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寒冷,气候干燥,当地居民常因寒凝血瘀、气血不畅引发关节疼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等症,因此活血化淤类中草药在东北民间应用广泛,既是治病良药,也是养生食材,这些药材多生长于长白山、大兴安岭等原始林区,药性多辛温或苦寒,善于通行血脉、消散淤滞,兼具地域特色与临床实用价值。
东北活血化淤中草药详解
丹参
来源: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尤以辽宁丹东产者质优。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化瘀、养血安神、清心除烦。
主治:用于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癥瘕积聚(腹部包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跌打损伤淤痛,以及心烦失眠、热病烦躁等,现代临床还常用于治疗高血脂、肝硬化等血瘀兼有热象的疾病。
用法用量:煎服,9-15g,酒制丹参可增强活血之力,多用于淤血疼痛。
注意事项:反藜芦,孕妇慎用;性寒,脾胃虚寒者配伍温中健脾药同用。
赤芍
来源: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主产于内蒙古、东北等地,为东北道地药材之一。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主治:用于温毒发斑(如过敏性紫癜)、吐血衄血(上消化道出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跌打损伤淤肿,其凉血活血之力强于白芍,尤适于血热淤滞之证。
用法用量:煎服,6-12g,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止痛宜酒炒。
注意事项:血虚经闭、无淤热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土鳖虫
来源:鳖蠊科昆虫地鳖的雌虫,野生于东北林下腐殖土中,现多为人工养殖。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经。
功效: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主治: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配伍自然铜、骨碎补)、血瘀经闭、癥瘕痞块(如子宫肌瘤、肝硬化),其破血力强,为伤科要药,常用于淤血重症。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吞服,1-1.5g/次,每日1-2次。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体虚者需配伍补益药,如黄芪、当归,以免损伤正气。
鸡血藤
来源: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主产于云南、广西,东北亦有引种栽培,以藤茎粗壮、断面有红褐色环纹者为佳。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活血补血、舒筋活络。
主治: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关节屈伸不利)、血虚萎黄(面色苍白、头晕心悸),其特点为“活血又不伤血,补血又不滞血”,适于血虚兼淤之证。
用法用量:煎服,10-30g,或浸酒服。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慎用;月经过多者需减量。
益母草
来源: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均产,东北资源丰富,尤以嫩苗可作“龙须菜”食用。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心包、膀胱经。
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疮疡肿毒,其“为经产良药”,对妇科血瘀证疗效显著,又可利水消肿,适用于血瘀水肿。
用法用量:煎服,9-30g;鲜品可捣汁服。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阴虚血少者不宜单用。
威灵仙
来源:毛茛科植物威灵仙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东北、华北,以“走窜性强”著称。
性味归经: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关节冷痛、屈伸不利)、肢体麻木、骨鲠咽喉(如鱼刺卡喉),其性善走窜,能通十二经,尤适于上肢风湿疼痛及陈旧性损伤。
用法用量:煎服,6-10g;治骨鲠可加大用量至30g,或与醋同煎。
注意事项:气血虚弱者慎用;不宜与茶同服。
徐长卿
来源:萝藦科植物徐长卿的干燥根及根茎,生于山坡草地、林缘,东北分布广泛。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胃经。
功效:祛风化湿、止痛活血、止痒。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胃痛胀满、牙痛、腰痛、跌打损伤、荨麻疹、湿疹,其止痛范围广,对风湿、血瘀、气滞所致疼痛均有效,兼具止痒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3-12g;研末吞服,1-3g/次。
注意事项:体虚者慎用;不宜与野菊花同用。
骨碎补
来源: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华南、西南,东北亦有分布,以“补肾强骨、活血续伤”为长。
性味归经: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肾强骨、活血续伤。
主治:用于肾虚腰痛(腰膝酸软、耳鸣)、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肾虚牙痛)、跌打闪挫、筋骨折伤、斑秃、白癜风,其“能入骨疗伤”,常用于骨折后期及骨病调理。
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可捣烂敷患处。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不宜用;外敷不可接触皮肤破损处。
东北活血化淤中草药应用简表
药材名称 | 性味 | 归经 | 核心功效 | 主治病症 |
---|---|---|---|---|
丹参 | 苦,微寒 | 心、肝经 | 活血化瘀、养血安神 | 胸痹、痛经、失眠 |
赤芍 | 苦,微寒 | 肝经 |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 温毒发斑、跌打损伤 |
土鳖虫 | 咸,寒 | 肝经 |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 骨折、经闭、癥瘕 |
鸡血藤 | 苦、甘,温 | 肝、肾经 | 活血补血、舒筋活络 | 月经不调、风湿痹痛、血虚萎黄 |
益母草 | 苦、辛,微寒 | 肝、心包经 |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 | 痛经、恶露不尽、水肿 |
威灵仙 | 辛、咸,温 | 膀胱经 | 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 | 风湿痹痛、骨鲠咽喉 |
徐长卿 | 辛,温 | 肝、胃经 | 祛风化湿、止痛活血 | 胃痛、跌打损伤、荨麻疹 |
骨碎补 | 苦,温 | 肝、肾经 | 补肾强骨、活血续伤 | 肾虚腰痛、骨折、斑秃 |
使用注意事项
- 辨证用药:活血化淤药药性多峻烈,需根据体质(气虚、血虚、阴虚)和病情(淤热、寒淤)选择,如丹参、赤芍偏寒凉,适于血热淤滞;威灵仙、骨碎补偏温性,适于寒湿淤阻。
- 禁忌人群:孕妇、月经量多者、有出血倾向(如胃溃疡、血小板减少)者禁用或慎用,避免加重出血。
- 配伍禁忌:部分药物存在“十八反”“十九畏”,如丹参反藜芦,土鳖虫畏皂荚,需严格遵守。
- 饮食禁忌:用药期间避免生冷、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服用威灵仙时忌茶,以免降低疗效。
相关问答(FAQs)
问:东北活血化淤中草药可以自行购买服用吗?
答:不建议自行服用,活血化淤药药性多峻烈,需根据个人体质(如气虚、血虚、阴虚)和病情(如淤血部位、程度)辨证用药,自行服用可能导致出血、耗伤正气等不良反应,例如孕妇误用益母草可能引发流产,血虚者单用丹参可能加重乏力,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通过望闻问四诊合参后用药,确保安全有效。
问:使用东北活血化淤中草药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答:需注意以下几点:①饮食清淡,避免生冷(如冰饮、西瓜)、辛辣(如辣椒、花椒)、油腻(如肥肉、油炸食品)食物,以免影响药效或加重脾胃负担;②特殊人群禁忌,如孕妇禁用土鳖虫、益母草,月经量多者慎用丹参、赤芍,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小板减少)禁用破血逐瘀药;③观察不良反应,用药后如出现皮肤瘙痒、出血点、腹痛、恶心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④长期服用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监测药物对身体的潜在影响(如土鳖虫长期使用可能影响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