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条,又名白金条草、金丝桃、五朵云等,为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金丝桃(Hypericum monogynum L.)的干燥地上部分,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疏肝解郁、消肿止痛等功效,其名称中的“白金条”可能源于茎秆的红褐色与叶片的淡绿色相间,形成类似“白金”的视觉特征,而“条”则指其茎秆的形态,以下从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并附上关键特征的文字描述,帮助读者理解其药材图片的辨识要点。
原植物形态特征
金丝桃为直立灌木,高0.5-1.5米,茎圆柱形,红褐色或暗褐色,幼枝具2-4条棱,老枝皮孔明显,单叶对生,无柄或短柄;叶片卵形、长卵形或椭圆形,长2.8-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圆形或心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密布透明腺点,叶脉在背面隆起,花通常单生于枝顶,或聚生于伞状花序;花瓣5枚,金黄色,倒卵形,长1.5-3厘米,雄蕊多数,花丝细长,基部合生成束,花药黄色;花柱3个,分离,蒴果卵圆形,熟时褐色,室间开裂,内含多数细小种子,种子褐色,椭圆形,表面有细网纹,花期6-7月,果期8-9月,多生于山坡、林缘、灌丛中,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
图片辨识要点:原植物图片中可见红褐色茎秆、对生卵形叶片(叶面深绿、叶面淡绿且布满透明腺点)、金黄色花瓣(5枚,倒卵形)及卵圆形蒴果,这些是区别于相似植物(如黄海棠)的关键特征。
药材性状描述
白金条药材为干燥的地上部分,包括茎、叶、花及少量果,茎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1-4毫米,表面红褐色或暗褐色,具纵棱,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中空或有少量白色髓部,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形,长2-5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基部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密布透明腺点(放大镜下可见细小油点),叶脉在背面微隆起,花常脱落,偶见残留的花瓣,金黄色,倒卵形,长1-2厘米;花萼5裂,卵形,黄绿色,气微,味微苦、涩。
药材图片辨识要点:以茎红褐色、叶多色绿、有透明腺点、花金黄色者为佳;若叶片枯黄、茎秆霉变则为劣质,干燥药材图片中可见茎的纵棱、叶的腺点特征,以及花、果的残留痕迹,是区分其他金丝桃属药材的重要依据。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根据《中国药典》及地方药材标准,白金条性寒,味苦、涩;归肝经、胆经,其核心功效为:
- 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乳痈、痈肿疮毒等热毒病症,单用或配伍蒲公英、金银花等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 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胀痛、月经不调、情绪抑郁等,常配柴胡、香附、郁金等疏肝理气药。
- 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单味捣烂外敷,或配伍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药内服外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金条含有黄酮类(如金丝桃苷)、间苯三酚类、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抑郁、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为其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 脾胃虚寒者慎用,因其性寒,易致腹泻。
- 孕妇禁用,其活血作用可能增加流产风险。
- 不宜长期大剂量服用,以免引起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 与其他苦寒药(如黄连、黄芩)配伍时,需减量使用,避免损伤脾胃阳气。
白金条药材关键特征归纳表
部位 | 形态特征 | 图片辨识要点 |
---|---|---|
茎 | 圆柱形,红褐色/暗褐色,具纵棱,质硬脆,断面中空 | 表面红褐色纵棱明显,易折断,髓部少或无 |
叶 | 对生,卵形/椭圆形,全缘,叶面深绿、叶面淡绿,密布透明腺点 | 叶片多皱缩,腺点在放大镜下可见,叶脉背面微隆起 |
花 | 金黄色花瓣5枚(倒卵形),雄蕊多数,花丝细长 | 花瓣金黄色,若残留可见花萼5裂(黄绿色) |
果 | 卵圆形蒴果,熟时褐色,室间开裂,内含细小褐色种子 | 果实多脱落,偶见残留,种子表面有细网纹 |
相关问答FAQs
Q1:白金条与黄海棠(贯叶连翘)如何区分?
A:两者均为藤黄科植物,功效相似,但可通过以下特征区分:①茎:白金条茎圆柱形,红褐色,具纵棱;黄海棠茎四棱形,绿色。②叶:白金条叶卵形,叶面深绿、叶面淡绿,密布透明腺点;黄海棠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叶面散黑色腺点。③花:白金条花瓣金黄色,倒卵形;黄海棠花瓣小,黄色,边缘有细齿,药材图片中茎的形态和叶片形状是主要区分依据。
Q2:白金条在治疗跌打损伤时,如何配伍使用?
A:白金条活血消肿止痛,治疗跌打损伤可配伍当归、红花、乳香、没药等,内服常用方:白金条15g,当归10g,红花6g,乳香、没香各5g,煎汤分两次服用;外用可将白金条鲜品捣烂,加白酒调敷患处,每日1次,3-5天为一疗程,若损伤严重伴有骨折,需及时就医,不可单纯依赖中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