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地古所指为何?古法古源还是古地宝藏?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地古”实为“地骨皮”的别称,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根皮,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其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根皮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而备受推崇,地古主产于宁夏、甘肃、河北、河南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或低温干燥即可入药,其药材呈筒状或槽状,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易剥落内层皮部,内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质脆,易折断,气微,味微甘而后苦。

中草药地古

地古性味甘、寒,归肺、肝、肾经,功效以凉血除蒸、退热降火、生津止渴为主,临床应用广泛,中医理论中,其“甘寒清润”,既能清泄肺热,又善退虚热、除骨蒸,故常用于阴虚发热、盗汗骨蒸,常与知母、鳖甲、秦艪等配伍,如《圣济总录》地骨皮散;若治肺热咳嗽,常配伍桑白皮、甘草,即《小儿药证直诀》中的泻白散;其能生津止渴,可用于内热消渴,常与天花粉、生地黄、五味子等同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古富含地骨皮甲素、桂皮酸、亚油酸、甜菜碱、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具有降血糖、降血压、解热、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等作用,其中降血糖成分主要为地骨皮甲素和有机酸,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发挥作用;其降压成分则可能与抑制血管中枢、扩张血管有关,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尤为适用。

地古的应用需注意辨证施治,因其性寒,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忌服;外感风寒发热者不宜使用,以免“闭门留寇”,现代临床还发现,地古可煎汤内服,或入丸散,亦可鲜品捣外敷治痈肿、湿疹,但外用需注意皮肤过敏反应,为便于理解,将其核心信息归纳如下:

中草药地古

项目
别名 地骨皮、杞根皮、山杞根皮
性味 甘、寒
归经 肺、肝、肾经
主要功效 凉血除蒸,退热降火,生津止渴
常用配伍 配知母、鳖甲(阴虚发热);配桑白皮、甘草(肺热咳嗽);配天花粉、生地黄(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 煎服,9-15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便溏者禁用;外感风寒慎用

相关问答FAQs

Q1:地古(地骨皮)和枸杞子是同一种药材吗?它们有什么区别?
A1:地古(地骨皮)与枸杞子同属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不同部位,并非同一种药材,地古是植物的干燥根皮,性味甘寒,长于凉血退热、除蒸生津,主治阴虚发热、肺热咳嗽、消渴等;而枸杞子是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甘平,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力减退等,地古以“清”为主,枸杞子以“补”见长,二者功效互补,常配伍使用(如六味地黄丸中地骨皮清虚热,山茱萸、枸杞子补肝肾)。

Q2:长期服用地古(地骨皮)会有副作用吗?哪些人不适合用?
A2:长期或过量服用地古可能因性寒损伤脾胃,出现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不适,因此需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和疗程,以下人群不适合使用:① 脾胃虚寒者(表现为畏寒肢冷、大便溏薄、食少腹胀),会加重寒邪伤脾;② 外感风寒发热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地古的寒凉之性可能敛邪,使病邪不易透发;③ 孕妇及月经期女性,虽古籍中无明确禁忌,但为安全起见,建议慎用;④ 对地古过敏者,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用药期间若出现不适,需及时咨询中医师调整方案。

中草药地古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三归中草药的三归具体指什么?有何独特功效与适用范围?
« 上一篇 今天
中草药究竟是草药吗?两者定义与范围有何不同?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