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果榄为传统常用中草药,系防己科青牛胆属植物Tinospora capillipes Gagnep.或其近缘种的干燥块茎,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早有记载,因其“形如小橄榄,色金黄”而得名,主产于中国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山地林中,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消肿散结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痈肿疮毒、泄泻痢疾等症,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类药材之一。
植物学形态特征与识别要点
金果榄为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植株长可达数米,全株无毛,根茎(药用块茎)呈不规则结节状,常2-3个连生,直径2-9c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及须根痕,质地坚硬,断面淡黄色或黄棕色,粉性,可见放射状纹理,单叶互生,叶片纸质,卵状三角形或卵圆形,长5-12cm,宽4-10cm,先端短尖或钝尖,基部心形或近截形,全缘,掌状脉5-7条,叶面深绿色,叶背浅绿色,叶柄长4-8cm,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花期4-5月;雄花为复聚伞花序,腋生,花被片6,排成2轮;雌花为聚伞花序,退化雄蕊6,子房卵圆形,核果球形或椭圆形,成熟时红色,直径6-8mm,果期6-8月,其块茎的形态特征(如结节状外观、断面黄色粉性)是鉴别真伪的关键,市场上常见混淆品如防己科植物青牛胆的块茎,但后者表面皱纹较浅,断面色浅且粉性较弱,需注意区分。
分布与生长环境
金果榄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至华南地区,广西百色、河池,云南文山、红河,贵州黔西南、黔南,四川凉山、雅安等地的山谷密林、岩石缝或灌丛中是其主要生长区域,多生于海拔500-1500米的山地,喜温暖湿润、荫蔽的环境,耐阴性强,适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生长,野生金果榄常伴生于常绿阔叶林或混交林下,对温度要求较高,年平均气温18-22℃,年降水量1200-1800mm的地区生长最佳,过于干旱或强光直射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块茎发育瘦小。
药用价值与临床应用
金果榄味苦,性寒,归肺、大肠经,具有显著的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消肿散结、利湿止泻功效,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
- 咽喉肿痛:风热或肺胃实热所致的咽喉红肿、疼痛,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可单用金果榄煎汤含服,或配伍射干、玄参、桔梗等,以增强清热利咽之效。
- 肺热咳嗽:热邪壅肺所致的咳嗽痰黄、气喘,常与黄芩、桑白皮、瓜蒌等同用,清肺化痰止咳。
- 痈肿疮毒:热毒蕴结所致的疔疮痈肿、乳痈、丹毒等,可内服外用并用,内服煎汤,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或配伍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
- 泄泻痢疾:湿热泄泻、痢疾,症见腹痛泄泻、里急后重、下痢脓血,可配伍黄连、木香、白头翁等,以清热燥湿、行气止痢。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果榄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镇痛、抗氧化等作用,其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等炎症模型有显著抗炎效果;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
现代研究与化学成分
金果榄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及挥发油等,其中生物碱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已分离出的青藤碱、四氢掌叶防己碱、巴马汀等生物碱,具有抗菌、抗炎、镇痛作用;黄酮类成分如汉黄芩素、木犀草素等,能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皂苷类成分如金果榄皂苷A、B,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活性;多糖类成分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现代临床除传统应用外,金果榄还被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宫颈炎等疾病,其制剂如金果榄含片、金果榄喉片等,因疗效确切、使用方便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应用注意事项
金果榄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过量服用易致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等中药同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采收加工方面,金果榄多于秋冬两季采挖,挖取后洗净泥土,除去须根,趁鲜切片或捣碎,晒干或低温干燥,储存时置于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金果榄主要药用成分及作用表
成分类别 | 代表成分 | 主要药理作用 |
---|---|---|
生物碱类 | 青藤碱、巴马汀 | 抗菌、抗炎、镇痛 |
黄酮类 | 汉黄芩素、木犀草素 | 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 |
皂苷类 | 金果榄皂苷A、B | 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 |
多糖类 | 金果榄多糖 | 增强免疫力、抗辐射 |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金果榄与山慈菇如何区分?两者功效有何不同?
解答:金果榄与山慈菇均为常用清热解毒药,但来源、性状及功效有别,金果榄为防己科植物干燥块茎,呈不规则结节状,表面灰棕色,断面黄色粉性;山慈菇为兰科植物杜鹃兰或独蒜兰的干燥假鳞茎,呈圆锥形或卵圆形,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断面角质化,角质样,功效上,金果榄偏重清热解毒、利咽止痛,善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山慈菇长于化痰散结、解毒消肿,多用于瘰疬痰核、痈肿疔疮、蛇虫咬伤,两者不可混用,需辨证选用。
问题2:日常用金果榄泡水喝需要注意什么?用量多少合适?
解答:金果榄泡水饮用需注意用量和方法,常规用量为3-6g(约2-3片干片),用沸水冲泡10-15分钟后代茶饮用,每日1-2次,不宜过量,否则易致脾胃不适,脾胃虚寒者(如怕冷、腹泻)不宜长期饮用;若为治疗咽喉肿痛,可加大用量至6-9g,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泡水后若出现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金果榄性寒,不宜与绿茶、菊花等寒凉药材同泡,以免损伤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