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与疾病斗争的智慧结晶,从《神农本草经》记载的365种药物,到《本草纲目》收录的1892种,这些天然药物以其独特的疗效和“治未病”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常见中草药的名字、特性及形态特征,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传统医学,也能在日常养生中合理运用,以下按功效分类,列举部分常见中草药,并附简要说明及图片特征描述。
解表药:发散表邪,解除表证
解表药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表证,分为辛温解表(如风寒感冒)和辛凉解表(如风热感冒)。
中草药名 | 性味归经 | 功效 | 图片特征描述 |
---|---|---|---|
麻黄 | 辛、微苦,温;肺、膀胱经 |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 草茎细长,有节,表面黄绿色,断面中空;叶鳞片状,膜质;花小,黄绿色,常成穗状。 |
桂枝 | 辛、甘,温;心、肺、膀胱经 |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 嫩枝呈圆柱形,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细纵纹;质硬而脆,断面黄白色;气香特异,味甜、辣。 |
薄荷 | 辛,凉;肺、肝经 |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 茎方形,紫色或绿色;叶对生,卵形或长圆形,边缘有锯齿,揉搓后有清凉香气;花小,淡紫色。 |
菊花 | 甘、苦,微寒;肺、肝经 |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 头状花序,呈球形或扁球形,外围舌状花(白色、黄色或淡紫色),中央管状花黄色。 |
清热药:清除里热,凉血解毒
清热药适用于发热、炎症、血热等里热证,分为清热泻火、清热解毒、凉血等类别。
中草药名 | 性味归经 | 功效 | 图片特征描述 |
---|---|---|---|
金银花 | 甘,寒;肺、心、胃经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气清香,味甘微苦。 |
连翘 | 苦,微寒;肺、心、小肠经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 果实呈长卵形,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自顶瓣开裂,内有多数种子;气微香,味苦。 |
黄芩 | 苦,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根呈圆锥形,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断面黄色;味苦;饮片片面粗糙,显菊花心纹理。 |
板蓝根 | 苦,寒;心、胃经 |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 根呈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有横纹;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 |
补益药:补虚扶弱,调节机能
补益药用于改善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虚弱症状,是养生保健的常用药物。
中草药名 | 性味归经 | 功效 | 图片特征描述 |
---|---|---|---|
人参 | 甘、微苦,微温;心、肺、脾经 |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 | 主根呈圆柱形,表面浅黄棕色,有断续的粗横纹;顶端有芦头,上有碗状茎痕;气香特异,味微苦甘。 |
黄芪 | 甘,温;肺、脾经 |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 根呈圆柱形,表面淡棕黄色或淡褐色,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断面纤维性,显菊花心;味微甜。 |
当归 | 甘、辛,温;肝、心、脾经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 根呈圆柱形,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裂纹及横向皮孔;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棕色油点。 |
枸杞子 | 甘,平;肝、肾经 |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 果实呈椭圆形或纺锤形,表面鲜红色或暗红色,有皱缩;果肉柔润,内含种子多粒;味甜。 |
活血化瘀药:通利血脉,消散瘀滞
活血化瘀药用于治疗血瘀证,如痛经、跌打损伤、心脑血管疾病等。
中草药名 | 性味归经 | 功效 | 图片特征描述 |
---|---|---|---|
丹参 | 苦,微寒;心、心包、肝经 |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 根呈圆柱形,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有纵皱纹;断面疏松,有裂隙;气微,味微苦涩。 |
川芎 | 辛,温;肝、胆、心包经 |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 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表面黄褐色,有明显结节状隆起;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有黄棕色油点。 |
红花 | 辛,温;心、肝经 |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 花呈管状,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顶端5裂;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 |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日常使用中草药需要注意什么?
解答:中草药的使用需遵循“辨证论治”原则,不同体质、病症适用不同药物,风寒感冒(怕冷、流清涕)宜用生姜、葱白等辛温解表药,而风热感冒(发热、咽痛)则适合金银花、薄荷等辛凉解表药,避免过量长期服用,如黄芪虽补气,但过量可能导致腹胀;肝火旺盛者不宜服用人参,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如服用抗凝血药期间不宜用丹参,以免增加出血风险,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确保安全有效。
问题2:如何通过图片初步识别中草药?
解答:识别中草药需结合形态特征(根、茎、叶、花、果的形状、颜色、质地)和生长环境,薄荷茎方形、揉搓有清凉香气,丹参根皮红棕、断面有裂隙,菊花头状花序呈球形,但需注意,部分中草药外观相似(如断肠草与金银花),仅凭图片易误判,尤其有毒品种(如附子、乌头)需严格鉴别,建议初学者结合专业书籍或APP,并优先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的中草药饮片,避免误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