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大黄这种中草药吗?它具体有哪些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大黄,作为我国传统中药中的“将军药”,应用历史逾两千年,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因其药性峻猛、功效卓著而备受历代医家重视,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甘肃、青海、四川等地,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串干燥后入药。

大黄中草药

大黄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其功效可概括为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病情配伍不同:若热结便秘、腹满胀痛,常与芒硝、枳实配伍,如大承气汤,以峻下热结;若实热高热、谵语狂躁,可配黄连、黄芩,如泻心汤,以清热泻火;若热毒疮疡、疔疖肿痛,常配伍金银花、连翘,如大黄牡丹汤,以凉血解毒消痈;若瘀血阻滞、经闭癥瘕,可配桃仁、虻虫,如下瘀血汤,以逐瘀通经;若湿热黄疸、尿黄赤,则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以利湿退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主要含蒽醌类衍生物(如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等)、鞣质及多糖,其中蒽醌类成分能刺激肠壁,促进肠蠕动,发挥泻下作用;鞣质则有收敛之效,炮制后泻下力减弱而止血作用增强。

用法用量上,大黄需根据炮制方法调整:生大黄(生用)泻下力强,用于热结便秘,宜后下或开水泡服,一般用量3-10g;酒大黄(酒蒸)引药上行,长于活血祛瘀,用于瘀血阻滞,月经不调;大黄炭(炒炭)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如吐血、衄血;制大黄(蒸制)泻下力缓和,适用于年老体弱者或攻下而不伤正的情况,使用时需注意,大黄性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孕妇及月经期妇女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属“十八反”禁忌;长期服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肠道菌群失调,故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为更直观理解大黄的炮制差异,现将常见炮制规格及功效特点归纳如下:

大黄中草药

炮制方法 性味特点 功效侧重点 适应证
生大黄 苦、寒,沉降 泻下攻积力强 热结便秘、腹满胀痛
酒大黄 苦、微寒,酒制升散 活血祛瘀,引药上行 瘀血阻滞、经闭、产后瘀阻
大黄炭 苦、涩,微寒 凉血止血,收敛 血热出血(吐血、崩漏等)
制大黄 苦、微寒,性缓和 泻下攻积而不伤正 年老体弱、久病体虚便秘

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大黄被称为“将军药”?
A1:“将军药”是对大黄药性特点的形象概括,中医认为,大黄味苦性寒,沉降下行,攻下积滞作用峻猛,如同将军统率大军,迅速破敌,故得此名,尤其在治疗热结便秘、高谵语等急症时,大黄能快速荡涤实热,清除积滞,其“斩关夺将”之力与将军的勇猛特质相符,历代医家因此称其为“将军”。

Q2:长期服用大黄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哪些影响?
A2:长期服用大黄可能带来多方面影响:其一,依赖性:大黄中的蒽醌类成分会刺激肠黏膜,导致肠道蠕动依赖药物,停药后可能出现便秘加重;其二,电解质紊乱:长期泻下会导致钾、钠等电解质丢失,可能引起乏力、心律失常等;其三,脾胃损伤:大黄性寒,久服易伤脾胃阳气,导致脘腹冷痛、食欲不振、腹泻等虚寒症状;其四,色素沉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结肠黑变病”,肠黏膜色素沉着,虽多为可逆,但仍提示对肠道黏膜的刺激,大黄需在医师指导下短期使用,中病即止,不可盲目久服。

大黄中草药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琥珀的药用功效、临床应用及使用禁忌有哪些?
« 上一篇 今天
药材类种子选种与种植有哪些关键技术要点?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