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导致眼睛流泪,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视频终端综合征”表现之一,中医认为,眼睛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肝开窍于目”“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流泪虽为局部症状,实则与整体脏腑功能失调相关,中医治疗此症强调辨证论治,从调和脏腑、疏通经络入手,结合内外同治、生活调护,往往能取得较好效果。
从中医病因病机来看,长时间用眼耗伤肝血,肝血不足则目失濡养,泪液分泌失常;或肝火上炎,灼伤泪道,迫液外溢;或脾虚湿困,运化无力,津液不循常道;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扰动泪窍,久坐伤气,气虚不能固摄津液,也可能导致流泪,常见证型可分为四类,具体辨证论治如下表所示:
证型 | 主症 | 治法 | 代表方药 | 常用药 |
---|---|---|---|---|
肝血不足 | 眼干涩流泪,视物模糊,头晕心悸,失眠多梦,舌淡苔白,脉细弱 | 养血补肝,明目 | 四物汤加减 |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枸杞、菊花、决明子、密蒙花 |
肝火上炎 | 眼红流泪,灼热疼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 龙胆泻肝汤加减 | 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 |
脾虚湿泛 | 眼睑浮肿,流泪清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弱 | 健脾益气,利湿止泪 | 参苓白术散加减 | 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 |
肝肾阴虚 | 干涩流泪,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 滋补肝肾,益阴明目 | 六味地黄丸加减 | 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枸杞、女贞子、旱莲草、石斛 |
除内服中药外,中医外治法能直达病所,缓解症状,针灸治疗常用睛明、攒竹、丝竹空、太阳、肝俞、肾俞、足三里等穴位,毫针平补平泻,或配合艾灸关元、足三里以温阳益气;推拿可按揉眼周穴位,拿风池,抹前前额,每日10-15分钟,促进眼部气血流通;中药外用如菊花、枸杞、决明子各10g煮水,先熏后洗眼部,或用珍珠明滴眼液(含珍珠、熊胆等中药成分)缓解干涩流泪。
生活调护对巩固疗效至关重要,首先要控制用眼时间,每40分钟休息5-10分钟,远眺绿色植物或闭目养神;避免在黑暗环境中看电子屏幕,调整屏幕亮度与对比度至适宜状态;饮食上多食养肝明目食物,如枸杞、桑葚、猪肝、胡萝卜,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因“怒伤肝”,情绪波动会加重肝火;注意眼部卫生,不用手揉眼,可做眼保健操按摩睛明、攒竹等穴。
相关问答FAQs
Q:中医治疗看屏幕流泪多久能见效?
A:疗效因人而异,轻者(如单纯肝血不足、用眼过度)1-2周内症状可明显缓解;若病程较长、兼有脾虚或肝火旺盛者,通常需2-4周系统治疗,建议坚持内服中药配合针灸及生活调护,同时减少用眼强度,多数患者可有效改善症状,若治疗1个月无缓解,需排除干眼症、泪道阻塞等器质性病变,及时眼科就诊。
Q:除了中药和针灸,日常有哪些简单护眼方法?
A:①“熨目法”:双手掌心搓热,轻敷眼部1-2分钟,每日2-3次,促进眼部血液循环;②“远眺法”:每用眼40分钟,远眺窗外5米外物体至少30秒,放松睫状肌;③“茶饮方”:枸杞5g、菊花3g、决明子5g,开水冲泡代茶饮,清肝明目;④“穴位按摩”:每日按揉攒竹(眉头凹陷处)、太阳(眉梢与外眼角之间)、风池(颈后枕骨下)各1分钟,缓解眼疲劳,坚持日常调护,可减少流泪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