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 (Hook.) K. Koch)的干燥茎髓,主产于我国南方各省,如四川、贵州、湖北等地,其药材呈圆柱形,表面洁白或淡黄色,有浅纵沟,体轻质软,富弹性,断面平坦,有银白色光泽,易纵向撕裂,通草味甘、淡,性微寒,归肺、胃经,是一味常用的利水渗湿药,因其能通利小便、下乳、通窍,而得名“通草”。
通草的功效与应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言其“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历代医籍对其功效不断补充完善,现代临床应用也证实了其在多个方面的药用价值,以下从主要功效、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利尿通淋,清热利湿
通草甘淡渗利,性微寒,能清热利湿,促进尿液排出,为治疗淋证、水肿的常用药,淋证以小便频急、短涩滴沥、刺痛窘迫为主要表现,多由湿热蕴结膀胱所致,通草通过清热利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去,缓解尿路刺激症状,临床常用于治疗热淋(小便短赤、灼热疼痛)、石淋(尿中夹砂石,小腹拘急疼痛)等,常与车前子、滑石、瞿麦、萹蓄等利水通淋药配伍,以增强疗效,治疗热淋,可配伍车前子、滑石、栀子,组成八正散加减,共奏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效,对于水肿,尤其是湿热壅滞所致的水肿(如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身重困倦),通草可配伍茯苓、泽泻、猪苓等健脾利水药,标本兼顾,既利水消肿,又顾护脾胃。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通草中含有丰富的多糖、三萜类化合物及微量元素,其利尿作用可能与抑制肾小管对钠、氯的重吸收,增加电解质和水分的排出有关,其抗炎成分可减轻尿路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尿路刺激症状。
下乳通络,促进乳汁分泌
通草通利血脉,走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主润宗筋,而乳房属阳明经,故通草能疏通乳络,促进乳汁分泌,为产后缺乳、乳汁稀少的要药,产后缺乳多因气血亏虚、乳络不畅或肝气郁结所致,通草适用于乳络壅滞、乳汁不行者,尤其对乳汁排出不畅(如乳房胀硬而痛、乳汁点滴难出)效果显著,临床常与穿山甲(炮制)、王不留行、路路通、漏芦等配伍,以增强通络下乳之效,通草猪蹄汤(通草、猪蹄、葱花、姜丝)为民间常用食疗方,通草通乳络,猪蹄补气血,二者合用,既能促进乳汁分泌,又能补充营养,适用于气血虚弱型缺乳,对于肝郁气滞型缺乳(乳房胀痛、情志抑郁),可配伍柴胡、香附、青皮等疏肝理气药,使肝气条达,乳络通畅。
现代研究认为,通草中的皂苷类成分可能通过调节垂体泌乳素的分泌,或改善乳腺微循环,促进乳汁的合成与排出,其利尿作用可减少产后体内水钠潴留,间接有利于乳汁分泌。
通利关节,舒筋活络
通草能清热利湿,通利关节,对湿热痹痛(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有一定治疗作用,湿热痹痛多因风湿热邪侵袭关节,气血痹阻所致,通草通过清热利湿,使湿热之邪从水道而去,缓解关节红肿;同时通利关节,舒筋活络,改善关节活动功能,临床常用于治疗湿热型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可配伍防己、薏苡仁、蚕砂、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药,薏苡仁汤(《类证治裁》)中配伍通草,治疗湿热痹痛,关节肿痛,取其清热利湿、通利关节之效。
其他功效
- 清热解暑:通草性微寒,能清热解暑,用于暑湿烦渴(夏季暑热天气,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可配伍西瓜皮、荷叶、滑石等清热解暑药,煎汤代茶饮。
- 清肺化痰:部分医家认为通草能入肺经,清肺热,化痰热,用于肺热咳嗽(咳嗽痰黄、黏稠难咯),可配伍瓜蒌、贝母、桔梗等清肺化痰药,但此应用较少,需辨证使用。
为更直观展示通草的主要功效及应用,现将核心内容整理如下表:
功效分类 | 作用机制 | 适应症 | 常用配伍 |
---|---|---|---|
利尿通淋 | 清热利湿,促进尿液排出 | 热淋(小便短赤、灼痛)、石淋(尿中砂石) | 车前子、滑石、瞿麦、萹蓄 |
下乳通络 | 疏通乳络,促进乳汁分泌 | 产后缺乳、乳汁稀少、乳络不畅 | 穿山甲、王不留行、路路通、猪蹄 |
通利关节 | 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 湿热痹痛(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 | 防己、薏苡仁、蚕砂、威灵仙 |
清热解暑 | 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 暑湿烦渴(夏季心烦口渴、小便短赤) | 西瓜皮、荷叶、滑石 |
使用注意事项
- 禁忌人群:通草性微寒,甘淡渗利,气虚阴亏(如神疲乏力、口干咽燥、盗汗)、内无湿热(如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者慎用;孕妇慎用,因其利尿作用可能增加子宫收缩风险;脾胃虚寒(如胃脘冷痛、食欲不振、腹泻)者不宜单独长期使用。
- 配伍禁忌: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如地高辛)同用,因其利尿作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增加强心苷的毒性;不宜与具有较强利尿作用的中药(如泽泻、茯苓)长期大剂量同用,以免过度利尿伤阴。
-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患处,通草质地轻软,煎煮时宜后下,以免有效成分流失。
相关问答FAQs
Q1:通草和木通是一回事吗?有什么区别?
A:通草和木通不是同一种药物,二者来源、功效及安全性均有明显区别,来源上,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而木通主要有两种: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的藤茎,或毛茛科植物川木通的藤茎(部分地区称“关木通”已禁用),功效上,通草偏于利尿通淋、下乳通窍,作用较缓和;木通(木通科)偏于清心火、通血脉、下乳汁,利尿作用较强,但关木通(含马兜铃酸)有严重肾毒性、致癌性,现已禁用,安全性上,通草相对安全,而关木通因含马兜铃酸,临床已不再使用,木通科木通也需在医师指导下谨慎使用,用药时需注意区分,避免混淆。
Q2:通草适合产后所有缺乳的女性吗?哪些人不宜使用?
A:通草并非适用于所有产后缺乳女性,需辨证使用,其主要用于乳络壅滞、湿热蕴结所致的缺乳(表现为乳房胀硬、疼痛、乳汁排出不畅),对气血虚弱型缺乳(乳房松软、乳汁清稀、面色苍白)效果不佳,反而因其利湿作用,可能耗伤气血,加重缺乳,气虚阴亏、脾胃虚弱的产妇慎用,通草性微寒,甘淡渗利,易伤气阴;对通草过敏者禁用,产后缺乳应明确病因,若为气血虚弱,宜用黄芪、党参、当归等补气血药;若为肝郁气滞,宜用柴胡、香附、王不留行等疏肝通络药,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