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肾性高血压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肾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类型,主要由肾脏实质性病变或肾动脉病变引起,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多囊肾、肾动脉狭窄等,其发病率约占高血压人群的5%-10%,中医学中无“肾性高血压”病名,根据其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腰膝酸软等症状,可归属于“眩晕”“头痛”“水肿”等范畴,中医认为,肾性高血压的发病与肾虚为本,肝阳、痰浊、瘀血为标密切相关,涉及肝、肾、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治疗强调辨证论治,整体调节,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改善肾脏功能、降低血压、缓解症状。

中医治疗肾性高血压

中医对肾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液,与膀胱互为表里,司开阖;肝主疏泄、藏血,与肾精相互资生,即“肝肾同源”,肾性高血压的病位主要在肝、肾,涉及脾、心,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肾阴虚、肾阳虚、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肝阳上亢、痰湿中阻、瘀血阻络、肝火亢盛为多见。

  1. 肾虚为本:肾脏疾病日久,肾精亏耗,水不涵木,肝阳失制而上亢,发为眩晕;或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阳,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扰清窍;或肾气亏虚,血行无力,瘀血内停,阻滞脉络。
  2. 肝阳上亢: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阴亏虚,肝阳失潜,阳升风动,头晕目眩;或情志失调,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性炎上,上冲头目。
  3. 痰湿中阻: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为眩晕;或肾阳虚衰,不能温化水湿,水湿泛溢,上扰清窍。
  4. 瘀血阻络:久病入络,气虚血瘀,或痰浊阻滞脉络,血行不畅,瘀血内停,脑络瘀阻,不通则痛,发为头痛、眩晕。

中医辨证论治与分型施治

肾性高血压的中医治疗需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舌脉等辨证分型,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以平肝潜阳、滋补肝肾、化痰祛湿、活血化瘀、健脾益肾等为基本治法,以下为常见证型及治疗方药:

证型 主症 治法 代表方剂
肝阳上亢型 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天麻钩藤饮加减
肾阴虚型 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咽干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补肝肾,育阴潜阳 杞菊地黄丸加减
肾阳虚型 眩晕日久,精神萎靡,腰膝冷痛,畏寒肢冷,夜尿频多,下肢浮肿,舌淡胖苔白,脉沉迟 温补肾阳,利水消肿 济生肾气丸加减
气阴两虚型 眩晕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弱 益气养阴,滋肾平肝 参芪地黄丸加减
痰湿中阻型 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滑 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瘀血阻络型 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脉涩 活血化瘀,通窍活络 通窍活血汤加减

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一)中药内服治疗

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可选用具有明确降压作用的中药,如钩藤、天麻、夏枯草、石决明、杜仲、牛膝等,钩藤、天麻平肝潜阳;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石决明平肝潜阳、明目;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牛膝引血下行,使上亢之阳下行,对于兼有水肿者,可加茯苓、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兼有瘀血者,加丹参、川芎、红花活血化瘀。

(二)针灸治疗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脏腑气血,平衡阴阳,达到降压目的,常用穴位:

中医治疗肾性高血压

  • 体针:主穴取太冲(平肝潜阳)、曲池(清热降压)、足三里(健脾益气)、三阴交(滋补肝肾);配穴:肝阳上亢加风池、太阳,肾虚加肾俞、命门,痰湿加丰隆、阴陵泉,瘀血加血海、膈俞,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 耳穴压豆:取肝、肾、降压沟、神门、皮质下等穴位,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5次,每次3-5分钟,以局部微痛为度,双耳交替,每周更换1次。

(三)推拿按摩

推拿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头晕、头痛等症状,常用手法:

  • 头面部:用指按法或揉法按揉太阳、印堂、百会、风池等穴位,每穴1-2分钟;五指拿法从前发际梳至后发际,反复3-5遍。
  • 腰背部:用滚法或掌揉法放松脊柱两侧膀胱经,重点按揉肝俞、肾俞、命门等穴位,每穴1分钟;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 下肢部:按揉太冲、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每穴1分钟,以酸胀为度。

(四)情志调摄与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怒伤肝”“思伤脾”,情志失调可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加重高血压,肾性高血压患者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焦虑抑郁,饮食调理需根据辨证结果选择食物:

  • 肝阳上亢型:宜食清淡平肝之品,如芹菜、菊花、绿豆、梨等,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
  • 肾阴虚型:宜食滋阴补肾之品,如枸杞、山药、黑芝麻、桑葚、甲鱼等,忌食辛辣动火之品。
  • 肾阳虚型:宜食温补肾阳之品,如羊肉、韭菜、核桃、桂圆等,忌食生冷寒凉之品。
  • 痰湿中阻型:宜食健脾化痰利湿之品,如薏米、赤小豆、茯苓、山药等,忌食肥甘油腻、黏滞之品。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性

肾性高血压的治疗需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西医以降压、保护肾功能、治疗原发病为主,中医通过整体调节,改善症状、减少西药副作用、延缓肾功能进展,对于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可在西药基础上加用平肝潜阳或滋补肝肾中药,减少西药剂量;对于伴有水肿、蛋白尿者,可配合健脾益肾、利水消肿中药,改善肾脏功能,但需注意,中药与西药联用时,应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中医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优势是什么?
解答:中医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优势在于整体调节和多靶点作用,中医根据辨证论治,针对不同证型(如肝阳上亢、肾虚、痰湿等)个体化用药,既能降低血压,又能改善头晕、腰膝酸软、乏力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药可通过改善肾脏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尿蛋白等途径保护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部分中药(如钩藤、天麻)具有温和持久的降压作用,可减少西药剂量,避免长期服用西药可能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干咳等副作用,对于轻中度肾性高血压,部分患者可通过中医治疗获得血压稳定;对于重度患者,中医可作为辅助治疗,协同西药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

中医治疗肾性高血压

问题2:肾性高血压患者可以只靠中药治疗,不服西药吗?
解答:是否可以单独使用中药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情况决定,对于轻度肾性高血压(血压140-159/90-99mmHg),且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患者无明显靶器官损害(如心、脑、肾等),可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尝试单用中药治疗,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和肾功能变化,但对于中重度肾性高血压(血压≥160/100mmHg)、肾功能明显受损、或已出现心衰、脑卒中等靶器官损害的患者,不建议单用中药治疗,西药(如ACEI/ARB类、钙通道阻滞剂等)降压作用迅速、明确,能快速控制血压,保护靶器官,是治疗的基础,中药可作为辅助治疗,协同降压、改善症状、保护肾功能,但不能完全替代西药,患者切勿自行停用西药或盲目依赖中药,以免延误病情,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的分类与主治
« 上一篇 09-08
湖北一镇凭何成药材大镇?产业优势何在?
下一篇 » 09-08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