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八仙草根的作用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5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八仙草,学名拉拉藤(Galium aparine var. tenerum),为茜草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其地上部分常作“八仙草”入药,而根部则在传统中医中具有独特药用价值,历代医籍多有记载,民间亦常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

中草药八仙草根的作用

传统药用价值方面,八仙草根性凉,味苦、辛,归肝、胆、膀胱经,中医理论认为,其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活血消肿之效,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其根“主下焦热结,小便淋涩,黄疸”,常用于治疗湿热蕴结所致的热淋、石淋,症见尿频、尿急、尿痛,或尿中夹砂石;对于肝胆湿热引起的黄疸,症见目黄、身黄、小便黄,可配伍茵陈、栀子等以增强清热利湿退黄之效,其活血消肿之力较强,跌打损伤致瘀血肿痛,或痈肿疮毒、红肿热痛,捣烂外敷或内服煎剂,能促进瘀血消散、肿痛消退。

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其作用机制,化学成分分析显示,八仙草根富含黄酮类(如槲皮素、山奈酚)、三萜类(如齐墩果酸)、生物碱及有机酸等活性成分,黄酮类成分具有显著抗氧化作用,可清除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三萜类成分则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发挥抗炎、镇痛效果;生物碱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与其清热解毒功效相符;其含有的有机酸能增加尿量、碱化尿液,促进输尿管结石排出,印证了传统“利尿通淋”的应用。

以下是八仙草根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对照表:

中草药八仙草根的作用

化学成分 主要作用 对应传统功效
黄酮类(槲皮素) 抗氧化、抗炎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三萜类(齐墩果酸) 抑制炎症介质、镇痛 活血消肿、缓解跌打损伤疼痛
生物碱 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清热解毒、抗感染
有机酸 增加尿量、碱化尿液 利尿通淋、排石

需注意的是,八仙草根性凉,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引起腹泻;孕妇及月经期女性应避免使用,因其活血作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外敷时需注意皮肤过敏情况,若出现红肿、瘙痒应立即停用;常规用量为9-15g,煎汤内服,过量可能导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相关问答FAQs

问:八仙草根和八仙草(全草)的功效有何不同?
答:八仙草根与全草均具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效,但根部侧重活血消肿,多用于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等瘀血阻滞病症;全草则偏重利尿通淋与清热,常用于热淋、黄疸、水肿等,且全草外用可治蛇虫咬伤,而根部较少用于此症。

中草药八仙草根的作用

问:八仙草根可以长期服用吗?
答:不建议长期服用,八仙草根性凉,长期使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食欲不振等;且其活血作用较强,长期服用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如需长期用药,应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论治,定期调整用药方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什么中草药能治膀胱炎
« 上一篇 今天
清肝明目中草药单方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