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止痛是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法则,针对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导致的疼痛,如跌打损伤、痛经、胸痹、风湿痹痛等,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中药材应用经验,这些药材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疏通经络,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其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至今仍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常见活血止痛中药材详解
-
川芎
性味辛温,归肝、胆、心包经,被誉为“血中之气药”,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止痛,适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头痛、胸痹、痛经、跌打损伤等,常配伍当归、白芍增强养血活血之力,或配伍羌活、防风治疗风寒湿痹,现代研究显示,川芎含川芎嗪、阿魏酸等成分,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缓解疼痛。 -
丹参
性味苦微寒,归心、肝、心包经,以“活血祛瘀、养血安神”为长,既善治瘀血阻滞的胸痹、癥瘕积聚,又能清心除烦,适用于心血不足的失眠、心悸,临床常配伍檀香、砂仁(丹参饮)治疗胸脘刺痛,或配伍益母草、泽兰治疗妇科瘀血证,其有效成分丹参酮、丹参酚酸具有抗心肌缺血、抗炎、抗氧化作用。 -
红花
性味辛温,归心、肝经,长于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尤善治妇科血瘀痛经、闭经,以及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常与桃仁、当归配伍(如桃红四物汤)增强活血化瘀之力,外用可研末调敷患处,需注意,红花有兴奋子宫作用,孕妇慎用;过量可能导致腹痛、腹泻。 -
桃仁
性味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既能活血祛瘀,又能润肠通便,适用于瘀血阻滞的痛经、癥瘕,以及肠燥便秘,常配伍红花、川芎(桃红四物汤)治疗血瘀经闭,或配伍火麻仁、当归治疗血虚便秘,其含苦杏仁苷、脂肪油,能抗凝血、抗炎,但苦杏仁苷水解后产生氢氰酸,需控制用量,避免中毒。 -
延胡索(元胡)
性味辛温,归肝、脾、心经,为“行气止痛之要药”,长于活血行气,止痛作用广泛,适用于胃痛、头痛、胸痹、痛经等多种疼痛证,醋制后能增强入肝经、止痛之效,常配伍川楝子(金铃子散)治疗肝胃气痛,或配伍当归、白芍治疗痛经,现代研究证实,延胡索含延胡索乙素、四氢掌叶防己碱,具有显著的中枢镇痛作用。 -
乳香
性味辛苦温,归心、肝、脾经,既能活血行气止痛,又能消肿生肌,适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疮疡溃后不敛,常配没药、当归、红花(如七厘散)增强活血化瘀之力,外用可研末撒于疮面,其挥发油有抗炎、镇痛作用,但气味浓烈,入汤剂宜包煎。 -
没药
性味苦平,归心、肝、脾经,功效与乳香相似,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常与乳香相须为用,治疗瘀血阻滞的痛症及疮疡,但没药偏于散瘀,乳香偏于行气,二者配伍可增强活血止痛效果,需注意,没药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脾胃虚弱者慎用。 -
郁金
性味辛苦寒,归肝、胆、心经,既能活血行气止痛,又能解郁清心、利胆退黄,适用于胸胁胀痛、痛经、癥瘕,以及热病神昏、黄疸,常配伍石菖蒲、栀子(如菖蒲郁金汤)治疗湿温病神昏,或配伍柴胡、香附治疗肝郁气滞,其含姜黄素、挥发油,能保护肝细胞、促进胆汁分泌。 -
鸡血藤
性味苦甘温,归肝、肾经,既能活血补血,又能舒筋活络,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常配当归、黄芪(如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血虚血瘀的肢体麻木,或配伍益母草、牛膝治疗妇科瘀血证,现代研究显示,鸡血藤提取物能促进造血功能、改善微循环。 -
三七
性味甘微苦温,归肝、胃经,以“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为特点,既能化瘀止血,又能活血定痛,适用于各种出血证(如咯血、崩漏)及跌打损伤、胸痹绞痛,可研末吞服,或入汤剂,外用可研末调敷,其含三七皂苷、黄酮类成分,能抗血栓、抗心肌缺血、镇痛,孕妇慎用。
活血止痛中药材核心信息表
药材名称 | 性味 | 归经 | 核心功效 | 主治痛症 | 注意事项 |
---|---|---|---|---|---|
川芎 | 辛温 | 肝、胆、心包 |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 头痛、胸痹、痛经、风湿痹痛 | 阴虚火旺者慎用 |
丹参 | 苦微寒 | 心、肝、心包 | 活血祛瘀,清心除烦 | 胸痹、癥瘕、心血不足失眠 | 反藜芦 |
红花 | 辛温 | 心、肝 |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 痛经、闭经、跌打损伤 | 孕妇慎用 |
延胡索 | 辛温 | 肝、脾、心 | 活血行气,止痛 | 胃痛、头痛、痛经、胸痹 | 醋制增效 |
鸡血藤 | 苦甘温 | 肝、肾 | 活血补血,舒筋活络 | 月经不调、风湿痹痛、肢体麻木 | 孕妇慎用 |
配伍应用与注意事项
活血止痛药的运用需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常根据疼痛部位、性质兼配行气药(如香附、木香)、温里药(如肉桂、干姜)或补益药(如黄芪、当归),以增强疗效,气滞血瘀型胃痛,用延胡索配香附、川楝子;寒凝血瘀型痛经,用红花配肉桂、吴茱萸。
需注意,活血止痛药多辛散走窜,易耗气伤血,气血虚弱者应配伍补气养血药(如黄芪、当归)同用;部分药物(如土鳖虫、水蛭)有破血逐瘀作用,孕妇禁用;有出血倾向者(如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慎用;长期服用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不良反应。
相关问答FAQs
Q1:活血止痛中药材可以长期服用吗?
A1:不建议长期自行服用,活血止痛药多具辛散之性,长期服用可能耗伤气血,导致乏力、头晕等气血虚弱症状,或损伤脾胃,引起食欲不振、腹泻等,需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中病即止,或配伍补益药顾护正气,瘀血证缓解后,可改用八珍汤等益气养血方剂巩固疗效。
Q2:活血止痛中药材与西药止痛药(如布洛芬)同时使用需要注意什么?
A2:需谨慎联用,避免叠加用药导致不良反应,部分活血止痛药(如丹参、红花)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西药同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延胡索、三七等有中枢镇痛作用,与阿片类、非甾体抗炎药同用,可能增强镇痛效果,但也可能加重胃肠道刺激,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间隔用药(如间隔2-3小时),并密切观察有无出血、腹痛等不适症状,必要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