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作为一种兼具观赏与药用价值的植物,其花、叶、根均可入药,尤其在中医传统理论中,茉莉以其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功效备受推崇,早在明代《本草纲目》中便记载茉莉“辛甘,温,无毒,蒸露取液,气香而散,和中下气,辟秽浊”,可见其药用历史已久,现代研究也证实,茉莉含有丰富的挥发油、黄酮类、三萜类等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镇静安神等作用,其药用价值在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的双重印证下愈发清晰。
茉莉药材的传统应用与现代研究
在传统中医应用中,茉莉主要用于治疗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胀痛、脘腹胀闷、月经不调等症状,茉莉花搭配玫瑰花、佛手泡水饮用,可缓解情绪低落、胸闷叹息;茉莉花研末调敷于患处,还能辅助治疗目赤肿痛、疮疡肿毒,现代药理学研究则进一步揭示了其作用机制:茉莉挥发油中的芳樟醇、苯甲醇等成分,能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焦虑、改善睡眠;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茉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体现了其“辟秽浊”的传统经验。
茉莉药材的制作方法
茉莉药材的制作主要包括采收、加工、炮制等环节,不同部位的药材制作工艺略有差异,需根据药用部位选择合适的方法。
采收
茉莉的药用部位以花为主,叶、根次之,花需在夏季清晨或傍晚采摘含苞待放的花蕾,此时挥发油含量最高,香气浓郁;叶片在生长旺盛期采摘,选择无病虫害的嫩叶;根则于秋季地上部分枯萎时挖掘,洗净泥土,采收后需及时处理,避免有效成分流失。
加工
- 茉莉花:采摘的花蕾摊放在通风干燥处阴干,避免阳光直射(阳光照射会挥发油挥发,降低药效),期间需翻动2-3次,直至花朵变脆、色泽黄白即可,也可用低温烘干法(控制在40℃以下),保留更多活性成分,阴干后的花朵去除花蒂、杂质,储存于密闭容器中。
- 茉莉叶:嫩叶洗净后切段,同样采用阴干或低温烘干法,干燥后叶片呈深绿色,气清香。
- 茉莉根:洗净后切片,厚度约2-3mm,晒干或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储存时需防潮防霉。
炮制
茉莉花一般生用即可,若需增强理气止痛功效,可取净茉莉花用文火微炒,炒至微黄(称为“炒茉莉花”),其辛散之性略减,药效更温和,茉莉叶可生用或蜜炙(取炼蜜拌炒,增强润肺止咳之效),但临床以生用为主。
茉莉药材的功效与主治
药材部位 | 性味归经 | 主要功效 | 主治病症 |
---|---|---|---|
茉莉花 | 辛、甘,温,归肝、脾、胃经 |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辟秽开窍 | 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脘腹胀闷;寒湿腹痛;痢疾;头晕头痛;目赤肿痛 |
茉莉叶 | 辛、凉,归肺、胃经 | 清热解表,化湿和中 | 感冒发热;湿浊中阻之胸闷食少;疮疡肿毒 |
茉莉根 | 辛、苦,温,归肝、胃经 | 麻醉止痛,活血消肿 | 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牙痛 |
使用注意事项
茉莉性温,阴虚火旺者(如手足心热、口干咽燥、盗汗)慎用,以免加重“火证”;孕妇不宜过量使用,其活血作用可能引发流产;茉莉芳香走窜,不宜长期连续服用,一般3-5天为一疗程,症状缓解后即可停药,茉莉茶饮虽日常可饮用,但作为药材时需控制用量,花常用3-10g,叶10-15g,根5-10g,过量可能导致头晕、恶心等不适。
相关问答FAQs
Q1:茉莉茶和茉莉药材有什么区别?
A:茉莉茶是以茉莉花窨制绿茶或红茶而成的饮品,主要取其香气和清雅口感,药效温和,适合日常饮用,有疏肝理气、提神醒脑的作用,但作为“药材”其有效成分浓度较低,针对性较弱;而茉莉药材是经过规范采收、加工、炮制的干燥花、叶或根,有效成分含量更高,药效更明确,主要用于治疗肝郁气滞、湿浊中阻等特定病症,需在中医指导下使用,不可替代药物。
Q2:茉莉药材可以长期用来泡水喝吗?
A:不建议长期连续饮用,茉莉花性温,长期过量饮用可能耗气伤阴,尤其对于阴虚火旺体质者,易出现口干、便秘、失眠等不良反应;其挥发油成分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刺激胃肠道,建议作为日常保健时,每周饮用2-3次,每次3-5g,连续饮用不超过2周,若需长期调理,应咨询中医师根据体质配伍其他药材,或停用一段时间后再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