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哪些中草药能祛风邪?各自功效、适用症及正确用法如何?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风邪是中医“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一,为百病之长,常夹寒、热、湿等邪气侵犯人体,导致感冒、头痛、风湿痹痛、皮肤瘙痒等多种疾病,去风邪的中草药通过发散、祛除、通络等作用,帮助机体驱除外邪,恢复正气,这类药物性味多辛散,归经多与肺、肝、膀胱等脏腑相关,因风邪“善行而数变”,临床应用时需根据夹邪不同(风寒、风热、风湿等)配伍使用,以下从分类、功效、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常用去风邪的中草药,并附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问答。

去风邪的中草药

祛风散寒类

此类药性味多辛温,适用于风寒束表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鼻塞流清涕等症,代表药物有防风、荆芥、白芷、羌活等。

  •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外感风寒常与荆芥、薄荷配伍(如荆防败毒散);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可配羌活、独活;破伤风角弓反张,需配天南星、天麻。
  • 荆芥:辛,温,归肺、肝经,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风寒感冒常与防风、白芷同用;风疹瘙痒配伍薄荷、蝉蜕;疮疡初起配伍金银花、连翘。
  •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风寒感冒头痛,尤善治阳明经头痛(前额痛),配伍川芎、羌活;鼻塞流涕(如鼻炎)配辛夷、苍耳子;寒湿带下配伍苍术、薏苡仁。
  •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风寒感冒头痛身痛,尤善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项背强痛),配伍防风、川芎;风寒湿痹肩背酸痛,配伍独活、桑寄生。

祛风清热类

此类药性味多辛凉,适用于风热犯表所致的发热重、微恶寒、头痛、咽喉肿痛、口渴、舌尖红等症,代表药物有薄荷、菊花、桑叶、蝉蜕等。

  •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风热感冒常与金银花、连翘配伍(如银翘散);风热头痛、目赤多泪配伍菊花、桑叶;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配伍牛蒡子、葛根。
  • 菊花: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风热感冒配伍薄荷、桑叶;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配伍石决明、夏枯草;目赤肿痛配伍密蒙花、决明子;热毒疮疡配伍蒲公英、紫花地丁。
  • 桑叶:甘、苦,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风热感冒配伍菊花、薄荷;肺热燥咳配伍杏仁、沙参;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配伍菊花、石决明;风热目赤涩痛配伍菊花、密蒙花。
  •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配伍薄荷、金银花;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配伍牛蒡子、升麻;风热目赤翳障,配伍菊花、决明子;小儿惊痫、破伤风,配伍天麻、僵蚕。

祛风胜湿类

此类药性味多辛苦或甘平,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关节酸痛、重着、麻木,或外感风湿所致的头痛身重等症,代表药物有威灵仙、秦艽、独活、豨莶草等。

去风邪的中草药

  • 威灵仙:辛、咸,温,归膀胱经,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骨鲠,风湿痹痛肢体屈伸不利,配伍独活、桑寄生;诸骨鲠喉,可单用或配伍砂糖、醋煎服;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配伍乳香、没药。
  • 秦艽:辛、苦,平,归胃、肝、胆经,功效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配伍羌活、独活(如蠲痹汤);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配伍川芎、当归;骨蒸潮热(阴虚内热),配伍鳖甲、知母。
  • 独活:辛、苦,温,归肾、膀胱经,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风寒湿痹腰膝酸痛,尤善治下半身痹痛,配伍桑寄生、杜仲(如独活寄生汤);风寒夹湿感冒头痛无汗,配伍羌活、防风。
  • 豨莶草:辛、苦,寒,归肝、肾经,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风湿痹痛筋骨无力,可单用酒蒸制,或配伍桑枝、络石藤;中风后遗症手足不遂,配伍天麻、地龙;疮痈肿毒,配伍蒲公英、野菊花。

祛风通络类

此类药多性平或偏温,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或中风后遗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代表药物有络石藤、海风藤、桑枝等。

  • 络石藤:苦,微寒,归心、肝、肾经,功效祛风通络,凉血消肿,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配伍忍冬藤、秦艽;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配伍乳香、没药;喉痹肿痛,可单用煎汤含漱。
  • 海风藤:辛、苦,微温,归肝、脾经,功效祛风通络,止痛,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屈伸不利,配伍羌活、独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配伍当归、红花。
  • 桑枝:苦,平,归肝经,功效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风湿痹痛肩臂关节酸痛,尤善治上肢痹痛,配伍威灵仙、防己;水肿配伍茯苓、泽泻。

去风邪中草药常用药物简表

药名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 用量参考(g)
防风 辛、甘,微温;膀胱、肝、脾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风寒感冒、风湿痹痛、破伤风 5~10
薄荷 辛,凉;肺、肝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3~6
威灵仙 辛、咸,温;膀胱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风湿痹痛、骨鲠咽喉 5~10
秦艽 辛、苦,平;胃、肝、胆 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 风湿痹痛、骨蒸潮热 5~10
络石藤 苦,微寒;心、肝、肾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风湿热痹、跌打损伤 10~15

使用注意事项

  1. 辨证论治:风邪常夹寒、热、湿等邪气,需根据具体证型选药,风寒证用辛温解表药(如防风、荆芥),风热证用辛凉解表药(如薄荷、菊花),风湿痹痛用祛风胜湿药(如威灵仙、秦艽),避免药不对证加重病情。
  2. 中病即止:解表药多辛散,发汗力强,不宜久服,以免耗气伤阴;祛风湿药多辛苦,易伤脾胃,脾胃虚者宜配伍健脾药(如白术、茯苓)。
  3. 特殊人群禁忌:孕妇慎用辛温发散药(如羌活、独活)及活血通络药(如海风藤);阴虚血燥者慎用温燥祛风湿药(如威灵仙);过敏体质者慎用易致敏药物(如白芷,少数人接触后可能引起皮炎)。

相关问答(FAQs)

Q1:去风邪中草药可以长期服用吗?
A1:不建议长期服用,去风邪的中草药多具辛散温通之性,长期服用易耗伤正气(如气阴两虚、脾胃虚弱),长期服用薄荷疏散风热,可能导致乏力、食欲不振;长期服用威灵仙祛风除湿,可能损伤脾胃功能,若病情需要长期调理,应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变化调整用药,并配伍益气、健脾、养阴等药物,如黄芪、白术、麦冬等,以扶正祛邪,避免不良反应。

Q2:风邪感冒如何选择合适的中草药?
A2:风邪感冒需分风寒、风热辨证选药,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可选祛风散寒药,如荆芥、防风、白芷,常用方剂如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羌活等);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重、微恶寒、头痛、咽喉肿痛、口渴、舌尖红、苔薄黄,可选祛风清热药,如薄荷、菊花、桑叶,常用方剂如银翘散(金银花、连翘、薄荷等),若兼夹湿邪(如头重身困、胸闷、苔腻),需配伍祛湿药如藿香、佩兰;若气虚反复感冒,需配伍益气解表药如黄芪、白术(如参苏饮),建议在中医师辨证后用药,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去风邪的中草药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材店在现代健康时代,如何守住传统与拥抱创新?
« 上一篇 今天
柳州药材市场凭借哪些特色药材与成熟交易模式领跑西南地区?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