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是中医学常见的外感皮肤病,以皮肤出现鲜红色或淡红色风团、瘙痒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中医古籍中称之为“瘾疹”“风疹块”,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荨麻疹,其发病多与风邪侵袭、气血失和有关,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通过疏风解表、调和气血、扶正固本等方法,可有效控制症状并减少复发,具有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的特点。
中医对风疹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认为风疹的病因主要有外感和内伤两端,外感多为风热、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客于肌肤,导致营卫失和,卫外不固,风邪与气血相搏,郁于腠理,发为风疹;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鱼腥发物,或肠胃积热,复感风邪,风湿热邪蕴结肌肤,亦可发病,内伤则与正气不足密切相关,如禀赋不足、气血亏虚,卫外功能减弱,风邪乘虚而入;或情志不畅,肝郁化火,血热生风;或久病耗伤阴血,虚风内动,均可导致风疹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其病位在肌肤,与肺、脾、肝三脏功能失调相关,核心病机为“风邪”与“气血失和”。
辨证分型与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风疹的核心是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舌脉等分为不同证型,分别采用相应治法,常见证型及治疗方案如下表所示:
证型 | 主要症状 | 治法 | 代表方剂 | 常用药物 |
---|---|---|---|---|
风热犯表证 | 风团色红,灼热瘙痒,遇热加重,伴发热、恶风、咽喉肿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 疏风清热,凉血止痒 | 银翘散加减 | 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牛蒡子、蝉蜕、生地、赤芍、丹皮、甘草 |
风寒束表证 | 风团色白或淡红,遇寒加重,得温则减,伴恶寒、无汗、头痛,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 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 荆防败毒散加减 |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茯苓、川芎、薄荷、甘草 |
肠胃湿热证 | 风团鲜红,脘腹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或泄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清热利湿,健脾和胃 | 防风通圣散合平胃散加减 | 防风、荆芥、连翘、薄荷、大黄、芒硝、栀子、滑石、茯苓、苍术、厚朴、甘草 |
血虚风燥证 | 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重,伴心烦、失眠、面色苍白,舌淡苔少,脉细数 | 养血祛风,润燥止痒 | 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减 | 当归、生地、白芍、川芎、何首乌、荆芥、防风、白蒺藜、黄芪、甘草 |
(一)内治法
- 风热犯表证:以疏风清热为主,方用银翘散加减,若瘙痒剧烈者,加地肤子、白鲜皮以增强祛风止痒之力;咽喉肿痛明显者,加玄参、桔梗以利咽消肿。
- 风寒束表证:以疏风散寒、调和营卫为主,方用荆防败毒散加减,若恶寒、无汗甚者,加麻黄、桂枝以发汗解表;若风团色白、遇寒加重者,加黄芪、白术以益气固表。
- 肠胃湿热证:以清热利湿、健脾和胃为主,方用防风通圣散合平胃散加减,若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者,加木香、砂仁以行气和胃;若便秘者,重用大黄、芒硝以通腑泄热。
- 血虚风燥证:以养血祛风、润燥止痒为主,方用当归饮子加减,若失眠、心烦者,加酸枣仁、夜交藤以养心安神;若风团色暗、反复发作者,加鸡血藤、丹参以养血活血。
中成药可根据证型选用,如风热证可选消风止痒颗粒,风寒证可选玉屏风颗粒,肠胃湿热证可选湿毒清胶囊,血虚风燥证可选当归片配合荆防颗粒,需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二)外治法
- 中药外洗:取苦参30g、蛇床子30g、地肤子30g、白鲜皮30g、荆芥20g、防风20g,煎水取汁,待温后外洗患处,每日1-2次,适用于各型风疹,尤其适用于瘙痒明显者,若风热证可加薄荷20g,风寒证加艾叶20g,以增强清热散寒之效。
- 药膏外涂:急性期风团色红、灼热者,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止痒作用;慢性期皮肤干燥、脱屑者,可外用三黄膏或氧化锌软膏,以润燥护肤。
- 针灸疗法:取曲池、合谷、血海、膈俞、足三里等穴位,毫针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适用于急性发作期,可疏风清热、调和气血;慢性期可配合艾灸,如灸足三里、关元,以温阳益气、扶正固本。
- 放血疗法:在耳尖、大椎、委中等穴位点刺放血,每穴放血3-5滴,适用于风热证、肠胃湿热证,可清热解毒、活血止痒,一般1-2次即可缓解症状。
调护措施
中医治疗风疹的同时,注重生活调护,以预防复发:
- 饮食调护:忌食辛辣、鱼腥、牛羊肉、芒果、竹笋等发物,戒烟酒;急性期宜清淡饮食,多食苦瓜、冬瓜、梨、苹果等清热利湿之品;血虚型患者可适当食用红枣、桂圆、枸杞、黑芝麻等养血食物。
- 生活起居: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抓破皮肤引起感染;注意保暖,避免冷热刺激(如冷水浴、暴晒);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 情志调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情志不畅易致肝郁化火,加重病情,可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放松心情。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中医治疗风疹和西医治疗有什么区别?
解答:西医治疗风疹多以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对症治疗,能快速缓解瘙痒、风团等症状,但易复发,且长期使用可能产生嗜睡、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不仅缓解症状,更通过调理气血、改善体质(如增强卫外功能、清除湿热、养血润燥)减少复发,副作用小,尤其适合慢性、反复发作的患者,两者可结合使用:急性期以西药快速控制症状,缓解期以中药调理体质,提高远期疗效。
问题2:风疹患者日常如何预防复发?
解答:预防复发需从饮食、生活、体质三方面综合调理:①饮食上严格忌口,避免已知过敏食物(如海鲜、酒精)和中医“发物”(如羊肉、韭菜),保持饮食清淡;②生活上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注意保暖,减少冷热、压力等刺激,穿着宽松棉质衣物;③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以增强体质;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可通过艾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每周2-3次,每次15分钟),或服用玉屏风颗粒、玉屏风口服液等扶正固表的中成药,提高卫外功能,减少风邪侵袭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