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藤为豆科植物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 (Benth.) Benth.的干燥藤茎,是岭南地区常用中草药,首载于《全国中草药汇编》,因其藤茎细长如龙须,故得此名,别名九龙藤、乌郎藤、过岗龙、燕子草等,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等地的山地疏林、灌木丛或溪边,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龙须藤性平,味微苦、涩,归肝、脾、肾经,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健脾理气之效,中医临床多用于风湿痹痛,症见关节酸痛、麻木拘挛、屈伸不利,尤其对下肢风湿痛效果显著;亦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内服外用兼顾;对腰膝酸痛、月经不调、小儿疳积等症亦有良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含黄酮类(槲皮素、山奈酚)、生物碱、三萜类、β-谷甾醇等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促进软骨修复、调节免疫等作用,为风湿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
用法用量上,内服常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需注意,孕妇及月经期女性慎用,因其活血作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以免引起腹泻;外用时需观察皮肤反应,过敏者立即停用。
龙须藤快速参考表
项目 | |
---|---|
学名 | Bauhinia championii (Benth.) Benth. |
别名 | 九龙藤、乌郎藤、过岗龙、燕子草 |
性味归经 | 性平,味微苦、涩;归肝、脾、肾经 |
功效主治 |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健脾理气;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腰膝酸痛、月经不调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
主要化学成分 | 黄酮类、生物碱、三萜类、β-谷甾醇、有机酸 |
现代研究应用 | 抗炎、镇痛、保护软骨、调节免疫;用于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 |
现代研究进一步拓展了龙须藤的应用范围,动物实验显示,其乙醇提取物可显著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足肿胀,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水平,证实其抗炎作用;黄酮类成分可通过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延缓骨软骨退化,临床观察发现,龙须藤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改善关节功能评分,减少非甾体抗炎药的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其提取物还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清除自由基,对预防氧化应激相关疾病有一定潜力。
相关问答FAQs
-
龙须藤与“过岗龙”是否为同一植物?
是的,“过岗龙”是龙须藤的常见别名之一,因该植物藤茎坚韧,常攀援于岩石或树木上,有“过岗”之称,故得此名,其别名还有九龙藤(因藤茎多分枝,形似龙爪)、乌郎藤(部分地区俗称)、燕子草(叶形似燕子尾)等,均为豆科植物龙须藤的不同称谓,药用部位均为干燥藤茎,功效一致。 -
使用龙须藤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龙须藤虽性平,但使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孕妇及月经期女性慎用,因其活血作用可能增加流产或经量过多的风险;②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以免因药性微寒导致腹泻、腹痛;③外用前需做皮肤过敏测试,少数人可能出现接触性皮炎,若出现红肿、瘙痒应立即停用并清洗;④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的患者需慎用,避免活血作用与药物叠加增加出血风险;⑤用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