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病中医治疗有哪些辨证分型、临床特色选方与效果?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水肿病是中医临床常见病证,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伴有胸水、腹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肾病综合征、心力衰竭、肝硬化等疾病所致的水肿,中医认为,水肿病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及三焦气化失司密切相关,病机关键为水液代谢障碍,泛溢肌肤,治疗总以“发汗、利尿、攻下、健脾、温肾、活血”为基本原则,强调辨证论治与整体调节。

水肿病中医治疗

水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水肿病多因外感风邪、水湿浸渍、饮食不节、久病劳倦等导致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肾失气化,三焦水道不利,水湿泛溢肌肤而成,外感风邪袭肺,宣降失常,水液不能通调水道,可致风水相搏;水湿内侵,或脾阳不足,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可致水湿浸渍;久病劳伤,肾阳亏虚,气化不利,水泛肌肤,可致肾阳衰微;瘀血内阻,水道不畅,也可致瘀水互结,病程迁延,临床需根据阴阳属性分为阳水(多因外感、湿热,起病急,肿势从上而下,按之凹陷易恢复)和阴水(多因内伤、正虚,起病缓,肿势从下而上,按之凹陷难恢复)。

辨证论治与常用方剂

中医治疗水肿的核心是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选择相应治法与方剂,具体如下表所示:

水肿病中医治疗

证型 主症 治法 代表方剂 常用药物
风水泛滥(阳水) 眼睑先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伴恶风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脉浮紧或浮数 疏风解表,宣肺行水 越婢加术汤 麻黄、石膏、白术、甘草、生姜、大枣
水湿浸渍(阳水) 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 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五皮饮合胃苓汤 桑白皮、陈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苍术、厚朴、猪苓、泽泻、桂枝
湿热壅盛(阳水) 遍体浮肿,皮肤绷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 分利湿热 疏凿饮子 商陆、泽泻、椒目、赤小豆、槟榔、茯苓皮、大腹皮、木通、秦艽、羌活
脾阳虚衰(阴水) 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神疲肢冷,面色㿠白,舌淡苔白腻,脉沉缓 温阳健脾,化气行水 实脾饮 附子、干姜、白术、茯苓、木瓜、木香、厚朴、草果、大腹皮、甘草、生姜、大枣
肾阳衰微(阴水) 水肿反复,肿势日重,腰膝酸软冷痛,畏寒肢冷,心悸气促,小便量少或夜尿多,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济生肾气丸或真武汤 附子、肉桂、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牛膝、车前子(济生肾气丸);附子、白术、茯苓、白芍、生姜(真武汤)
瘀水互结 水肿日久,肿势难消,面色晦暗,唇舌紫暗,或有瘀点,舌有紫气,苔白,脉沉涩 活血化瘀,化气行水 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赤芍、川芎、桂枝、茯苓、猪苓、泽泻

中医特色外治法

除内服中药外,中医外治法可辅助改善水肿症状,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弱或服药困难者:

  1. 针灸治疗:取水分、水道、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脾俞、肾俞等穴位,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可配合艾灸温阳化气,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2. 穴位贴敷:脾肾阳虚者,取附子、干姜、白术等份研末,用姜汁调成糊状,贴敷于神阙、关元穴,每日1次,每次4-6小时,可温阳利水。
  3. 中药熏洗:下肢水肿明显者,用桑枝、威灵仙、路路通、艾叶各30g煎汤,先熏后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20分钟,可活血通络、利水消肿。

生活调护与饮食调理

  1. 饮食原则:水肿患者需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5g),避免辛辣刺激、生冷油腻及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阳水患者宜食赤小豆、冬瓜、薏苡仁等利水渗湿之品;阴水患者宜食生姜、羊肉、山药等温补脾肾之品。
  2. 起居调摄:避免过度劳累,防止外感风寒,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疮毒内陷,水肿严重者应卧床休息,下肢水肿者可适当抬高肢体,促进血液回流。
  3. 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恼怒,因“思伤脾”“怒伤肝”,不良情绪可加重水肿。

相关问答FAQs

问:水肿病患者日常饮食有哪些禁忌?
答:水肿患者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避免食用咸菜、腊肉、酱油等高盐食物;忌食辛辣刺激(如辣椒、花椒)、生冷寒凉(如冷饮、西瓜)及油腻厚味(如肥肉、油炸食品),以免助湿生热或损伤脾阳;阳水患者暂不宜食温补性食物(如羊肉、桂圆),阴水患者应避免利水过度(如冬瓜、玉米须需适量食用,防止耗伤正气),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以防高钾血症。

水肿病中医治疗

问:中医治疗水肿多久能见效?如何判断疗效?
答:中医治疗水肿的见效时间因证型、病程及个体差异而异,一般而言,阳水患者(如风水、湿热型)若辨证准确,治疗及时,1-2周内可见尿量增多、肿势减轻;阴水患者(如脾肾阳虚型)因病程较长、正气亏虚,需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调理,疗效判断标准包括:水肿是否消退(以眼睑、下肢浮肿减轻或消失为主)、尿量是否恢复正常、伴随症状(如乏力、纳差、畏寒)是否改善、实验室指标(如尿蛋白、血浆白蛋白)是否好转,治疗期间需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方药,避免自行停药或滥用偏方。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渣的利用价值究竟有多大?如何挖掘其变废为宝潜力?
« 上一篇 09-05
石虎药材功效介绍
下一篇 » 09-05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