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血,中医称为“鼻衄”,是临床常见症状,轻者涕中带血,重者血流不止,可由外感风热、燥热,内伤情志、饮食,或气血亏虚等多种原因引起,中医认为,鼻为肺之窍,阳明经循鼻而过,肝脉上注于肺,故鼻血多与肺、胃、肝三脏功能失调及气血失和有关,中草药治疗鼻血历史悠久,强调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选择清热凉血、泻火降逆、益气摄血等药物,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以下从中医辨证分型、代表中草药、单方验方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
中医辨证论治与代表中草药
鼻血在中医临床上常分为实证与虚证两大类,实证多因火热上炎,虚证多因气不摄血,需根据症状表现辨别证型,对症用药。
实证鼻血
实证鼻血以起病急、血色鲜红、量多、面红目赤、口渴便秘等为主要特征,常见证型包括肺热炽盛、胃热炽盛、肝火上炎。
肺热炽盛证
症状:鼻血鲜红,咳嗽痰黄,口干咽痛,身热,舌尖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肺泄热,凉血止血。
代表中草药:桑白皮(性寒,归肺经,能清肺热、泻肺气)、黄芩(苦寒,归肺、胃经,善清肺胃实热)、生石膏(甘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白茅根(甘寒,归肺、胃经,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侧柏叶(苦涩微寒,归肺、肝、大肠经,凉血止血)。
经典方剂: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桑白皮、黄芩、白茅根、侧柏叶)。
胃热炽盛证
症状:鼻血量多,色深红,口臭,渴喜冷饮,牙龈肿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洪数。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代表中草药:生石膏(清胃热)、知母(苦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栀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经典方剂:玉女煎加减(石膏、知母、生地、麦冬、大黄、栀子)。
肝火上炎证
症状:鼻血多因情绪激动诱发,血色鲜红,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代表中草药: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胃经,清热燥湿、泻肝火)、栀子(清肝热)、夏枯草(辛苦寒,归肝、胆经,清肝泻火、明目散结)、丹皮(辛苦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经典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夏枯草、丹皮、赤芍、柴胡)。
虚证鼻血
虚证鼻血以反复发作、血色淡红、量少、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等为主要特征,常见证型为气血亏虚。
气血亏虚证
症状:鼻血时作时止,血色淡红,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㿠白,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摄血,养血止血。
代表中草药: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固表)、党参(甘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阿胶(甘平,归肺、肝、肾经,补血止血、滋阴润燥)、仙鹤草(苦涩平,归心、肝经,收敛止血、补虚)。
经典方剂:归脾汤加减(黄芪、党参、当归、阿胶、仙鹤草、白术)。
为便于临床参考,现将常见证型、症状、治法及代表中草药归纳如下:
证型 | 主要症状表现 | 治法 | 代表中草药 |
---|---|---|---|
肺热炽盛证 | 鼻血鲜红,咳嗽痰黄,口干咽痛,身热 | 清肺泄热,凉血止血 | 桑白皮、黄芩、生石膏、白茅根、侧柏叶 |
胃热炽盛证 | 鼻血量多色深红,口臭,便秘,渴喜冷饮 |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 生石膏、知母、生地黄、大黄、栀子 |
肝火上炎证 | 鼻血因情绪诱发,头痛眩晕,面红目赤 |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 龙胆草、栀子、夏枯草、丹皮、赤芍 |
气血亏虚证 | 鼻血时作时止,血色淡红,头晕心悸乏力 | 益气摄血,养血止血 | 黄芪、党参、当归、阿胶、仙鹤草 |
单方验方与家庭调护
对于轻症鼻血,可选用以下中草药单方简便验方辅助止血:
- 鲜茅根汁:取鲜白茅根100-200克,洗净捣烂取汁,分次温服,每日1-2剂,适用于肺热、胃热鼻血。
- 鲜生地饮:鲜生地黄50克,捣烂取汁,加少量冰糖调服,适用于血热妄行鼻血。
- 白茅根侧柏叶煎剂:白茅根30克,侧柏叶15克,煎水取汁,分2次服,适用于各种实热鼻血。
- 大蒜外敷:独头蒜1枚,捣烂如泥,敷于足心(涌泉穴),适用于肝火鼻血,可引火下行。
家庭调护方面,鼻血时应保持镇静,取坐位,头前倾(避免后仰致血液流入呼吸道),用冷毛巾敷前额和鼻梁;饮食宜清淡,多食梨、藕、荸荠等清热凉血食物,忌辛辣、油炸、羊肉等热性食物;保持鼻腔湿润,避免挖鼻;若鼻血频繁或出血量较大,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如高血压、鼻腔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避免延误病情。
使用注意事项
- 辨证用药:中草药治疗鼻血需严格辨证,实证用清热凉血药,虚证用益气摄血药,若虚证误用寒凉药易伤脾胃,实证误用补益药易助火邪。
- 中病即止:止血后应根据体质调理,避免长期服用单一药物,如石膏、大黄等苦寒药物久服易伤正气。
- 煎服方法:清热凉血药宜轻煎,避免久煎有效成分破坏;补益药宜久煎,使药效充分溶出。
- 特殊人群:孕妇、儿童、老人及体质虚弱者,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避免不良反应。
相关问答FAQs
问:鼻血能用中草药根治吗?
答:中草药治疗鼻血需根据病因辨证施治,对部分功能性鼻血(如肺热、胃热)疗效显著,可快速止血并调理体质,但若鼻血由器质性疾病(如鼻中隔偏曲、鼻腔肿瘤、高血压、白血病等)引起,需针对原发病治疗,中草药仅作为辅助手段,无法“根治”所有类型的鼻血,建议先明确病因,再结合中草药调理。
问:中草药治鼻血有没有副作用?
答:合理使用中草药治疗鼻血安全性较高,但若辨证不当或用药过量,可能出现副作用,长期或大量使用苦寒药物(如黄连、黄柏)可能损伤脾胃功能,导致腹泻、食欲不振;虚证误用寒凉药可能加重气血亏虚,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避免自行长期服用,尤其有慢性病或正在服用西药的患者,需咨询医生避免药物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