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这座位于皖北平原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神医华佗”的故乡,更以“中华药都”的美誉享誉海内外,作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种植基地,亳州的中药材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历经千年传承,如今已形成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种植格局,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种植规模与全国地位
亳州地处黄淮平原腹地,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特别适合中药材生长,亳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120万亩,占全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1/8以上,涵盖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药用矿物等10大类、近千个品种,其中道地药材占比达60%以上,依托全国唯一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超1200亿元),亳州不仅实现了本地中药材的“产供销”一体化,更辐射带动了周边河南、山东等省份的中药材种植,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流通格局。
主要道地药材品种及种植特点
亳州中药材种植以“道地性”为核心,培育出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质品种,其中白芍、白术、牡丹、菊花(亳菊)并称“亳四大药”,为亳州道地药材的代表,桔梗、丹参、板蓝根、黄芪等品种也具有较大种植规模,以下为部分主要品种的种植特点及药用价值:
品种 | 种植特点 | 药用价值 |
---|---|---|
白芍 | 种植周期3-5年,喜温暖湿润气候,需轮作倒茬,忌连作 |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月经不调、肝脾不和等症 |
白术 | 2年生草本,耐寒怕涝,需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 |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为“健脾第一要药” |
牡丹(丹皮) | 多年生灌木,根皮入药,秋季采挖,需去皮晒干 |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等症 |
亳菊 | 亳州特有品种,头花细小、花瓣紧密,秋季采收,阴干 | 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常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 |
桔梗 | 1-2年生草本,根肉质,喜阳光,耐寒性强 |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咽喉肿痛 |
这些道地药材因品质优良、有效成分含量高,深受国内外药企青睐,其中白芍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亳菊、丹皮产量占全国50%以上,亳州也因此被命名为“中国药材之都”“白芍之乡”“亳菊之乡”。
种植技术升级与标准化生产
近年来,亳州中药材种植从传统散户种植向标准化、现代化转型,科技含量显著提升,依托亳州中药材研究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等科研机构,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通过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培育出“亳芍1号”“亳白术1号”等优良品种,使药材产量提高15%-20%;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如生物天敌、诱虫板等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30%以上,确保药材质量安全,推行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建立从种苗到采收的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亳州市通过GAP认证的中药材基地达50余万亩,覆盖白芍、白术等主要品种,实现了“从田间到药房”的质量可控。
产业链延伸与政策支持
亳州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壮大,离不开完善的产业链和政策扶持,在产业链前端,政府鼓励土地流转,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超2000家,带动农户10余万户;在中端,依托华佗国药、协和成药业等龙头企业,发展中药材初加工(饮片切片、提取)和深加工(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2023年中药加工产值超500亿元;在后端,通过“互联网+中药材”模式,建设亳州中药材电商产业园,年线上交易额突破300亿元,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政策层面,亳州市出台《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设立每年2亿元的发展专项资金,对连片种植50亩以上的农户给予每亩500-1000元补贴,对通过GAP认证、绿色认证的企业给予奖励,举办“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提升“亳药”品牌影响力。
挑战与未来方向
尽管亳州中药材种植产业规模领先,但仍面临市场波动大、标准化程度不均衡、产业链附加值不高等问题,亳州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科技创新,与高校合作开展中药材基因测序、有效成分合成等研究,培育高附加值品种;二是延伸产业链,发展中药材康养旅游、药食同源产品(如药膳、中药化妆品),提升产业综合效益;三是拓展国际市场,推动中药材标准与国际接轨,让“亳药”走向世界。
相关问答FAQs
Q1:亳州中药材种植的亩均效益如何?哪些品种效益较高?
A:亳州中药材种植因品种和种植模式不同,亩均效益差异较大,一般而言,白芍、牡丹等多年生药材因周期长,亩均效益较高:白芍种植3-5年采收,亩产干货600-800公斤,当前市场价每公斤30-40元,亩产值1.8-3.2万元,扣除成本后亩均效益1-2.4万元;牡丹(丹皮)亩产干货300-400公斤,市场价每公斤50-60元,亩产值1.5-2.4万元,亩均效益约1-1.8万元,而桔梗、丹参等一年生药材亩均效益约5000-8000元,虽低于多年生药材,但因周期短,资金回笼快,仍受农户欢迎。
Q2:亳州如何保障中药材种植的质量安全?
A:亳州通过“政策引导+标准管控+全程追溯”保障质量安全:一是推行标准化种植,制定《亳州道地药材种植技术规程》,明确种苗、施肥、用药等标准;二是建立质量检测体系,市内有国家级中药材检测中心、省级药品检验所等机构,对农药残留、重金属、有效成分含量等指标进行严格检测;三是推行“一品一码”追溯制度,每批药材附有二维码,可查询种植基地、采收时间、检测报告等信息,确保问题药材可追溯、可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