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乌药的功效、作用及使用禁忌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中药材乌药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苏、江西等地,尤以浙江天台所产者品质最优,故又有“天台乌药”之称,其药性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是一味常用的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之药,临床应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本草拾遗》,历代医籍对其功效多有阐述,至今仍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

中药材乌药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乌药味辛性温,辛能行散,温可祛寒,其气芳香,走窜性强,既能行气散寒以止痛,又能温肾缩尿以固涩,同时可温肺化饮以止咳,故临床应用广泛。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

  1. 寒凝气滞诸痛:乌药辛温行散,善于疏通气机,散寒止痛,尤善治疗下焦及小腹寒凝气滞所致的疼痛,如寒凝肝脉之疝气疼痛,常与小茴香、川楝子、吴茱萸配伍,以散寒理气止痛(如《医方集解》天台乌药散);脾胃虚寒之脘腹胀痛,可与木香、砂仁、干姜同用,温中行气止痛;寒凝气滞之痛经,配伍香附、当归、艾叶,可温经散寒、调经止痛。
  2. 肾阳不足之遗尿、尿频:乌药温肾散寒,能固涩下元,常用于肾阳虚膀胱失约所致的遗尿、尿频、夜尿多等症,常与益智仁、山药、桑螵蛸配伍,如《妇人良方》缩泉丸,以温肾固涩缩尿。
  3. 寒痰停饮之咳嗽气喘:乌药温肺化饮,适用于寒饮内停,肺气不宣所致的咳嗽气喘、痰白清稀,常与细辛、干姜、五味子同用,以温肺散寒、化饮止咳。

化学成分

乌药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香豆素类及萜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是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成分类别 代表成分 主要作用
挥发油 乌药烯、柠檬烯、芳樟醇、龙脑 抗菌、抗炎、促进胃肠蠕动
生物碱 乌药碱、氧化乌药碱、乌药宁碱 增强心肌收缩力、降血压、镇痛
黄酮类 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 抗氧化、抗炎、改善微循环
萜类及香豆素类 乌药内酯、乌药醇、东莨菪内酯 解痉、镇静、抗病毒

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乌药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药材乌药

  1.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乌药挥发油能促进胃肠平滑肌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缓解胃肠胀气;其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有显著的解痉止痛作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2. 对泌尿系统的作用:乌药所含的氧化乌药碱能增强膀胱逼尿肌收缩力,缓解膀胱括约肌痉挛,从而改善尿频、遗尿症状;同时其利尿作用可促进水液代谢,对慢性肾炎所致的水肿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乌药碱和乌药内酯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其降压作用与抑制交感神经活性、舒张血管有关,对高血压合并气滞腹痛者尤为适用。
  4. 抗炎镇痛作用:乌药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能抑制炎症因子(如PGE₂、TNF-α)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同时提高痛阈,缓解多种疼痛症状,如关节炎、痛经等。
  5. 抗菌抗病毒作用:乌药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其提取物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抑制作用,常用于防治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临床应用

乌药在临床上常根据不同配伍治疗多种疾病,以下为常见应用场景:

病症 常用配伍 功效与作用
功能性消化不良 木香、枳壳、槟榔、白术 行气导滞,健脾和胃,缓解腹胀、嗳气
遗尿、尿频 益智仁、山药、桑螵蛸、覆盆子 温肾固涩,缩尿止遗,改善夜尿多
寒性痛经 香附、当归、川芎、艾叶、肉桂 温经散寒,活血调经,缓解小腹冷痛
疝气疼痛 小茴香、川楝子、吴茱萸、荔枝核 散寒理气,止痛消疝,治疗睾丸坠痛
慢性支气管炎 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 温肺化饮,止咳平喘,缓解咳痰清稀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行气止痛宜生用,温肾散寒宜炒用。

使用注意

  1. 乌药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阴虚火旺(症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气虚多汗(症见自汗、乏力)者慎用。
  2.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用,因其行气活血,可能引起胎动不安或经量增多。
  3. 不宜与藜芦同用,属中药“十八反”禁忌。
  4. 用量不宜过大,过量可能出现口干、便秘、心悸等不良反应,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乌药适合哪些人群服用?哪些人群不宜服用?
解答:乌药适用于寒凝气滞、肾阳不足的人群,如脘腹冷痛、疝气疼痛、遗尿尿频、阳痿早泄、寒性痛经等患者,但以下人群不宜服用:①阴虚火旺者(如手心发热、夜间盗汗、口干舌燥);②气虚多汗者(稍动即出汗、气短乏力);③孕妇及月经量过多的女性;④实热证患者(如高热、口苦、便秘),儿童、年老体弱者需在医师指导下谨慎使用。

中药材乌药

问题2:乌药与香附在行气方面有何区别?如何选择使用?
解答:乌药与香附均为行气药,但性味、归经及功效侧重不同:①乌药性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偏于温肾散寒、行气止痛,尤善治疗下焦(小腹、疝气、肾阳不足)的寒凝气滞;②香附性辛平,归肝、三焦经,偏于疏肝解郁、调经止痛,长于治疗肝郁气滞(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及中焦(脾胃)气滞,选择时,若属寒凝气滞(如小腹冷痛、疝气)或肾阳不足之遗尿,选乌药;若属肝郁气滞(如情绪抑郁、胁肋胀痛)或月经不调,选香附;二者也可配伍使用,如治疗肝郁寒凝之痛经,可配伍香附、当归、艾叶,增强疏肝散寒、调经止痛之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销售网如何确保药材品质与购买安全?
« 上一篇 昨天
新疆野生中草药图片能识别哪些常见及稀有药用品种?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