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口的药材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中国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和主要应用国,对药材的需求贯穿了数千年历史,随着现代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市场的持续扩容,本土药材资源已难以完全满足多元化的临床需求与产业升级要求,进口药材因此成为补充资源、丰富品种、提升品质的重要途径,从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商队到如今的海陆空多式联运,中国进口药材的规模、种类和来源地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以东南亚、北美、欧洲、非洲等为核心的全球采购网络,不仅保障了国内中医药临床用药的稳定供应,更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与融合。

中国进口的药材

中国进口的药材种类繁多,涵盖植物、动物、矿物等多个类别,其中以植物类药材为主,兼具传统进口品种与新引种资源,根据用途和药用部位,可大致分为根及根茎类、果实种子类、树脂类、动物类及矿物类等,以下为部分主要进口药材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中国主要进口药材概况

药材名称 主要产地 年进口量(估算) 主要功效 质量特点
西洋参 美国、加拿大 8000吨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人参皂苷含量高,性凉,适合阴虚体质
高丽参 韩国 5000吨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 支根多,纹理细密,药力峻猛
血竭 印尼、马来西亚 3000吨 活血定痛,止血生肌 纯度较高,内外色一致,无杂质
乳香 索马里、埃塞俄比亚 4000吨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 透明度好,挥发油含量丰富
没药 也门、阿曼 3500吨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气味特殊,与乳香常配伍使用
羚羊角 哈萨克斯坦、俄罗斯 50吨(严格管制) 平肝息风,清热解毒 角尖透明,有“温润如玉”之感
鹿茸 新西兰、俄罗斯 100吨 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 分枝饱满,茸毛整齐,质地柔软

根及根茎类药材中,西洋参和高丽参是进口量最大的两类,西洋参原产于北美,18世纪传入中国,因其性凉而补,成为“气阴双补”的要药,近年来随着健康养生需求增长,进口量年均保持5%以上的增速;高丽参作为韩国“国宝级”药材,凭借其严格的种植标准和加工工艺,在高端滋补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果实种子类药材中,以温里药、理气药为主,如丁香(主要来自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用于温中降逆,胡椒(越南、印度)用于温中散寒,树脂类如乳香、没药,是活血化瘀类方剂(如七厘散、跌打丸)的核心原料,其进口量受传统中医药市场需求影响显著,动物类药材中,羚羊角(已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进口受严格管制)用于高热惊厥、肝阳上亢等重症,鹿茸则通过新西兰等国的规模化养殖,实现了稳定供应,缓解了野生资源压力。

中国进口的药材

近年来,中国进口药材呈现三大趋势:一是进口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进口总额突破30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近一倍;二是来源地多元化,除传统产地外,非洲(如加纳、肯尼亚的药材)、欧洲(如德国的银杏叶提取物)等新兴供应地占比提升;三是进口结构优化,从初级原料向提取物、配方颗粒等深加工产品延伸,这一趋势的背后,既有国内需求增长的驱动,也有国际政策与产业发展的推动,从需求端看,中国老龄化加剧带动慢性病用药增加,中医药在治未病、康复调理领域的应用拓展,以及“药食同源”理念普及(如进口枸杞、红枣等),共同拉动药材进口;从供给端看,“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药材贸易合作深化,海关总署推动的“国际海关AEO互认”降低了通关成本,而部分进口药材(如北美西洋参、欧洲草药)在有效成分含量、农药残留控制等方面的优势,也满足了国内对高品质药材的追求。

尽管进口药材发展迅速,但仍面临质量参差不齐、供应链脆弱等挑战,部分产地因加工标准不统一,导致药材混掺、硫磺熏蒸等问题,影响用药安全;国际局势波动(如地区冲突、贸易摩擦)可能影响关键药材(如中东的乳香、非洲的没药)的供应稳定性,中国需加强进口药材溯源体系建设,推动与主产国的标准化对接,同时加快本土优质药材种植(如国产西洋参已在东北、华北规模化种植,替代部分进口),实现“进口补充”与“本土保障”的动态平衡,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资源基础。

FAQs: 问:中国进口药材中,哪些品种的依赖度最高?为什么? 答:西洋参、乳香、没药等品种的进口依赖度较高,以西洋参为例,国内虽在吉林、辽宁等地引种成功,但因气候、土壤条件差异,种植周期(5-6年)长于北美(3-4年),且人参皂苷Re等关键成分含量略低于进口品,临床用药和保健品生产仍以进口为主;乳香、没药则因主产地集中在非洲,国内尚无规模化种植,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中国进口的药材

问:海关如何保障进口药材的质量安全? 答:海关总署对进口药材实施“严格准入+全程监管”制度:准入环节,对药材输出国(地区)的种植、加工体系进行评估,要求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检验环节,重点检测重金属(铅、镉、砷)、农残、微生物限量等指标,不合格药材一律退运或销毁;后续监管中,建立“从产地到终端”的溯源系统,确保每批药材可查来源、可追责任,同时加强与主产国合作,推动共建国际标准,从源头把控质量。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节节花
« 上一篇 今天
小蓟 中药材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