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痔疮出血效果如何?方法安全又有效吗?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中医治疗痔疮出血历史悠久,注重整体辨证与局部调理,通过内外合治、多法并用,可有效缓解出血症状,改善肛门功能,降低复发风险,痔疮出血在中医属“肠风”“脏毒”“下血”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过度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风、湿、热、瘀、虚等病理因素下迫大肠,损伤肠络,血溢脉外而致,其治疗核心为辨证论治,针对不同证型采用疏风清热、清热利湿、益气摄血、活血化瘀等法,辅以外治法直达病所,并结合饮食与生活调护,实现标本兼治。

辨证分型与内治法

中医认为痔疮出血的病位在肛门,与肝、脾、肾关系密切,临床常分为四型,需根据症状、舌象、脉象辨别证型,选用相应方药。

证型 主要症状 治法 代表方剂 常用药物
风伤肠络证 大便带血,色鲜红,滴血或喷射而出,肛门瘙痒,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凉血地黄汤加减 生地、赤芍、丹皮、槐花、地榆、荆芥、防风、黄芩、甘草。
湿热下注证 便血色红,量多,肛门肿痛,大便黏滞或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利湿,止血 脏连丸或槐角丸加减 槐角、地榆、黄芩、黄连、黄柏、大黄、赤芍、当归、荆芥、防风。
气虚不摄证 便血色淡红,病程较长,肛门坠胀,面色苍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益气健脾,摄血止血 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阿胶(烊化)、仙鹤草、地榆炭。
血瘀肠络证 便血色暗红,肛门刺痛,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活血化瘀,止血 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川芎、三七粉(冲服)、地榆、槐花。

内治法应用要点

  • 风伤肠络证:以“风邪”为患,治当疏风为先,辅以凉血,方中荆芥、防风疏风解表,生地、槐花凉血止血,血止后可加健脾之品防风邪复扰。
  • 湿热下注证:多因过食辛辣、醇酒,湿热蕴结大肠,治以清热利湿为主,方中黄芩、黄连苦寒燥湿,大黄通腑泻热,血多者加地榆炭、侧柏叶增强止血之效。
  • 气虚不摄证:素体脾虚或久病体虚,中气下陷,统摄无力,治以补中益气为核心,重用黄芪、党参健脾升阳,配阿胶、仙鹤草养血止血,气升则血自归经。
  • 血瘀肠络证:久坐久立或便秘致气血不畅,瘀阻脉络,治以活血化瘀为主,桃仁、红花破血行瘀,三七化瘀止血,血行则络通,出血自止。

外治法:直达病所,快速止血

外治法是中医治疗痔疮出血的重要手段,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肛门局部,可迅速缓解出血、肿痛症状,常用方法包括熏洗、敷药、塞药等。

熏洗法

将中药煎汤,先熏后洗肛门,利用药力和热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清热消肿、止血止痛。

  • 方剂举例:苦参汤(《外科正宗》)加减:苦参30g、五倍子15g、芒硝20g、大黄15g、黄柏15g、蒲公英20g。
  • 用法:将药物加水煎煮15分钟,先趁热熏蒸肛门,待水温适宜(约40℃)时坐浴10-15分钟,每日2次,出血多者可加地榆20g、槐花15g。

敷药法

将药物研为细末,用香油或凡士林调和后涂于患处,或直接撒于痔疮表面,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 常用方药
    • 化痔散:黄连15g、冰片3g、麝香0.5g、珍珠粉1g、炉甘石30g,共研细末,用麻油调敷,每日1-2次。
    • 五倍子散:五倍子20g、芒硝15g、冰片5g,研末外敷,适用于出血伴肛周潮湿者。

塞药法

将药物制成栓剂纳入肛门,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痔核,止血效果更佳。

  • 常用药物
    • 痔疮栓:含地榆、槐花、三七、冰片等,每次1枚,纳肛,每日2次,出血期可早晚各用1次。
    • 消炎止痛栓:含黄柏、苦参、盐酸小檗碱等,适用于出血伴感染者。

中医特色疗法:辅助治疗,增强疗效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

  • 常用穴位:长强(局部穴,通督脉,止便血)、承山(经验穴,清利湿热)、二白(经外奇穴,治痔疮出血)、足三里(健脾益气)、百会(升提阳气)。
  • 操作: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挑治法

在腰背部寻找痔点(皮肤上的红色或紫色小丘疹,压之不褪色),消毒后用三棱针挑断皮下纤维,适用于实证痔疮出血,可调和气血、通经活络。

饮食调理

中医强调“药食同源”,根据证型选择适宜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防止血热妄行或加重脾虚。

  • 风热证:宜食马齿苋、苦瓜、绿豆、梨等清热凉血之品,忌食辣椒、羊肉。
  • 湿热证:宜食薏米、赤小豆、冬瓜、芹菜等利湿之品,忌饮酒、肥甘厚味。
  • 气虚证:宜食山药、莲子、红枣、黄芪粥、小米粥等健脾益气之品,忌生冷寒凉。
  • 血瘀证:宜食山楂、桃仁、黑木耳、玫瑰花茶等活血化瘀之品,忌食油腻、黏滞之品。

预防调护:防复发,固疗效

  1. 起居有常:避免久坐久立,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每次排便时间不超过5分钟,避免努责。
  2. 肛门卫生: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保持局部干燥;避免用手抓挠,防止感染。
  3.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防止中气下陷。
  4. 情志调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以免气机郁滞加重病情。

相关问答FAQs

Q1:中医治疗痔疮出血多久能见效?需要注意什么?
A:中医治疗痔疮出血的见效时间与证型、病情轻重及治疗依从性相关,一般而言,风热、湿热型出血(症状较轻者)通过内服中药配合外治法,3-5天可见出血减少;气虚、血瘀型(病程较长、反复出血者)需1-2周症状缓解,注意事项包括:①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加减药量或停药;②治疗期间忌辛辣、饮酒,保持大便通畅;③出血量大(如喷射状出血、伴头晕心慌)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Q2:痔疮出血能用偏方吗?比如用马齿苋外敷?
A:部分偏方可能对缓解痔疮出血有一定效果(如马齿苋清热凉血,适用于风热、湿热型),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盲目使用偏方可能加重病情,气虚不摄证出血用马齿苋(苦寒)会损伤脾胃,加重气虚;血瘀证出血单纯用偏方无法化瘀通络,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辨证使用偏方,同时结合正规治疗,避免因偏方延误病情或引发感染、过敏等不良反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玫瑰花中草药图
« 上一篇 09-07
虎爪风作为中草药,其具体功效有哪些?
下一篇 » 09-07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