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青中草药的功效有哪些?应用价值如何?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竹节青,又名竹节参、竹节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 A. Mey.)的干燥根茎,是我国传统民间草药,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海拔1500-3000米山地林下,因根茎结节状似竹节而得名,其药性甘、微苦,温,归肝、肾、肺经,兼具补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生津等多重功效,在中医临床及民间应用中历史悠久,现代药理研究也进一步验证了其药用价值,常用于慢性病调理、亚健康改善及多种疾病辅助治疗。

竹节青中草药的功效

竹节青的核心功效与应用

补气养阴,调理虚劳

竹节青最核心的功效在于“补气养阴”,既能补益脾肺之气,又能滋养肝肾之阴,适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多种症状,中医理论认为,气为血之帅,阴为血之母,气阴两虚则会出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自汗盗汗等表现,竹节青通过甘温补气、微苦养阴,使气充阴足,脏腑功能得以恢复。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竹节青富含人参皂苷(如竹节参皂苷R1、Rg1、Rb1等),这些活性成分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细胞增殖,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同时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具有调节作用,可改善因免疫力低下导致的疲劳、反复感冒等问题,临床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慢性肝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尤其适合气阴两虚型患者长期服用,能有效缓解咳嗽气短、乏力口干、血糖波动等症状。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竹节青性温,味辛能行,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作用,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痹痛等多种瘀血阻滞证,中医认为,“不通则痛”,瘀血内停则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竹节青能活血行血,使瘀血消散,经络畅通,从而缓解疼痛。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竹节参“能接骨续筋,活血止痛”,民间常将其用于骨折后期恢复、软组织损伤修复,单用或配伍三七、当归等药材,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瘀血吸收和组织修复,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痹证,竹节青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配伍威灵仙、独活等药材,可减轻关节肿胀、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功能,现代研究发现,竹节青提取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同时具有抗炎作用,能减轻炎症因子释放,缓解疼痛和肿胀。

清热生津,养胃生肌

竹节青虽性温,但味甘微苦,兼具清热生津之效,适用于热病伤津、胃阴不足、口渴咽干等症,在热病后期或久病体虚时,易耗气伤津,导致胃阴亏虚,出现食欲不振、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症状,竹节青通过甘味补益、微苦清热,既能滋养胃阴,又能生津止渴,促进津液生成与输布。
临床常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属胃阴亏虚证者,配伍麦冬、石斛、白芍等药材,可缓解胃脘隐痛、口干欲饮、饥不欲食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竹节青多糖成分具有促进唾液分泌、调节胃肠蠕动的作用,能修复胃黏膜损伤,其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也有助于改善胃黏膜微环境,促进溃疡愈合,对于糖尿病口渴、肺结核阴虚咳嗽等症,竹节青也可作为辅助用药,缓解相关症状。

竹节青中草药的功效

止血消肿,生肌敛疮

竹节青外用具有止血消肿、生肌敛疮的功效,适用于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烫伤等症,中医认为,瘀血阻滞会导致局部红肿热痛,出血则气血外溢,竹节青通过活血止血、消肿生肌,既能促进止血,又能加速创面愈合。
民间常将竹节青研末外敷,用于刀伤、挫伤出血,或配伍大黄、黄柏等药材,调敷于疮疡肿毒处,可减轻红肿热痛,促进脓液排出,现代研究发现,竹节青提取物具有促进凝血因子活性的作用,能缩短凝血时间;同时其含有的皂苷和多糖成分,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加速创面愈合,减少疤痕形成,对于慢性溃疡、褥疮等难愈性创面,竹节青外用也能取得较好疗效。

安神益智,调节神经

竹节青含有的竹节参皂苷Rg1等成分,具有类似人参的“益智安神”作用,能改善心脾两虚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状,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心脾两虚则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导致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竹节青通过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使心神得养,神志安宁。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竹节青皂苷能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5-羟色胺)的平衡,抑制神经兴奋,改善睡眠质量;同时能促进脑内蛋白质合成,提高脑细胞代谢,增强记忆力,适用于神经衰弱、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属心脾两虚或气血不足证者,临床常配伍酸枣仁、柏子仁、茯苓等药材,增强安神效果。

竹节青性味归经与主要功效对应表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适用病症举例
性温,味甘、微苦 补气养阴 气阴两虚,神疲乏力,口干咽燥,慢性咳嗽
归肝、肾、肺经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骨折后期,关节肿痛
清热生津 热病伤津,胃阴不足,糖尿病口渴,食欲不振
止血消肿,生肌敛疮 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烫伤,慢性溃疡
安神益智 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神经衰弱,焦虑

注意事项

  1. 体质禁忌:竹节青性温,实热证(如高热、面红目赤、便秘、舌红苔黄)不宜使用,以免助热生火;阴虚火旺者(如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需配伍滋阴药同用,避免温燥伤阴。
  2. 特殊人群:孕妇慎用,其活血作用可能增加流产风险;月经期女性应减少用量,避免经量过多;儿童、体质虚弱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减量使用。
  3.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中药“十八反”);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的患者需谨慎,避免活血作用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4.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研末吞服,1-3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敷,长期服用建议间歇使用,如服用1-2个月后停药1-2周,避免药物蓄积。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竹节青和人参、三七的功效有何区别?适合哪些人群?
解答:竹节青、人参、三七同属五加科人参属,但功效侧重不同,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适用于气虚欲脱、休克等重症,也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但药性偏燥,易上火;三七偏重于“化瘀止血、消肿定痛”,尤擅治各种出血证(如吐血、崩漏)和跌打损伤,活血作用强而不伤血;竹节青则兼具“补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生津”,药性平和,既补又通,适合气阴两虚兼有瘀血或热证的慢性调理,如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以及亚健康状态(疲劳、失眠、免疫力低下)人群,补而不燥,活血而不峻猛,适用人群更广。

竹节青中草药的功效

问题2:长期服用竹节青会有副作用吗?如何正确服用?
解答:竹节青作为传统草药,短期服用安全性较高,但长期服用可能因体质差异或用药不当出现副作用,如口干、便秘、烦躁等“上火”症状,或因活血作用导致月经量增多、皮肤瘀斑等,正确服用需注意:① 辨证论治,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根据体质选择配伍(如阴虚者配麦冬、石斛,实热者配金银花、连翘);② 控制剂量,内服每日不超过10g,研末不超过3g;③ 避免长期连续服用,建议服用1-2个月后停药1-2周,观察身体反应;④ 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慢性病患者)需提前咨询医生,避免与西药相互作用,若服用后出现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菌藻类算药材吗?功效、药用价值及应用解析
« 上一篇 09-05
手足麻木怎样中医治疗
下一篇 » 09-05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