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感染是临床常见病,中医学将其归属于“淋证”“癃闭”“腰痛”等范畴,以小便频急、滴沥涩痛、小腹拘急、腰痛等为主要表现,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膀胱与肾,涉及肝、脾等脏腑,核心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病初以实证为主,久病则虚实夹杂,治疗上注重辨证论治,兼顾整体调理,现将中医治疗相关内容详述如下。
中医对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认为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与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因素相关,导致湿热、气滞、瘀血等病理产物蕴结下焦,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具体而言:
- 外感湿热:下阴不洁,湿热秽浊之邪从下窍入侵,或感受湿热外邪,循经下注膀胱,致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发为淋证。
- 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醇酒厚味,滋生湿热,下注膀胱;或贪凉饮冷,损伤脾阳,水湿内停,郁而化热,湿热互结,膀胱气化受阻。
- 情志失调:郁怒伤肝,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机郁滞,湿热内蕴,或气滞血瘀,膀胱水道不利,发为淋证。
- 劳倦过度:久病劳倦,或房事不节,耗伤脾肾之气,脾虚则中气下陷,统摄无权;肾虚则膀胱气化无力,湿热易乘虚侵袭,形成虚实夹杂之证。
病初以湿热为主,病位在膀胱,属实;若迁延不愈,湿热伤及正气,或脾肾亏虚,则转为虚实夹杂,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余邪为标。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核心是“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分为不同证型,分别采用相应的治法与方药,常见证型如下表所示:
证型 | 主要症状 | 治法 | 代表方剂 | 常用药味 |
---|---|---|---|---|
膀胱湿热证 | 小便频急、灼热刺痛,尿黄赤,小腹拘急胀痛,或有腰痛,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清热利湿通淋 | 八正散 | 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栀子、大黄、甘草梢、灯心草 |
肝胆郁热证 | 小便频急、涩痛,少腹、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或见寒热往来,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 清利肝胆,泻火通淋 | 龙胆泻肝汤 | 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甘草 |
脾肾亏虚证 | 小便频数、淋沥不尽,尿色淡红,遇劳则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舌淡苔白,脉沉细 | 健脾益肾,通淋利浊 | 无比山药丸 | 山药、茯苓、泽泻、熟地、山茱萸、巴戟天、菟丝子、五味子、肉苁蓉、石菖蒲 |
阴虚湿热证 | 小便频急、涩痛,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 滋阴清热,利湿通淋 | 知柏地黄丸加减 | 知母、黄柏、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车前子、白茅根 |
膀胱湿热证(急性期常见)
以小便频急灼痛、尿黄赤、小腹拘急为特点,治以清热利湿通淋,方用八正散,方中车前子、瞿麦、萹蓄清热利湿,滑石、栀子泻火通淋,大黄泻热导滞,甘草梢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清利下焦湿热之效,若热毒偏盛,见高热、尿血,可合用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以清热解毒;若伴血尿,加白茅根、小蓟、藕节凉血止血。
肝胆郁热证(情志相关或女性多见)
以小便涩痛、少腹胸胁胀痛、口苦为特点,治以清利肝胆、泻火通淋,方用龙胆泻肝汤,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清泻肝胆实火,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湿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养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若气滞明显,少腹胀痛甚者,加川楝子、乌药行气止痛;若见寒热往来,加柴胡、黄芩和解少阳。
脾肾亏虚证(慢性期或久病体虚者)
以小便频数、淋沥不尽、腰膝酸软为特点,治以健脾益肾、通淋利浊,方用无比山药丸,方中山药、茯苓健脾益气,熟地、山茱萸、巴戟天、菟丝子、肉苁蓉温补肾阳,泽泻、丹皮清泻余热,石菖蒲化湿开窍,若脾虚明显,食少便溏,加党参、白术、炒扁豆健脾益气;若肾阳虚,畏寒肢冷,加附子、肉桂温阳散寒。
阴虚湿热证(久病伤阴或素体阴虚者)
以小便涩痛、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为特点,治以滋阴清热、利湿通淋,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方中知母、黄柏清泻虚火,熟地、山茱萸、山药滋补肾阴,泽泻、丹皮清泄湿热,加车前子、白茅根清热利湿,若盗汗甚,加浮小麦、煅牡蛎固表止汗;若口干咽燥,加麦冬、石斛养阴生津。
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除内服中药外,中医还结合外治法、针灸、食疗等多种方法,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中药外治法
- 中药坐浴:取苦参30g、黄柏20g、蒲公英30g、土茯苓30g、白鲜皮20g,煎水取汁,坐浴15-20分钟,每日1-2次,适用于湿热证尿频尿痛明显者,可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 脐疗:取麝香0.5g(或用冰片替代)、肉桂3g、丁香3g,研末后填入肚脐,用纱布覆盖固定,每日更换1次,适用于脾肾阳虚证小便频数者,可温阳化气。
- 中药灌肠:对于难治性泌尿系统感染,可用黄柏15g、蒲公英30g、丹皮15g、赤芍15g,煎取100ml药液,保留灌肠30分钟,每日1次,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直达病所。
针灸疗法
- 体针:主穴取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中极、膀胱俞为俞募配穴,通调膀胱气化;三阴交健脾益肾、清利下焦;阴陵泉健脾利湿,湿热证用泻法,脾肾亏虚用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 耳针:取肾、膀胱、尿道、交感、神门等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5次,每次3-5分钟,适用于各型泌尿系统感染的辅助治疗,可缓解尿频尿急症状。
食疗调理
- 湿热证:可食用绿豆冬瓜汤(绿豆50g、冬瓜200g,煮汤服食),清热利湿;或车前草粥(车前子15g布包煎水,去渣后煮粳米50g),利尿通淋。
- 脾肾亏虚证:可食用芡实山药粥(芡实30g、山药30g、粳米50g,煮粥服食),健脾益肾;或枸杞杜仲炖猪腰(猪腰1个、枸杞15g、杜仲10g,炖汤服食),补肾强腰。
- 阴虚湿热证:可食用百合银耳羹(百合30g、银耳20g、冰糖适量,炖羹服食),滋阴清热;或茅根甘蔗饮(白茅根30g、甘蔗200g,煎水代茶饮),清热生津。
预防调护
- 生活调护: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下阴清洁,勤换内裤,避免憋尿,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ml),以增加尿量,冲刷尿路。
- 饮食禁忌:忌食辛辣刺激(辣椒、花椒)、肥甘厚味(油炸、烧烤)、醇酒等助湿生热之品;湿热证者暂食甜腻食物(如巧克力、蛋糕),脾肾亏虚者忌生冷寒凉(如冰饮、西瓜)。
- 情志调节: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肝气条达则气机通畅,有助于膀胱气化恢复。
-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尤其节制房事,防止耗伤脾肾之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相关问答FAQs
Q1:中医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效果如何?一般多久能见效?
A:中医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疗效确切,尤其对于轻中度感染及反复发作的慢性患者,通过辨证论治可显著改善症状、减少复发,一般而言,急性膀胱湿热证患者,若辨证准确、用药规范,服用中药3-5天即可尿频尿痛缓解,1-2周可基本治愈;慢性脾肾亏虚证患者疗程较长,需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但疗效受病情严重程度、体质差异、是否配合调护等因素影响,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Q2:泌尿系统感染用中医治疗,需要注意哪些饮食禁忌?
A:饮食调护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环节,不同证型饮食禁忌有所侧重:①湿热证(尿黄赤、灼痛、口苦):忌辛辣(辣椒、生姜)、甜腻(蛋糕、奶茶)、酒类及温补食物(羊肉、桂圆),以免助湿生热,可多食绿豆、冬瓜、苦瓜等清热利湿之品;②脾肾亏虚证(尿频清长、腰膝酸软):忌生冷(冰饮、生冷瓜果)、油腻及寒凉食物(螃蟹、苦瓜),以免损伤脾阳,宜食山药、芡实、枸杞、羊肉等健脾温肾之品;③阴虚湿热证(手足心热、盗汗、尿涩痛):忌油炸、烧烤及辛辣食物,可多食百合、银耳、梨等滋阴生津食物,治疗期间应保持饮食清淡,多饮水,避免过饱,以减轻脾胃负担,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