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大罗伞,学名朱砂根,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因其根茎肥大、果实如伞状而得名,是民间常用的传统药材,兼具药用与观赏价值,其植株形态独特,根、叶、花、果均有鲜明特征,准确识别需结合多部位细节,以下从形态特征、生长环境、药用价值及图片识别要点等方面详细介绍,并附表格归纳关键特征,助力准确辨识。
大罗伞的形态特征与图片识别要点
大罗伞为常绿灌木,株高0.5-1.5米,全株光滑无毛,茎直立,紫褐色,具细纵纹,识别时需重点关注根、叶、花、果四大部位,其图片特征如下:
根:膨大肉质根,断面“朱砂”色
大罗伞的根茎匍匐,下方着生多条纺锤形肉质根,长10-20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黄褐色,有纵向皱纹和须根痕,根的断面为鲜红色或橙红色,如同朱砂,这也是其学名“朱砂根”的由来,图片中可见根部膨大、弯曲,断面颜色鲜艳,是区别于相似植物的关键特征。
叶:椭圆状披针形,叶缘波状齿
单叶互生,叶片呈椭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波状圆齿或细锯齿,齿间有腺点,叶面深绿色,有光泽,叶脉于背面隆起,中脉两侧各有4-5条侧脉,图片中叶片革质,叶缘呈明显的波浪状,叶面光滑,叶背叶脉清晰可见。
花:伞形花序,花瓣5枚,白色或淡粉
聚伞花序组成伞形花序,生于侧枝顶端或叶腋,有花5-10朵;花梗长1-2厘米,花萼5裂,卵形,长约2毫米,宿存;花瓣5枚,卵形,长约5毫米,白色或淡粉红色,基部合生,雄蕊与花瓣等长,花药卵形,纵裂,图片中花序呈伞状展开,花朵密集,花瓣边缘略皱,花蕊伸出,整体素雅清新。
果:球形核果,成熟时鲜红如珠
果实为核果,球形,直径6-8毫米,成熟时鲜红色或橙红色,具宿存花柱和花萼,果梗长1-2厘米,果皮光滑,内有1粒种子,种皮坚硬,图片中果实成簇生长,如“红伞”般覆盖枝头,与绿叶形成鲜明对比,极具观赏性,也是其“大罗伞”别名的直观体现。
大罗伞的生长环境与分布
大罗伞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多生于海拔500-1200米的山谷、山坡林下、溪边阴湿处或灌丛中,其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耐荫但不耐积水,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图片中常见其生长于林下荫蔽处,植株周围常有落叶覆盖,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大罗伞的药用价值
大罗伞以根及全草入药,性味苦、辛,平,归肺、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祛痰止咳、祛风止痛等功效,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咳嗽痰多、月经不调、痈肿疮毒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罗伞含紫金牛酚、岩白菜素、皂苷等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其根部红色提取物还可用作天然色素。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克;或研末吞服,每次1-3克。
-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患处。
注意事项
大罗伞性平,但过量服用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及月经期女性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外用时需避免接触眼部及黏膜破损处。
大罗伞与相似植物鉴别
大罗伞易与同属植物百两金(Ardisia crispa)混淆,二者可通过以下特征区分:
特征 | 大罗伞(朱砂根) | 百两金 |
---|---|---|
果实颜色 | 成熟时鲜红色或橙红色 | 成熟时紫黑色 |
叶缘 | 波状圆齿,齿间有腺点 | 锯齿状,齿间无腺点 |
花瓣 | 基部合生,分离部分明显 | 基部合生程度较高 |
根断面 | 鲜红色或橙红色 | 淡黄色或黄褐色 |
相关问答FAQs
Q1:大罗伞的果实能吃吗?是否有毒?
A:大罗伞的成熟果实(朱砂根果)少量食用通常无毒,且部分民间认为其有清热解毒作用,但主要药用价值在于根部,果实含有一定量的皂苷和有机酸,过量食用可能引起肠胃不适(如恶心、腹泻),不建议作为水果大量食用,儿童及脾胃虚弱者应避免食用,若需药用,需严格遵医嘱。
Q2:如何通过图片区分大罗伞的幼苗和成熟植株?
A:大罗伞幼苗与成熟植株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幼苗(1-2年生)株高10-30厘米,茎细弱,紫红色,叶片较小(长3-8厘米),边缘齿浅,通常未开花结果,图片中可见其根系尚未明显膨大;成熟植株(3年生以上)株高超过50厘米,茎粗壮,叶片大而厚,边缘齿深,伞形花序和红色果实特征明显,根部膨大可辨,识别时需重点关注株高、茎粗、叶片大小及有无花果。
通过以上对大罗伞形态特征、生长环境、药用价值的详细描述及图片识别要点的归纳,可帮助准确辨识这一中草药,使用时需注意合理用药,避免误采误用,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