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蛲虫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蛲虫病是中医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因虫体细小色白,形如线头,故又名“线虫”“寸白虫”,临床以肛门及会阴部瘙痒、夜间尤甚、睡眠不安为主要特征,多见于儿童,成人也可感染,中医认为,蛲虫病的发病多因饮食不洁,误食沾有蛲虫卵的食物或水,或由手指、衣物、玩具等间接接触虫卵,虫卵进入肠道后孵化为成虫,寄居于大肠下段,扰乱肠道气机,耗伤脾胃气血,湿热内生,而致肛门瘙痒、腹痛等症状,若日久不愈,脾胃虚弱,则可见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等虚象。

中医治疗蛲虫

蛲虫病的病位在肠,与脾、胃、肝关系密切,病机核心为虫居肠道,湿热内蕴,脾胃运化失常,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若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肥甘,损伤脾胃,运化无力,湿热内生,为虫卵滋生提供了条件;成人则多因饮食不洁,或卫生习惯不良,虫卵从口而入,虫扰肠道,气机不畅,则见肛门瘙痒、腹胀;湿热下注,则肛门灼热、瘙痒难忍;虫体耗伤气血,则面色萎黄、形体消瘦。

根据临床表现,蛲虫病可分为肠道湿热证和脾胃虚弱证两型,肠道湿热证多见于初起或体质较强者,症见肛门瘙痒难忍,夜间尤甚,烦躁哭闹,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脾胃虚弱证多见于病程较长或素体虚弱者,症见肛门瘙痒时轻时重,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或先干后稀,舌淡苔白,脉细弱。

内治法以驱虫杀虫为主,兼以清热化湿或健脾益气,肠道湿热证治以清热化湿、驱虫杀虫,方选连梅汤加减,药用黄连6g、乌梅10g、黄芩10g、胡黄连6g、使君子10g、槟榔10g、木香6g、川椒3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方中黄连、黄芩、胡黄连清热燥湿,乌梅酸敛杀虫,使君子、槟榔驱虫杀虫,木香行气止痛,川椒温中杀虫,若瘙痒甚者,加苦参10g、地肤子10g以清热止痒;大便秘结者,加大黄6g(后下)以通腑泻热,脾胃虚弱证治以健脾益气、驱虫杀虫,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山药10g、莲子肉10g、白扁豆10g、薏苡仁15g、砂仁6g(后下)、桔梗6g、甘草3g,加使君子10g、槟榔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方中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健脾渗湿,砂仁行气醒脾,桔梗载药上行,使君子、槟榔驱虫,若食欲不振甚者,加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10g以消食导滞;腹胀者,加厚朴10g、陈皮6g以行气除满,单方验方也可选用,如使君子炒熟,每日每岁1-1.5粒,总量不超过20粒,嚼服,连用3-5天;南瓜子60-120g,研粉,空腹服,2小时后服槟榔60g煎液,再过30分钟服硫酸镁20g,驱虫效果较好。

外治法直接作用于肛门局部,杀虫止痒,缓解症状,尤其适用于肛门瘙痒明显者,常用方法包括:①熏洗法:取百部30g、苦参20g、蛇床子15g、地肤子15g、明矾10g,加水煎取汁,先熏蒸肛门,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坐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具有杀虫止痒、燥湿解毒之效。②外涂法:取百部20g、苦参20g、雄黄5g,研细末,加凡士林100g调匀,涂于肛门周围,每日2-3次,注意保护肛周皮肤,避免破损。③塞肛法:使君子15g、雷丸10g,研细末,加凡士林适量制成栓剂,每粒含药1g,睡前纳入肛门深处,每日1次,连用3-5天,可直接杀灭肛门周围及肠内蛲虫。

中医治疗蛲虫

针灸推拿对蛲虫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尤其适用于儿童患者,针刺取穴:百虫窠(双侧)、长强、大肠俞、足三里、三阴交,用泻法或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百虫窠为经验效穴,长强为督脉之络,可清利下焦湿热,足三里、三阴交健脾益气,推拿手法:患儿取俯卧位,医者用拇指按揉百虫窠、长强各1-2分钟,再用掌摩法摩腹5分钟,揉脐3分钟,最后用拇指推七节骨(从下向上)100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可调和肠道,杀虫止痒。

预防蛲虫病的关键在于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清洁,个人方面,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勤剪指甲,避免吸吮手指;儿童玩具、餐具、衣物要定期煮沸消毒;每日更换内裤,并用开水烫洗,阳光下暴晒,饮食方面,不喝生水,不食未洗净的瓜果蔬菜,食物要煮熟煮透,集体儿童机构应定期普查普治,发现感染者及时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中医治疗蛲虫常用外治方剂及用法: | 药物组成 | 功效 | 用法 | 注意事项 | |----------|------|------|----------| | 百部30g,苦参20g,蛇床子15g,地肤子15g,明矾10g | 杀虫止痒,燥湿解毒 | 加水煎取汁,先熏后洗肛门,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 | 皮肤破损者禁用,孕妇慎用,洗后保持局部干燥 |

辨证分型及内治方剂: | 证型 | 主症 | 治法 | 方剂 | 常用药物 | |------|------|------|------|----------| | 肠道湿热证 | 肛门瘙痒难忍,夜间尤甚,烦躁哭闹,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清热化湿,驱虫杀虫 | 连梅汤加减 | 黄连、乌梅、黄芩、胡黄连、使君子、槟榔、木香、川椒 | | 脾胃虚弱证 | 肛门瘙痒时轻时重,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 健脾益气,驱虫杀虫 | 参苓白术散加减 | 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使君子、槟榔 |

中医治疗蛲虫

FAQs: 问:中医治疗蛲虫需要多久见效?
答:中医治疗蛲虫见效时间因治疗方法及病情轻重而异,外治法(如熏洗、外涂)可直接缓解肛门瘙痒,一般用药1-2天症状即可减轻;内治法需连用3-5天以驱杀成虫,由于蛲虫卵可在肛门周围孵化,需间隔1-2周重复治疗1-2个疗程,以彻底杀灭虫卵,防止复发,儿童患者建议内外合治,同时注意个人卫生,效果更佳,一般1-2周可痊愈。

问:儿童用中药治疗蛲虫需要注意什么?
答:儿童用中药治疗蛲虫需注意以下几点:①严格控制药物剂量,避免过量使用有毒药物,如使君子每日不超过20粒,苦楝根皮用量不超过6g,且不宜久服,以防不良反应;②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如汤剂宜浓煎,或选用颗粒剂、散剂,便于服用;③外治法需保护肛周皮肤,若出现红肿、破溃应立即停用,并保持局部清洁;④治疗期间需加强个人卫生,每日更换内裤并煮沸消毒,避免交叉感染;⑤若用药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西瓜作为药材有哪些功效与使用禁忌?
« 上一篇 09-09
能驱虫的中草药植物
下一篇 » 09-09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