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冠心病的中草药效果如何?哪些更安全有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血管疾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中医认为其病机多与气滞、血瘀、痰浊、寒凝、气阴两虚等相关,中草药防治冠心病注重整体调理,通过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理气化痰等法改善症状、延缓进展,以下从常用中草药分类、功效及应用等方面展开说明。

防治冠心病的中草药

活血化瘀类——改善冠状动脉循环

活血化瘀是治疗冠心病的基本大法,适用于胸刺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暗等血瘀证。

  1. 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能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含丹参酮、丹参酚酸等成分,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常用于心血瘀阻型冠心病,配伍川芎、红花增强疗效;制剂如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临床广泛应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脾胃虚寒者慎用。

  2.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含川芎嗪、阿魏酸等,能改善心肌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治疗冠心病常配伍丹参、赤芍,如“冠心Ⅱ号方”;若兼气滞,可加柴胡、香附理气,阴虚火旺者不宜长期使用。

  3. 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含三七皂苷、黄酮类,能抗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适用于胸痛刺痛、兼有出血倾向者(如冠心病合并轻度心绞痛),可研末吞服(1-3g/次)或入汤剂;注意孕妇忌用,过量可能引起出血。

益气养阴类——改善心肌能量代谢

冠心病患者常见气短乏力、心悸失眠、口干咽燥等气阴两虚证,需益气养阴以固本。

  1.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含黄芪甲苷、黄酮类,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免疫功能,调节血压,常配伍麦冬、五味子(如“生脉散”加减),治疗气虚乏力、自汗的冠心病患者;实热证、表实邪盛者忌用。

    防治冠心病的中草药

  2.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含麦冬皂苷、多糖,能改善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适用于冠心病伴心悸、口干、舌红少津者,配伍人参、五味子增强养阴益气之力;脾胃虚寒、痰湿内盛者慎用。

  3.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含人参皂苷,能增强心肌耐缺氧能力、抗休克,适用于冠心病急性发作或心功能不全,可单独煎服(3-9g/日)或配伍附子(如“参附汤”);实证、热证、高血压患者忌用,避免“上火”。

理气化痰类——消除痰浊闭阻

痰浊闭阻是冠心病重要病理因素,表现为胸闷如窒、体胖痰多、苔腻,需理气化痰以通脉。

  1. 瓜蒌:味甘、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含瓜蒌碱、脂肪酸,能扩张冠状动脉、降血脂,适用于痰浊闭阻型冠心病,配伍薤白、半夏(如“瓜蒌薤白白酒汤”),可缓解胸闷胸痛;脾胃虚寒、便溏者忌用,反乌头。

  2. 薤白:味辛、苦,性温,归肺、胃、大肠经,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含薤白苷,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冠脉流量,常与瓜蒌配伍,治疗痰浊或寒凝所致的胸闷;气虚者不宜过量,避免耗气。

滋补肝肾类——调节全身阴阳平衡

冠心病久病可累及肝肾,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需滋补肝肾以固根本。

防治冠心病的中草药

  1. 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含枸杞多糖、甜菜碱,能抗氧化、调节血脂,适用于冠心病伴肝肾阴虚、视物模糊者,可单味泡水或配伍菊花、熟地黄;外感实热、脾虚湿盛者慎用。

  2. 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含槲皮素、扁蓄苷,能改善冠脉循环、降血压,适用于冠心病伴高血压、腰膝酸软者,配伍牛膝、杜仲增强疗效;阴虚血燥者慎用。

常用中草药简表

类别 药物 主要功效 适用证型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活血化瘀类 丹参 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心血瘀阻(胸刺痛、舌紫暗) 煎服10-15g 不与藜芦同用,脾胃虚寒慎用
三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血瘀兼出血倾向 研末吞服1-3g 孕妇忌用,过量易出血
益气养阴类 黄芪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气虚乏力、自汗 煎服15-30g 实热证、表实邪盛者忌用
麦冬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气阴两虚(心悸、口干) 煎服10-15g 脾胃虚寒、痰湿内盛者慎用
理气化痰类 瓜蒌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痰浊闭阻(胸闷如窒、苔腻) 煎服10-20g 反乌头,脾胃虚寒便溏者忌用
滋补肝肾类 枸杞子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肝肾阴虚(腰酸、头晕) 泡水或煎服6-12g 外感实热、脾虚湿盛者慎用

中草药防治冠心病的注意事项

  1. 辨证论治是核心:冠心病证型复杂(如气虚、血瘀、痰浊、阴虚等),需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症状、舌象、脉象选药,避免盲目套用方剂。
  2. 中西药合理联用:中草药可作为辅助治疗,但急性心梗、严重心绞痛等需以西药(如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药)为主,中草药调理可减少西药副作用;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如丹参可能增强抗凝药效果,需监测凝血功能)。
  3. 长期调理与生活方式结合:中草药起效较慢,需坚持服用3-6个月以上;同时配合低盐低脂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情志调节,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相关问答FAQs

Q1:中草药治疗冠心病能完全替代西药吗?
A:不能,中草药多用于冠心病的稳定期调理,改善症状、延缓进展,或减少西药副作用;但在急性发作(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或严重并发症时,需以西药(如溶栓、抗血小板、介入治疗)为主,中草药作为辅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建议中西医结合,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

Q2:如何判断自己适合哪种类型的中草药?
A:需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判断:若胸痛刺痛、固定不移、舌紫暗,属血瘀证,可选丹参、三七;若胸闷如窒、体胖痰多、苔腻,属痰浊证,可选瓜蒌、薤白;若气短乏力、心悸口干、舌红少苔,属气阴两虚证,可选黄芪、麦冬;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属肝肾阴虚证,可选枸杞子、桑寄生,建议到正规医院中医科就诊,通过望闻问切辨证后用药,避免自行用药导致偏差。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口臭有哪些有效方法?
« 上一篇 09-09
川砂仁药材的功效、用法及道地特性是什么?
下一篇 » 09-10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