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ies的干燥菌核,利水渗湿功效显著,临床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等症,了解猪苓的性状特征对鉴别真伪、保证药材质量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猪苓药材图片,从来源、性状、鉴别要点、产地、炮制及性味功效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并附常见伪品对比及实用问答。
猪苓药材来源与植物形态
猪苓属于担子菌纲,菌核呈不规则块状或条状,表面多为棕黑色或黑褐色,凹凸不平,有瘤状突起及皱纹,质地坚实而略脆,断面平坦或呈颗粒状,白色或淡棕色,菌丝体交织紧密,其野生品多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的阔叶林或混交林中,寄生在桦树、栎树、枫树等树木的树根上,栽培品则通过人工接种菌丝体在树根或木段上培育,生长周期较长(一般2-3年)。
猪苓药材性状特征与图片识别
猪苓药材的性状是鉴别真伪的核心,以下结合图片细节描述其典型特征:
整体形态
猪苓药材呈不规则块状、条形或类圆形,大小不一,小者如拳头,大者可达数公斤,表面颜色为棕黑色至黑褐色,深浅不均,具明显瘤状突起及不规则皱纹,部分可见残留的菌索(呈棕褐色细长条状),质硬而脆,断面平坦或呈颗粒状,白色、淡棕黄色或淡褐色,细腻如粉。
表面细节
图片中可见猪苓表面凹凸不平,瘤状突起呈半球形或钝圆锥形,用手触摸有粗糙感,部分老品表面因风化而出现裂纹,裂纹中偶见泥土或杂质,新鲜断面较湿润,放置后逐渐干燥,断面颜色变浅,菌丝体呈放射状排列,可见细小孔隙(担子果残留)。
气味与味道
猪苓无臭,味淡,嚼之有黏性感,这是其重要鉴别特征之一,若断面有酸味、霉味或异臭,可能是掺假或储存不当所致。
不同生长阶段差异
幼龄猪苓菌核多呈类圆形,表面颜色较浅(棕褐色至深褐色),瘤状突起不明显,断面质地较软;老龄猪苓菌核呈长条状或不规则块状,表面颜色深(黑褐色),瘤状突起显著,断面质地坚硬,颗粒感更强。
以下为猪苓药材不同部位性状特征对比表:
部位/特征 | 描述 |
---|---|
整体形态 | 不规则块状、条形或类圆形,大小不等,表面凹凸不平 |
表面颜色 | 棕黑色至黑褐色,深浅不均,具瘤状突起及皱纹 |
质地 | 坚硬而脆,断面平坦或颗粒状 |
断面颜色 | 白色、淡棕黄色或淡褐色,细腻如粉,放射状菌丝明显 |
气味与味道 | 无臭,味淡,嚼之有黏性感 |
猪苓药材图片鉴别要点与伪品对比
市场上常见猪苓伪品为其他真菌菌核(如密环菌菌核、茯苓菌核掺杂品),需通过图片特征仔细区分:
真品猪苓图片关键特征
- 表面:瘤状突起密集,呈“核桃皮”样粗糙,颜色均匀(棕黑至黑色);
- 断面:颗粒状或粉性,无裂隙或层纹,菌丝体交织紧密,可见细小黄褐色点(担子果);
- 断面荧光:紫外光灯下断面显淡黄白色荧光,部分可见放射状亮纹。
常见伪品对比
- 密环菌菌核:表面呈黄褐色至棕褐色,光滑或具浅皱纹,无瘤状突起,断面呈淡黄白色,可见明显的同心环纹(年轮状),无黏性,味淡或微甜;
- 掺杂茯苓块:为茯苓的碎片,表面白色或淡棕色,具颗粒状纹理,断面可见裂隙或纹理,无瘤状突起,味淡无黏性。
以下为猪苓与伪品鉴别要点表:
鉴别项 | 猪苓 | 密环菌菌核 | 掺杂茯苓块 |
---|---|---|---|
表面特征 | 棕黑至黑色,瘤状突起明显 | 黄褐至棕褐色,光滑或浅皱纹 | 白色或淡棕色,颗粒状纹理 |
断面特征 | 颗粒状,粉性,无层纹 | 同心环纹明显,淡黄白色 | 可见裂隙或纹理,无瘤状突起 |
气味味道 | 无臭,味淡,嚼之有黏性 | 无臭或微酸,味淡或微甜 | 无臭,味淡,无黏性 |
荧光反应 | 紫外灯下显淡黄白色荧光 | 无明显荧光 | 无明显荧光 |
猪苓的产地与炮制
产地分布
猪苓主产于陕西(宝鸡、汉中)、云南(丽江、迪庆)、河南(伏牛山)、山西(太行山)等地,其中陕西产猪苓个大、质坚实,称“秦苓”,品质最佳;云南产猪苓色黑、断面细腻,产量较大。
炮制方法
猪苓药材需经过净制、润软、切厚片、干燥等炮制步骤,饮片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厚片,直径2-6cm,厚1-8mm,表面棕黑色或黑褐色,切面白色或淡棕黄色,颗粒状,质脆,炮制后可降低杂质含量,便于煎煮有效成分释放。
猪苓的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猪苓性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猪苓含猪苓多糖、麦角甾醇、生物碱等成分,有利尿、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保肝等作用,内服煎汤,常用量为6-12g,使用时需注意无水湿者不宜用,以免耗伤津液。
相关问答FAQs
Q1:猪苓药材图片中如何区分野生品与栽培品?
A:野生猪苓多呈不规则长条状或块状,表面颜色深(黑褐色),瘤状突起显著,质地坚硬,断面颗粒感强,常有残留的菌索;栽培猪苓形状较规则(类圆形或椭圆形),表面颜色较浅(棕褐色至深褐色),瘤状突起较稀疏,质地相对疏松,断面颜色较均匀,菌索较少,野生品因生长环境差异,个体大小不一,而栽培品规格相对整齐。
Q2:猪苓断面有“砂砾感”是否说明质量好?
A:猪苓断面呈颗粒状或“砂砾感”是其正常性状特征,主要因菌核由大量菌丝交织而成,干燥后质地脆硬,断面可见细小颗粒,但需注意,若断面过于疏松、易碎,或颗粒中夹杂大量杂质(如泥土、沙石),则可能是掺假或炮制不当,质量较差,优质猪苓断面应细腻、粉性强,颗粒均匀,无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