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Gawl.)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浙江、四川、江苏等地,是我国传统常用滋阴药之一,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麦门冬”,后世简称为“麦冬”,其药性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效,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常用于治疗阴虚所致的多种病症,被誉为“滋阴润燥之要药”。
在肺系疾病方面,麦冬尤为擅长治疗燥咳、劳嗽及肺痿等症,秋季气候干燥,易耗伤肺津,导致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咽喉干燥、口渴鼻燥等,此时用麦冬配伍沙参、玉竹、桑叶等,可养阴润肺、生津润燥,代表方如《温病条辨》之沙参麦冬汤,若久咳伤肺,肺阴亏虚,症见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手足心热等,麦冬常与阿胶、百合、贝母同用,如百合固金汤中配伍麦冬,以增强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之力,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麦冬所含麦冬多糖、甾体皂苷等成分,能显著抑制呼吸道炎症反应,促进呼吸道黏膜修复,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属肺阴亏虚者有较好疗效。
心系疾病的治疗中,麦冬亦发挥重要作用,心主血脉,藏神,心阴不足则心失所养,常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五心烦热、舌红少津等症,麦冬入心经,能养心阴、清心热、安心神,常与生地、玄参、酸枣仁等配伍,如《摄生秘剖》中天王补心丹,以麦冬配伍生地、丹参、茯苓、酸枣仁等,共奏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之效,适用于心阴不足、虚火内扰所致的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现代临床研究显示,麦冬提取物能改善心肌缺血,增加冠脉血流量,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属心阴亏虚者有一定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心肌细胞代谢、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胃系疾病方面,胃为阳土,喜润恶燥,胃阴不足则胃失濡养,症见口干咽燥、饥不欲食、胃脘隐隐灼痛、干呕呃逆、舌红少苔或无苔等,麦冬归胃经,能养阴益胃、生津止渴,为治疗胃阴亏虚之要药,常与沙参、玉竹、生地等同用,如《温病条辨》益胃汤,以麦冬配伍沙参、玉竹、生地、冰糖,共奏养阴益胃、生津润燥之效,对慢性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属胃阴亏虚者疗效显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麦冬多糖能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修复胃黏膜损伤,抑制胃酸分泌,从而缓解胃脘疼痛、口干等症状。
麦冬在热病伤津、消渴及肠燥便秘等病症中亦广泛应用,外感热病后期,邪热渐退,但津液未复,常见身热不甚、口干舌燥、心烦失眠、神疲乏力等,麦冬常与沙参、天花粉、石斛等配伍,以养阴生津、清余热,如《温病条辨》竹叶石膏汤中配伍麦冬,既清余热,又养胃生津,对于消渴病(现代医学之糖尿病),以阴虚燥热为主要病机,症见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多消瘦、舌红少苔等,麦冬常与生地、天花粉、黄连等同用,如消渴方中配伍麦冬,以养阴生津、清热润燥,现代研究证实,麦冬多糖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辅助降低血糖,若肠津亏虚,肠道失润,症见大便秘结、干结难下,麦冬常与火麻仁、杏仁、当归等配伍,如润肠丸,以增液行舟,润肠通便。
麦冬常见配伍应用表如下:
配伍药物 | 功效 | 主治病症 | 经典方剂 |
---|---|---|---|
沙参、玉竹 | 养阴润肺、生津润燥 | 燥咳少痰、咽干口渴 | 沙参麦冬汤 |
玄参、生地 | 养阴清心、凉血生津 | 热病伤津、心烦失眠 | 清营汤 |
半夏、人参 | 益气生津、和胃降逆 | 胃虚呕吐、津伤口渴 | 麦门冬汤 |
五味子、人参 | 益气养阴、敛汗生脉 | 气阴两虚、脉微自汗 | 生脉散 |
现代药理学研究进一步阐明了麦冬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麦冬主要含麦冬多糖、甾体皂苷(如鲁斯可皂苷元)、黄酮类、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麦冬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降血糖、保护心肌等作用;甾体皂苷能抗炎、镇咳、祛痰;黄酮类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等功效,这些研究为麦冬的传统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拓展了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范围,如作为辅助治疗药物用于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咽炎、更年期综合征等。
需要注意的是,麦冬性微寒,脾胃虚寒、风寒咳嗽、痰湿壅盛者慎用,麦冬不宜与款冬花、乌头、苦参等药材同用,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时,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辨证配伍,以发挥最佳疗效。
相关问答FAQs:
-
麦冬适合所有人吗?有什么禁忌?
答:麦冬虽为滋阴良药,但并非人人适用,因其性微寒,脾胃虚寒者(如平时怕冷、腹胀、大便稀溏)服用后可能加重不适;风寒咳嗽患者(症见咳嗽痰白清稀、鼻塞流涕)不宜使用,以免敛邪留寇;痰湿壅盛者(症见咳嗽痰多、色白质稠)也不宜单独使用麦冬,以免助湿生痰,对麦冬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用药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
麦冬怎么吃效果最好?有哪些常见用法?
答:麦冬的用法需根据病症选择,常见用法包括煎汤、泡水、入丸散或食疗,煎汤内服:一般用量6-12g,可配伍其他药材煎煮,如治疗肺燥咳嗽,可单用麦冬15g煎水,或配沙参、玉竹各10g煎服;泡水代茶:适用于轻症津亏,如口干咽燥,取麦冬10g,五味子5g,泡水代茶,可生津止渴;入丸散:需遵医嘱,如天王补心丹中麦冬为细粉入药;食疗:如麦冬粥,取麦冬20g,大米100g,麦冬煎水取汁,与大米同煮为粥,适用于胃阴亏虚者,注意,麦冬入煎剂宜久煎,以有效成分溶出;若用于滋阴生津,可不去心;若用于清心火,可去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