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菍药材名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地菍,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的干燥全草,是民间常用的草药之一,其名称源于“地”指其贴地生长的特性,“菍”为古书对某些草本植物的称谓,亦称“地稔”“铺地锦”“地茄”“金锁匙”等,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的山坡、荒地、田埂及酸性土壤中,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地菍的识别与应用,凝聚了传统中医药的智慧,其药用价值在现代研究中也得到进一步印证。

地菍药材名

植物学特征与药材来源

地菍为多年生草本,全体密被粗毛,茎匍匐上升,长达1米,逐节生根,分枝多,呈棕红色或紫红色,叶对生,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1-4厘米,宽0.8-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钝圆或宽楔形,全缘,基出脉3-5条,叶面被糙伏毛,叶面脉下凹,叶背脉隆起,密被长柔毛,聚伞花序顶生,有花1-3朵,基部有叶状总苞;花萼钟形,长约5-8毫米,被密粗毛,裂片5,三角状披针形;花瓣5,淡紫色或玫瑰红色,倒卵形,长约1.2厘米;雄蕊10,5长5短,花药披针形,药隔基部膨大;子房下位,4室,顶端有4齿,蒴果坛状球形,与宿萼贴生,直径约4-6毫米,成熟时4瓣裂,为宿萼所包;种子多数,近肾形,浅褐色,药用部位为全草,夏季开花至秋季结果时采收,拔取全株,除去泥沙,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地菍性味甘、涩,微寒,归肝、脾、肺经,其核心功效在于清热利湿、活血止血、解毒消肿,临床应用广泛,具体如下:

  • 清热利湿:地菍性寒,能清下焦湿热,常用于湿热泻痢、黄疸、水肿等症,如治湿热痢疾,可单用煎服,或与火炭母、凤尾草配伍,增强清热燥湿止痢之效;治黄疸型肝炎,可配茵陈、栀子,共奏清热利退黄之功;治水肿、小便不利,可配冬瓜皮、茯苓皮,利水消肿。
  • 活血止血:地菍甘涩,既能止血又能活血,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适用于多种出血症及跌打损伤,如治吐血、衄血、便血,可单用捣汁服,或与仙鹤草、白茅根同用,凉血止血;治崩漏、月经过多,配益母草、艾叶,化瘀止血调经;治跌打肿痛、风湿痹痛,可捣烂外敷或煎水内服,活血消肿止痛。
  • 解毒消肿:地菍能清热解毒,消散痈肿,常用于痈疮肿毒、湿疹、蛇虫咬伤等,如治乳痈、疔疮,鲜品捣烂外敷,或与蒲公英、金银花煎服;治皮肤湿疹、阴痒,煎水外洗或研末调敷;治毒蛇咬伤,配半边莲、七叶一枝花,解毒消肿。

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地菍的用法多样,内服可煎汤,常用量为15-30g,鲜品可用至60g;亦可捣汁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煎水洗或研末调敷,使用时需注意:地菍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引起腹泻;孕妇应慎用,其活血作用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用药期间若出现皮疹、腹痛等不适,应立即停用并就医。

地菍药材名

现代研究与资源保护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地菍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黄酮类(如槲皮素、山奈酚)、鞣质、酚类、挥发油、甾体及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铁、钙等),其药理作用包括:

  • 抗炎与抗氧化:黄酮类成分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酚类物质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可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 抗菌与抗病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也有一定抑制效果。
  • 止血与促进伤口愈合:鞣质能收缩局部血管,减少渗出,促进血液凝固;同时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伤口愈合。
  • 调节免疫:多糖类成分能增强巨噬细胞活性,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地菍资源丰富,但近年来随着过度采挖和环境变化,野生资源有所减少,为可持续利用,建议加强人工栽培技术研究,推广规范化种植(如选择酸性土壤、扦插繁殖等),同时建立资源保护区,避免无序采挖,确保药材资源的永续利用。

地菍药材基本信息表

项目
学名 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
别名 地稔、铺地锦、地茄、金锁匙、铺地蜈蚣
科属 野牡丹科地菍属
药用部位 干燥全草
性味归经 甘、涩,微寒;归肝、脾、肺经
主要功效 清热利湿、活血止血、解毒消肿
主治病症 湿热泻痢、黄疸、水肿、出血症、跌打损伤、痈疮肿毒、湿疹
用法用量 内煎汤15-30g(鲜品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洗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慎用

相关问答FAQs

Q1:地菍与同科植物野牡丹如何区分?
A1:地菍与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 D. Don)同属野牡丹科,但可通过以下特征区分:①茎:地菍茎匍匐,贴地生长;野牡丹茎直立,木质化。②叶:地菍叶小,卵形或椭圆形,长1-4厘米;野牡丹叶大,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5-11厘米。③花:地菍花单生或少数聚生,花瓣淡紫色;野牡丹花大型,聚伞花序,花瓣粉红色或紫红色。④果实:地菍果小,坛状球形,被宿萼包被;野牡丹果大,卵球形,成熟时紫黑色,地菍全草入药,野牡丹以根入药为主。

地菍药材名

Q2:地菍的果实在中药中是否有药用价值?
A2:地菍的果实(地菍子)在传统中药中较少单独入药,但民间常将其与全草同用,增强涩肠止泻、收敛止血之效,现代研究显示,地菍子富含鞣质、有机酸及多糖,具有涩肠止痢、收敛止血、补益作用,可用于腹泻、痢疾、久病体虚等症,需注意,果实性涩,便秘者不宜过量使用,其具体药用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临床应用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女性膀胱炎中医治疗
« 上一篇 09-06
哪些中草药堪称解毒利尿效果最好的?
下一篇 » 09-06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