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草药能清热解毒消肿?功效及使用方法是什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清热解毒消肿的中草药是中医临床治疗热毒炽盛所致病症的重要药物,其性多寒凉,能清解火热毒邪,消除痈肿疮毒,常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丹毒、痄腮、热毒下痢、蛇虫咬伤等病症,这类药物多属清热药中的清热解毒药,部分兼有凉血、利湿、止痛等功效,应用时需根据病情配伍,如热毒在表配伍发散风热药,热毒在里配伍泻下药,痈肿未溃配伍活血药,已溃则配伍托毒生肌药等,以下从常用品种、性效特点、配伍应用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清热解毒消肿的中草药

常用清热解毒消肿中草药

植物类药

  1. 金银花
    性甘寒,归肺、心、胃经,为清热解毒之要药,善散上焦风热,清解血中热毒,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等证皆可用,其轻宣疏散,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炒炭又能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2. 连翘
    性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有“疮家圣药”之称,治疮痈肿毒、瘰疬、乳痈等,兼能疏散风热,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其利尿通淋,又治热淋涩痛,内服6-15g,外用适量。

  3. 蒲公英
    性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力强,治乳痈、疔疮肿毒、咽喉肿痛、肠痈等,兼能利湿通淋,治热淋涩痛、湿热黄疸,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4. 紫花地丁
    性苦辛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专治疔疮肿毒、丹毒、痄腮、毒蛇咬伤,尤善治疔疮,常与蒲公英、金银花配伍,增强解毒消肿之效,内服9-15g,外用鲜品捣敷。

  5. 野菊花
    性苦辛微寒,归肺、肝经,清热解毒、疏风平肝、消肿止痛,治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热感冒、头痛眩晕,内服9-15g,外用鲜品捣敷或煎水含漱。

    清热解毒消肿的中草药

  6. 板蓝根
    性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治温病发热、头痛、喉痹、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还能预防流感、流脑,内服9-15g。

  7. 鱼腥草
    性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治肺痈咳吐脓痰、疮痈肿毒、湿热淋证、湿热泻痢,内服15-30g,鲜品至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8. 白花蛇舌草
    性苦甘寒,归胃、大肠、小肠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治疮疖痈肿、咽喉肿痛、肠痈、毒蛇咬伤,兼能抗癌,用于食管癌、胃癌等辅助治疗,内服15-60g,外用鲜品捣敷。

其他类药

  1. 牛黄
    性苦凉,归心、肝经,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治热病神昏、惊厥、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毒,多入丸散,0.15-0.35g/次,外用研末敷患处。

  2. 穿心莲
    性苦寒,归肺、胃、大肠、小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肺热咳喘、湿热泻痢、痈肿疮疡、蛇虫咬伤,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清热解毒消肿的中草药

常用清热解毒消肿中草药简表

中草药名称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 常用用法用量
金银花 甘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痈肿疔疮,喉痹,丹毒,风热感冒 内服6-15g;外用适量
连翘 苦微寒,肺、心、小肠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通淋 疮痈肿毒,瘰疬,乳痈,热淋涩痛 内服6-15g;外用适量
蒲公英 苦甘寒,肝、胃经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乳痈,疔疮肿毒,咽喉肿痛,热淋 内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鲜品捣敷
紫花地丁 苦辛寒,心、肝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疔疮肿毒,丹毒,痄腮,毒蛇咬伤 内服9-15g;外用鲜品捣敷
板蓝根 苦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温病发热,喉痹,痄腮,大头瘟疫 内服9-15g
鱼腥草 辛微寒,肺经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肺痈,疮痈肿毒,热淋,湿热泻痢 内服15-30g(鲜品至60g);外用适量
白花蛇舌草 苦甘寒,胃、大肠、小肠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 疮疖痈肿,肠痈,毒蛇咬伤,癌症辅助 内服15-60g;外用鲜品捣敷

配伍应用与注意事项

配伍应用

清热解毒消肿药需根据病情轻重、病位深浅及兼夹证灵活配伍:

  • 热毒在表(如风热感冒、痄腮初期):配伍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疏散风热药,如银翘散。
  • 热毒在里(如肺痈、肠痈、疮疡红肿热痛):配伍大黄、芒硝等泻下药,使热毒从下而出,如大黄牡丹汤;或配伍丹皮、赤芍等凉血药,如五味消毒饮。
  • 疮疡肿毒未溃:配伍乳香、没药等活血药,促进消散;已溃则配伍黄芪、当归等托毒生肌药,如透脓散。
  • 热毒兼湿(如湿热泻痢、淋证):配伍黄连、黄芩、车前子等清热燥湿、利湿药。

注意事项

  1. 辨证用药:本类药物多性寒凉,仅适用于实热证,虚寒证(如疮疡日不收口、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忌用,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2. 中病即止:热毒去后应停药或减量,长期服用易致脾胃虚寒、便溏、食欲不振。
  3. 特殊人群: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慎用大苦大寒药(如穿心莲、板蓝根);牛黄、穿心莲等不宜过量或久服,以免不良反应。
  4. 炮制减毒:部分药物需炮制后使用,如生甘草解毒时需生用,调和诸药时需蜜炙。

相关问答FAQs

Q1:清热解毒消肿的中草药可以长期服用吗?
A1:不建议长期服用,清热解毒类药多性寒凉,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脾胃虚寒症状,尤其对脾胃虚弱者更甚,若病情需要长期使用,需在医师指导下配伍健脾药(如白术、茯苓)并定期调整剂量,中病即止,避免过用伤正。

Q2:哪些人群不宜使用清热解毒消肿的中草药?
A2:以下人群应慎用或禁用:①脾胃虚寒者:表现为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大便溏薄,使用后易加重寒象;②孕妇:部分药物(如穿心莲、板蓝根、牛黄)可能引起子宫收缩或影响胎儿发育,需在医师严格指导下使用;③体质虚弱者:气虚、阳虚或阴虚火旺者(表现为乏力、盗汗、五心烦热)单用清热解毒药易伤正气,需配伍扶正药;④过敏体质者:部分药物(如鱼腥草、蒲公英)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使用前需咨询医师,用药期间注意观察。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种植规模与市场需求结构是否失衡?产销矛盾如何破解?
« 上一篇 昨天
女贞子的具体功效有哪些?不同人群如何科学使用女贞子?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