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医药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中药材作为中医药产业链的源头,其市场需求持续攀升,2023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达9000余万亩,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行业仍面临种植标准化程度低、产业链协同不足、优质药材供给短缺等痛点,为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从田间到药房”的全链条可控,现诚挚寻求具备资源、技术或市场优势的合作方,共同打造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共享中医药产业红利。
合作优势:资源互补,价值共创
- 资源优势:合作方将共享核心产区的优质土地资源,我们已在全国8个中药材主产区(如甘肃陇西、云南文山、安徽亳州等)累计流转标准化土地5万亩,涉及当归、三七、黄芪、丹参等200余个常用品种,土壤、气候条件均符合道地药材生长要求,部分基地已通过GAP认证(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技术支撑:依托与中医药大学、农科院共建的“中药材种植研发中心”,提供从品种选育、种苗繁育到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全流程技术支持,推广“林下种植”“轮作套种”等生态种植模式,有效降低种植成本,提升药材有效成分含量(如当归挥发油含量较传统种植提高15%)。
- 市场保障:与国内20余家大型药企(如同仁堂、云南白药、康美药业)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建立“订单种植”模式,确保合作产出药材100%定向收购,同时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覆盖中药材初加工、提取物、中药饮片等多元市场。
- 政策红利:合作项目可优先申报农业农村部“中药材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工信部“中药材产业扶贫专项”等政策,最高可获得500万元/基地的补贴支持,享受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优惠。
合作模式:多元选择,灵活共赢
为满足不同合作方的需求,我们设计四种核心合作模式(详见下表),合作方可根据自身资源优势选择或组合参与:
模式名称 | 收益分配 | 适合对象 | |
---|---|---|---|
基地直供模式 | 提供土地、技术、种苗,合作方负责资金投入与日常管理,产出药材按协议价回收 | 按投入比例分配基地收益,保底年化8%+超额利润分成 | 有资金实力、农业管理经验的企业或个人 |
订单农业模式 | 合作方提供土地及劳动力,我方提供技术指导、订单保障,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 | 药材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双方按6:4分成(我方占40%) | 当地农户、种植合作社 |
合作社联合模式 | 多方组建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共同出资建设基础设施,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销售 | 按股份比例享受合作社年度利润,优先参与分红 | 村集体、农业企业、金融机构 |
科技赋能模式 | 合作方专注技术研发(如品种改良、智能种植设备),我方提供市场渠道与品牌支持 | 技术成果转化收益按3:7分成(技术方占30%) | 农科院所、科技型中小企业 |
合作流程:高效协同,全程无忧
- 初步接洽:通过电话、邮件或实地考察对接,明确合作意向与资源需求;
- 尽职调查:双方资质审核、资源评估,签订合作意向书;
- 方案定制:根据合作模式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包括种植品种、规模、周期、收益测算等);
- 协议签署: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收益分配、风险承担等条款,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 项目落地:成立专项工作组,全程跟踪基地建设、种植管理、采收加工等环节;
- 持续服务:定期提供技术培训、市场行情分析,协助合作方解决运营难题。
支持政策:全程护航,降低风险
我们将为合作方提供“五维支持体系”:一是技术支持,派驻专业技术人员驻场指导;三是资金支持,协助对接银行贷款、产业基金;三是保险支持,联合保险公司推出“中药材种植保险”,覆盖自然灾害、价格波动等风险;四是品牌支持,授权使用“道地药材”地理标志商标,提升产品附加值;五是培训支持,免费开展种植技术、电商运营等技能培训,每年培训超2000人次。
相关问答FAQs
Q1:合作方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A1:合作方需具备合法的经营资质,根据合作模式不同,资金实力(基地直供模式需具备500万元以上流动资金)、土地资源(订单农业模式需提供50亩以上连片土地)、技术团队(科技赋能模式需拥有相关专利或研发成果)等需满足对应要求;同时认同生态种植理念,愿意遵守标准化生产流程,具备长期合作意愿。
Q2:如何保障中药材的品质和销售稳定性?
A2:品质方面,严格执行GAP标准,建立“从种苗到成品”的全流程溯源体系,每批药材均经第三方检测机构(如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检测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方面,通过“订单种植+定向收购”模式锁定核心客户,与药企签订3-5年长期供货协议,同时设立“市场风险准备金”(按销售额的5%计提),当市场价格低于保底价时,启动补贴机制确保合作方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