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止咳有哪些中药材?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化痰止咳是中医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治法,根据痰的性质(寒痰、热痰、燥痰、湿痰)和咳嗽的病因(外感、内伤),常用的中药材可分为清化热痰、温化寒痰、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等类别,以下详细介绍各类代表性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化痰止咳有那些中药材

清化热痰类药材

清化热痰药性多寒凉,适用于痰热壅肺所致的咳嗽痰黄、黏稠难咯、口干舌红、苔黄腻等症,常见药物如下:

药材名称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病症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川贝母 微寒,归肺、心经 润肺止咳,化痰散结 虚劳咳嗽、肺热燥咳、瘰疬疮肿 3-10g,打碎冲服 反乌头,不宜与川乌、草乌同用
浙贝母 寒,归肺、心、胃经 清热化痰,开郁散结 风热咳嗽、痰火郁结、瘰疬乳痈 5-10g 脾胃虚寒者慎用
瓜蒌 寒,归肺、胃、大肠经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肠燥便秘 10-20g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竹茹 微寒,归肺、胃、胆经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痰热咳嗽、心烦失眠、胃热呕逆 6-10g 寒痰咳喘、胃寒呕逆者忌用
前胡 微寒,归肺经 降气化痰,疏散风热 外感风热、痰热咳嗽、咳喘痰多 6-10g 气虚咳嗽、阴虚咳嗽者慎用

温化寒痰类药材

温化寒痰药性多温燥,适用于寒痰、湿痰所致的咳嗽痰白、清稀量多、胸闷脘痞、舌苔白腻等症,代表药物包括:

药材名称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病症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半夏 辛温,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寒痰、湿痰咳嗽,胃气上逆,胸脘痞满 3-10g,制用 生品有毒,需炮制;阴虚燥咳、出血者忌用
天南星 辛温,归肺、肝、脾经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顽痰咳嗽,风痰眩晕,破伤风 3-10g,制用 生品有大毒,需炮制;孕妇忌用
白芥子 辛温,归肺、胃经 温肺化痰,散结止痛 寒痰喘咳,胸胁胀痛,阴疽流注 3-6g,外用适量 皮肤过敏者慎用;过量易致呕吐
旋覆花 辛苦咸,归肺、胃、大肠经 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痰壅气逆、咳嗽痰多、噫气呕吐 5-10g,包煎 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慎用
白前 辛甘微温,归肺经 降气化痰,止咳 肺气壅实、咳嗽痰多、气喘 3-10g 虚嗽气逆者慎用

润肺化痰类药材

润肺化痰药性多甘润,适用于燥痰、阴虚肺燥所致的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咽干鼻燥、舌红少津等症,常用药物有:

化痰止咳有那些中药材

药材名称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病症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沙参 甘微寒,归肺、胃经 养阴清肺,化痰益气 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少痰 10-15g 脾胃虚寒者慎用
麦冬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肺燥干咳、阴虚劳嗽、心烦失眠 10-15g 感寒咳嗽、湿浊中阻者忌用
百合 甘微寒,归心、肺经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心神不宁 10-30g 风寒咳嗽、中寒便溏者忌用
玉竹 甘微温,归肺、胃经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肺胃阴伤、燥咳咽干、热病伤津 10-15g 痰湿内蕴者慎用

止咳平喘类药材

止咳平喘药多兼化痰作用,适用于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症,部分药物可针对寒性、热性或虚性咳喘,代表药物如下:

药材名称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病症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苦杏仁 苦微温,归肺、大肠经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5-10g,打碎煎服 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阴虚咳嗽者忌用
紫苏子 辛温,归肺、大肠经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痰壅气逆、咳嗽喘息、肠燥便秘 5-10g 气虚久咳、脾虚便溏者慎用
款冬花 辛温,归肺经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肺寒咳嗽、劳嗽咳血、虚喘 5-10g 实热及阴虚燥咳者忌用
枇杷叶 苦微寒,归肺、胃经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肺热咳嗽、胃热呕逆 5-10g,刷毛去绒 寒咳及胃寒呕逆者慎用

其他化痰止咳常用药材

除上述分类外,部分药材兼具化痰、止咳、利咽等功效,应用广泛:

  • 桔梗:性平,归肺经,宣肺、祛痰、利咽,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用量3-10g,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
  • 胖大海:甘寒,归肺、大肠经,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润肠通便,适用于肺热声哑、干咳无痰,用量2-3枚,风寒感冒者忌用。
  • 昆布:咸寒,归肝、胃经,消痰软坚、利水消肿,主治瘰疬、痰核,用量6-12g,脾胃虚寒者慎用。

相关问答FAQs

Q1:化痰止咳的中药材可以自行搭配使用吗?
A:不建议自行搭配使用,化痰止咳中药需根据痰的性质(寒、热、燥、湿)、咳嗽的病因(外感、内伤)及患者体质(虚、实、寒、热)辨证选用,搭配不当可能加重病情或产生副作用,寒痰患者误用寒凉的川贝母,可能导致咳嗽迁延不愈;阴虚燥咳患者使用温燥的半夏,易耗伤阴液,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通过“望闻问切”辨证论治,合理配伍用药。

化痰止咳有那些中药材

Q2:川贝母和浙贝母都是化痰止咳药,两者有什么区别?
A:川贝母与浙贝母虽均能化痰止咳,但性味归经、功效主治有所差异:川贝母性微寒,归肺、心经,以“润肺止咳、化痰散结”为主,药力缓和,善于治疗虚劳咳嗽、肺热燥咳(如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常用于阴虚咳嗽;浙贝母性寒,归肺、心、胃经,以“清热化痰、开郁散结”见长,药力较强,长于清化热痰、开郁散结,多用于风热咳嗽、痰火郁结(如痰黄黏稠、胸闷)、瘰疬疮肿,川贝母偏于“润”,适用于虚咳、燥咳;浙贝母偏于“清”,适用于实热、痰火咳嗽。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江西药材批发市场具体位置在哪?
« 上一篇 今天
河北安国药材种子价格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