锦纹”(jǐn wén)等。“黄良”因“色黄性良”得名,读音与“大黄”的“黄”一致;“将军”因药性峻猛得名,读音与“大黄”无直接关联,但体现了对药性的认知,这些别名虽读音各异,但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大黄的特性,而“大黄”一名因简洁、直观且能概括药力,最终成为通用名称,其读音也因规范沿用至今。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安龙中药材
« 上一篇 09-03
药材苦丁种子有何药用价值与种植方法?
下一篇 » 09-03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