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干花是指药用植物的干燥花序、花蕾或单朵花,在中医理论中,花类药材多轻清上扬,善于走窜,常用于治疗头面部、上焦及情志相关疾病,其应用历史悠久,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均有记载,兼具药用与观赏价值,常见的药材干花按功效可分为清热解毒类、活血调经类、疏肝理气类、平肝明目类及温肺化饮类等,以下为具体介绍。
清热解毒类药材干花多性寒凉,能清解热毒,常用于温病发热、热毒疮疡等症,代表药材有菊花、金银花、野菊花、槐花,菊花性微寒,归肺、肝经,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常配伍枸杞治目赤昏花,或与桑叶、薄荷同用疏风散热;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为清热解毒要药,既可单用煎服治热毒血痢,又与连翘、牛蒡子配伍治风热感冒;野菊花苦辛微寒,清热解毒力更强,多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槐花苦微寒,归肝、大肠经,能凉血止血、清肝泻火,常用于便血、痔血及肝火头痛。
活血调经类药材干花多辛行温通,能活血化瘀、调经止痛,适用于血瘀痛经、闭经等症,红花辛温,归心、肝经,为活血通经要药,配伍当归、桃仁可治经闭,与川芎、赤芍同用治胸痹心痛;月季花甘温,归肝经,既能活血调经,又能疏肝解郁,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配香附、当归增强疗效;凌霄花辛寒,归肝、心包经,能活血破瘀、祛风通络,可治癥瘕积聚、跌打损伤,配当归、红花加强活血之力。
疏肝理气类药材干花多入肝经,能疏解肝郁、调畅气机,适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胸闷、胁痛、月经不调等,玫瑰花甘微苦温,归肝、脾经,香气浓郁,既疏肝解郁,又和血止痛,常配柴胡、白芍治肝胃不和,与当归、川芎同用调经;合欢花甘平,归心、肝经,能解郁安神、活血消肿,既用于情志不遂、忧郁失眠,又治跌打损伤,配柏子仁、酸枣仁安神。
平肝明目类药材干花多入肝经,能平抑肝阳、滋养肝阴,常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及肝虚目疾,密蒙花甘微寒,归肝、胆经,能清热养肝、明目退翳,配伍蒺藜、决明子治目赤多泪,与枸杞子、女贞子同用治肝肾阴虚之目暗;蒺藜辛苦微温,归肝经,虽为全草,但花果同用,能平肝疏肝、祛风明目,常用于头痛眩晕、目赤多泪。
温肺化饮类药材干花性多温,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适用于寒饮咳喘、痰多清稀之症,款冬花辛微温,归肺经,为止咳要药,无论寒热咳嗽均可配伍,与紫菀、杏仁同用治久咳不止,配麻黄、细辛温肺化饮;旋覆花苦辛咸微温,归肺、胃、大肠经,能降气化痰、降逆止呕,配代赭石、半夏治痰饮壅肺、咳喘痰多,与生姜、厚朴同用治胃气上逆之嗳气呕逆。
以下为部分药材干花的核心信息简表:
药材名称 | 性味归经 | 功效 | 常用配伍 |
---|---|---|---|
菊花 | 微寒,肺、肝经 |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 桑叶、薄荷(疏散风热);枸杞子、决明子(平肝明目) |
金银花 | 甘寒,肺、心、胃经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连翘、牛蒡子(风热感冒);黄连、木香(热毒血痢) |
红花 | 辛温,心、肝经 |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 当归、桃仁(经闭);川芎、赤芍(胸痹心痛) |
玫瑰花 | 甘微苦温,肝、脾经 | 疏肝解郁,活血调经 | 柴胡、白芍(肝郁胁痛);当归、川芎(月经不调) |
款冬花 | 辛微温,肺经 |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 紫菀、杏仁(久咳);麻黄、细辛(寒饮咳喘) |
药材干花的应用需在中医辨证指导下进行,不同体质、证型者配伍与用量各异,如脾胃虚寒者慎用寒凉花类,孕妇宜慎用活血化瘀类花药,日常使用时,可煎汤、泡酒或代茶饮,但需注意剂量,避免长期过量服用。
相关问答FAQs:
问:药材干花可以直接泡水喝吗?
答:部分药材干花可直接泡水代茶饮,如菊花、金银花、玫瑰花等,具有清热解毒、疏肝解郁等保健作用,但需注意,性寒凉的花类(如野菊花)不宜长期大量饮用,脾胃虚寒者易致腹泻;活血化瘀类(如红花)孕妇禁用;且若用于治疗疾病,需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使用,单味泡水仅能作为辅助调理,不能替代药物。
问:干花药材如何保存才能保持药效?
答:干花药材应密封避光保存,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潮、虫蛀,可将药材用食品级密封袋或玻璃罐装好,加入少量干燥剂(如硅胶)吸湿,每隔1-2个月检查一次,若有霉变或虫蛀需及时处理,含挥发油的花类(如玫瑰花、金银花)不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以免香气散失、有效成分降解,建议分装后尽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