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里有没有叫倒掉黄花的?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中并没有“倒掉黄花”这一标准或通用的名称,根据《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及各地药材标准记载,中草药的命名通常基于植物形态、生长特性、药用部位、功效或产地等,而“倒掉黄花”这一表述不符合中草药命名的常规逻辑,可能是因方言误读、别名混淆或书写错误导致的误解,结合民间草药俗称和植物学特征分析,可能与“黄花倒水莲”“倒吊黄花”等名称相关,但需明确其真实基源和功效,避免混淆使用。

中草药有没叫倒掉黄花的

“倒掉黄花”可能的名称混淆与正确指向

“倒掉黄花”并非规范中草药名,推测可能是以下两种情况的误读或转写:

  1. “倒吊黄花”的方言误读:在南方部分方言中,“吊”与“掉”发音相近,可能导致“倒吊黄花”被误听为“倒掉黄花”。“倒吊黄花”通常指远志科植物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 Craib),因其花朵常下垂,形似倒吊而得名,为民间常用草药。
  2. “黄花倒水莲”的简称或笔误:“黄花倒水莲”是更规范的俗称,其学名Polygala fallax,属远志科远志属,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广东、江西、福建等地,以根或全草入药,具有补益脾肾、舒筋活络、祛湿止痛等功效。

黄花倒水莲的详细特征与药用信息

若“倒掉黄花”实为“黄花倒水莲”,其植物形态、性味归经及功效如下:

植物形态与分布

黄花倒水莲为多年生草本或灌木,高可达1米,根茎肉质,黄褐色;茎直立,分枝,枝条常下垂,单叶互生,叶片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黄色,花瓣3枚,中间一枚龙骨瓣顶端具鸡冠状附属物,花期6-8月;蒴果扁平,边缘具翅,果期8-10月,多生长于海拔500-1000米的山坡林下、沟谷灌丛中,主产于广西、广东、江西等地。

中草药有没叫倒掉黄花的

药用部位与性味归经

以根或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其性平,味甘、微苦,归肝、肾经。

功效与主治

  • 补益脾肾:用于脾肾虚弱所致的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常配伍黄芪、党参、枸杞子等补益药。
  • 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可单味煎服或外敷,也可配伍威灵仙、鸡血藤等舒筋活络药。
  • 祛湿止痛:用于水肿、脚气、产后关节痛等,因能健脾利湿、通络止痛,常配伍茯苓、薏苡仁、独活等。
  • 其他:民间还用于治疗月经不调、乳汁不足、痈肿疮毒等,需遵医嘱使用。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阴虚火旺者(如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忌用;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等中药同用(配伍禁忌)。

常见混淆名称对比

为明确“倒掉黄花”与正确名称的区别,以下为常见混淆名称的对比:

混淆名称 正确名称 来源(科属) 主要功效 使用注意
倒掉黄花 黄花倒水莲 远志科远志属 补脾肾、舒筋活络、祛湿止痛 孕妇慎用,阴虚火旺忌用
倒吊黄花 黄花倒水莲 远志科远志属 同上 同上
黄花倒水草 另一种植物(如玄参科) 不同科属,功效差异大 需严格区分,不可混用 需根据具体基源判断

相关问答FAQs

Q1:“倒掉黄花”是黄花倒水莲的误读吗?两者是同一种草药吗?
A:是的,“倒掉黄花”很可能是“倒吊黄花”或“黄花倒水莲”的方言误读或笔误,黄花倒水莲是远志科植物,其花朵下垂,民间俗称“倒吊黄花”,因方言中“吊”“掉”发音相近,导致误传,两者为同一种草药,均以根或全草入药,具有补益脾肾、舒筋活络等功效,但需注意“黄花倒水草”等其他名称可能为不同植物,需严格区分基源,避免混用。

中草药有没叫倒掉黄花的

Q2:黄花倒水莲可以长期服用吗?有哪些禁忌人群?
A:黄花倒水莲不宜长期服用,作为补益祛湿类草药,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体内湿热加重或出现口干、便秘等副作用,禁忌人群包括:孕妇(活血通络可能影响胎儿)、阴虚火旺者(性平但味甘微苦,可能助热)、对远志科植物过敏者;正在服用抗凝药、降压药的患者需谨慎,因其可能影响药效,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寒咳久咳难愈?名老中医如何辨证施治有妙招?
« 上一篇 08-25
购买中草药水红花子该如何辨别真伪与品质?
下一篇 » 08-25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