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芦苇一样的中草药具体指的是哪一种?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在自然界中,芦苇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或湿生植物,其秆直立中空、叶片线形、花序圆锥状,形态辨识度较高,在传统中医药体系中,有几种中草药因外观与芦苇高度相似,常被混淆或作为地方习用品使用,主要包括芦苇的干燥根茎(芦根)、芦竹的根茎(芦竹根)以及荻的根茎(荻根),这些植物虽同属禾本科,但在植物学特征、药用部位及功效主治上存在差异,需仔细鉴别。

像芦苇的中草药是什么

与芦苇形态相似的中草药

(一)芦根(芦苇的干燥根茎)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干燥根茎,是《中国药典》收录的正品中药,也是与芦苇本身关联最直接的中草药,芦苇多年生,具发达的匍匐根状茎,秆高1-3米,中空,节下常被白粉,叶片扁平线形,长15-45厘米,宽1-3.5厘米,圆锥花序长10-40厘米,分枝稠密开展,其根茎呈长圆柱形,有的略扁,长短不一,直径0.5-1.5厘米,表面黄白色至淡黄色,有光泽,可见残存的芽痕及根痕,环节明显,质略韧,折断面黄白色,中空(或有一半隔膜),芦根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的功效,常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及热淋涩痛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芦根含有薏苡素、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具有降血糖、增强免疫、抗炎等作用。

(二)芦竹根(芦竹的干燥根茎)

芦竹根为禾本科植物芦竹(Arundo donax)的干燥根茎,又名芦荻头、江苇根,芦竹与芦苇形态极为相似,为多年生高大草本,秆高3-6米,直径1-1.5厘米,常具分枝,节下被白粉,叶片扁平线形,长30-50厘米,宽2-2.5厘米,圆锥花序大型,长30-60厘米,分枝稠密,其根茎呈块状或长圆柱形,略弯曲,长10-20厘米,直径2-4厘米,表面黄白色至棕黄色,有明显的根痕及芽痕,环节突起,质硬,断面中央有髓(或中空),芦竹根味甘、苦,性寒,归肺、胃经,功效与芦根相近,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民间常用于热病烦渴、牙痛、咽喉肿痛及小便不利等症,但需注意,芦竹根在《中国药典》中未收载,部分地区作为芦根的代用品使用,其药效与安全性需进一步验证。

(三)荻根(荻的干燥根茎)

荻根为禾本科植物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的干燥根茎,又名荻柴根、红荻根,荻与芦苇同为多年生水生草本,但植株较矮,秆高1-1.5米,直径0.5-1.2厘米,具多节,常无白粉,叶片线形,长10-30厘米,宽0.5-1.2厘米,边缘锯齿状粗糙,圆锥花序长10-20厘米,分枝细弱下垂,其根茎呈不规则长块状,多分枝,长5-15厘米,直径0.5-2厘米,表面棕黄色至红棕色,有纵皱纹及根痕,环节明显,质坚硬,断面黄白色,纤维性,中空或实心,荻根味甘,性寒,归肺、膀胱经,具有清热化痰、利尿通淋、祛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热淋涩痛、跌打损伤及产后瘀阻等症,传统记载中,荻根与芦根功效相似,但更侧重于化痰祛瘀,现代研究显示其含荻根素、黄酮类成分,具有镇咳、祛痰、抗凝血等作用。

像芦苇的中草药是什么

三种“芦苇状”中草药的鉴别要点

为避免混淆,以下从植物学特征、药用部位及功效等方面对芦根、芦竹根、荻根进行对比,具体见表1。

表1 芦根、芦竹根、荻根的鉴别要点
| 项目 | 芦根 | 芦竹根 | 荻根 |
|----------------|-----------------------------------|-----------------------------------|-----------------------------------|
| 植物来源 | 禾本科芦苇 | 禾本科芦竹 | 禾本科荻 |
| 植株高度 | 1-3米 | 3-6米(高大) | 1-1.5米(较矮) |
| 茎秆特征 | 中空,节下有白粉,无分枝 | 中空,节下有白粉,常分枝 | 中空或实心,节下无白粉,无分枝 |
| 叶片特征 | 长15-45cm,宽1-3.5cm,边缘光滑 | 长30-50cm,宽2-2.5cm,边缘光滑 | 长10-30cm,宽0.5-1.2cm,边缘锯齿状 |
| 花序特征 | 圆锥花序长10-40cm,分枝稠密开展 | 圆锥花序长30-60cm,分枝大型开展 | 圆锥花序长10-20cm,分枝细弱下垂 |
| 根茎形态 | 圆柱形,直径0.5-1.5cm,环节明显 | 块状或长圆柱形,直径2-4cm,环节突起| 不规则块状,多分枝,直径0.5-2cm |
| 断面特征 | 黄白色,中空或有半隔膜,质略韧 | 黄白色,中央有髓或中空,质硬 | 黄白色,纤维性,中空或实心,质坚硬|
| 性味归经 | 甘,寒;归肺、胃经 | 甘、苦,寒;归肺、胃经 | 甘,寒;归肺、膀胱经 |
| 核心功效 |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 | 清热化痰,利尿通淋,祛瘀止血 |
| 药典收录 | 是(《中国药典》) | 否(地方习用品) | 否(地方习用品) |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1. 芦根:临床应用广泛,如治疗热病伤津常与麦冬、天花粉配伍;肺热咳嗽可配伍桑白皮、黄芩;胃热呕哕可配伍竹茹、生姜;热淋涩痛可配伍车前子、滑石,煎煮时宜后下,以免有效成分破坏,脾胃虚寒者慎用。
  2. 芦竹根:作为芦根的代用品时,需注意用量差异,一般用量为芦根的1/2-2/3,孕妇及体质虚弱者禁用。
  3. 荻根:因其祛瘀止血作用,常用于跌打损伤,可配伍当归、红花;但因其纤维性强,煎煮时间需延长,避免未煎透引起刺激。

相关问答FAQs

Q1:芦根和芦竹根在外观上如何区分?
A1:芦根与芦竹根均为圆柱形,但芦根较细(直径0.5-1.5cm),节下有白粉,质略韧,断面中空或有半隔膜;芦竹根较粗壮(直径2-4cm),节下无白粉,质硬,环节突起明显,断面中央有髓或中空,芦竹根的植株更高大(3-6米),叶片更宽(2-2.5cm),可结合原植物特征综合鉴别。

像芦苇的中草药是什么

Q2:荻根和芦根都能清热生津,功效有何不同?
A2:芦根以清热生津、除烦止呕为主,常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兼能利尿;荻根则更侧重于清热化痰、祛瘀止血,常用于肺热痰多、咳嗽气喘及跌打损伤,利尿作用较弱,两者虽性味均为寒凉,但芦根偏于清肺胃之热而生津,荻根偏于清肺化痰、活血祛瘀,需根据病情选择使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红芪有哪些功效与作用?适用人群及禁忌是什么?
« 上一篇 08-31
常见药材干花有哪些种类及药用功效?
下一篇 » 08-3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