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粉背蕨作为药材,有何功效、用法及使用禁忌?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银粉背蕨是鳞毛蕨科粉背蕨属植物,学名Aleuritopteris argentea (Gmel.) Fee,别名铁线蕨、金丝草、岩飞草等,是一种多年生小型蕨类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多生长于干旱的山坡岩石缝隙、林缘或灌丛下,因其叶背密被银白色粉状物而得名,作为传统中药材,银粉背蕨的药用历史悠久,在《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等典籍中均有记载,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现代研究也进一步揭示了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银粉背蕨 药材

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

银粉背蕨植株高10-30cm,根茎短斜生,被红棕色、边缘有齿的鳞片,叶丛生,叶柄细长,长5-15cm,栗褐色或紫黑色,有光泽,基部被鳞片;叶片五角形或五角状圆形,长宽各5-12cm,三至四回羽状分裂;叶面深绿色,叶脉明显,叶背密被一层白色或淡银灰色的蜡质粉末,这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也是“银粉”名称的直接来源,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膜质,连续或断裂,成熟时黄褐色,该植物喜生于干旱、阳光充足的岩石缝隙或瘠薄土壤中,耐旱耐贫瘠,对环境适应性强,但在湿润环境中生长较差。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银粉背蕨性味甘、涩,平,归肝、肾经,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其具有舒筋活络、清热解毒、止血、止咳等功效,主治风湿痹痛(尤其是关节屈伸不利、腰腿疼痛)、跌打损伤、咳嗽吐血、衄血、崩漏、疮疡肿毒、蛇虫咬伤等症,在《陕西中草药》中记载,银粉背蕨“舒筋活血,清热解毒,止血止咳,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疮痈肿毒”;《贵州草药》则提到其“驱风,散瘀,止血”,用于治风湿关节痛、外伤出血等。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现代化学研究表明,银粉背蕨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生物碱、三萜类、挥发油、多糖及微量元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如粉背蕨素、异粉背蕨素)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生物碱(如粉背蕨碱)可能参与调节免疫和镇痛;三萜类成分则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药理研究显示,银粉背蕨提取物具有:

银粉背蕨 药材

  1. 抗炎镇痛作用: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对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动物有明显改善作用;
  2. 止血作用:能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血小板聚集,可用于多种出血性疾病;
  3. 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对细胞保护有一定意义;
  4. 免疫调节作用: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炮制方法与临床应用

银粉背蕨的炮制方法较为简单,传统以生用为主,现代可根据需求进行炮制:

  • 生品:除去杂质,洗净,晒干,切段或研末备用,生品长于清热解毒、止血,多用于热毒疮疡、出血证;
  • 蜜炙品:取净银粉背蕨,用炼蜜拌匀,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蜜炙后润肺止咳作用增强,适用于肺虚咳嗽、咯血等症。

临床应用中,银粉背蕨可内服或外用:

  •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每次1-3g,如治风湿痹痛,可配伍威灵仙、独活、桑寄生,煎服;治咳嗽吐血,可配伍白及、侧柏叶、阿胶,增强止血止咳效果;
  • 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研末撒于创面,治跌打损伤,可配伍乳香、没药,捣敷;治疮疡肿毒,可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患处。

注意事项与使用禁忌

银粉背蕨虽有一定药用价值,但使用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银粉背蕨 药材

  1. 用量控制: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过量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一般每日不超过9g;
  2. 禁忌人群:孕妇慎用,其活血作用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阴虚血燥者不宜使用,以免加重耗伤阴液;
  3. 配伍禁忌: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如地高辛)同用,可能增加药物毒性;
  4. 质量鉴别:以叶色绿、叶背银白粉多、无杂质者为佳,避免使用霉变或混有泥土的药材。

银粉背蕨药材基本信息表

项目
学名 Aleuritopteris argentea (Gmel.) Fee
别名 铁线蕨、金丝草、岩飞草、毛脚蕨
来源 鳞毛蕨科粉背蕨属植物银粉背蕨的干燥全草
性味归经 甘、涩,平;归肝、肾经
功效 舒筋活络、清热解毒、止血、止咳
主治 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咳嗽吐血、衄血、崩漏、疮疡肿毒、蛇虫咬伤
用量用法 内服:煎汤3-9g,研末1-3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患处
炮制方法 生品(洗净晒干)或蜜炙品(炼蜜拌匀炒至不粘手)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阴虚血燥者忌用,控制用量,避免与强心苷类药物同用

相关问答FAQs

Q1:银粉背蕨与普通铁线蕨有什么区别?如何准确鉴别?
A:银粉背蕨与普通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虽同属蕨类,但可通过以下特征区分:①叶背特征:银粉背蕨叶背密被银白色蜡质粉末,普通铁线蕨叶背光滑无粉或仅沿叶脉有少量粉末;②叶柄颜色:银粉背蕨叶柄为栗褐色或紫黑色且有光泽,普通铁线蕨叶柄乌黑色,细如铁丝;③叶片形态:银粉背蕨叶片多呈五角形或五角状圆形,裂片较宽,普通铁线蕨叶片呈扇形或卵状三角形,裂片细长,银粉背蕨主产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普通铁线蕨多分布于南方湿润地区,生态环境也有差异。

Q2:银粉背蕨可以长期服用吗?长期服用会有哪些潜在风险?
A:银粉背蕨不建议长期服用,作为传统中药,其性味平和,但长期使用可能带来潜在风险:①肝肾负担:含有的生物碱和三萜类成分需经肝肾代谢,长期服用可能增加肝肾负担,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全者;②蓄积中毒:黄酮类成分虽安全,但长期大量蓄积可能引起头晕、乏力等不适;③药效减弱: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机体适应性,药效逐渐降低,建议在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短期使用,一般连续服用不超过2周,若需延长疗程,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药材海马真假
« 上一篇 08-30
中药材时效是什么?如何判断其最佳使用期?
下一篇 » 08-30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