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青,冬青科植物冬青(Ilex chinensis Sims)的干燥叶或嫩枝,因其四季常青、叶色浓绿而得名,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草药,尤以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应用历史久远,其药用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拾遗》,言其“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敛疮”,现代研究则进一步揭示了其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重药理活性,成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外伤及慢性病的常用药材之一,本文将从植物学特征、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传统应用、现代临床及资源栽培等方面,系统介绍中草药四季青的图文辨识要点与核心价值。
植物学特征与分布
四季青为常绿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2米,树皮灰黑色,平滑;幼枝绿色,具纵棱,密生短柔毛,后渐脱落,叶互生,叶片长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2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疏浅圆锯齿,上表面深绿色有光泽,下表面淡绿色,网脉明显,叶柄长5-8mm,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簇生于叶腋;花瓣4-5,淡黄白色,基部合生;核果球形,成熟时深红色,具宿存花萼,花期4-6月,果期9-10月。
其分布广泛,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地,多生于海拔500-1000米的山坡灌丛、林缘或溪边,喜温暖湿润气候,耐阴,适应性强,在酸性或中性土壤中均能生长,现多有人工栽培以满足药用需求。
药材性状与显微特征
四季青以叶入药,药材性状需结合植物形态辨识:完整叶片呈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革质,上表面深绿色或棕绿色,有光泽,下表面色较浅,主脉突起,侧脉羽状,网脉在放大镜下可见;叶柄短,有的带嫩枝,枝圆柱形,直径2-5mm,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具纵棱及细密皱纹,断面黄白色,髓部疏松,气微,味苦、涩。
显微鉴别可见: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下表皮细胞1列,有气孔;栅栏组织1-2列,细胞短柱状;海绵组织疏松,含草酸钙簇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有纤维束围绕,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气孔不等式或不定式,副卫细胞3-6个,这些显微特征是四季青真伪鉴别的重要依据,尤其与同属植物(如构骨叶)的区别关键在于叶形、锯齿及显微结构差异。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四季青的药理活性源于其丰富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酚酸类:以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含量最高,还没食子酸、咖啡酸等,是其抗菌、抗炎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原儿茶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
- 黄酮类:如槲皮素、山奈酚及其苷类,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可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同时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发挥止血作用。
- 三萜皂苷类:如冬青苷A、B,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缺血、调血脂等心血管保护作用。
- 挥发油:含α-蒎烯、β-蒎烯、石竹烯等,具有抑菌、平喘、祛痰功效。
药理研究证实,四季青具有多重生物活性:
- 抗菌抗病毒:对呼吸道、泌尿道常见致病菌及流感病毒、疱疹病毒有抑制效果;
- 抗炎镇痛: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释放,缓解红肿热痛;
- 抗氧化: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
- 止血与促进伤口愈合:缩短凝血时间,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加速创面修复;
- 心血管保护: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降低血压和血脂。
传统应用与经典方剂
中医理论认为,四季青性味苦、涩,寒,归肺、心、肝经,长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敛疮生肌,传统应用中,常用于:
- 外感热病,咽喉肿痛:单用煎服或配金银花、连翘、牛蒡子,增强清热解毒之效,如《浙江民间草药》中以四季青30g,配大青叶15g,治风热感冒、扁桃体炎。
- 热淋血淋,尿血便血:配车前子、白茅根、小蓟,清热凉血止血,用于泌尿系感染、消化道出血。
- 烧烫伤,湿疹,疮疡溃烂:鲜叶捣烂外敷或煎液湿敷,现代多用四季青膏(四季青提取物加凡士林),具有抗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作用,是临床治疗烧烫伤的常用外用药。
- 肺热咳嗽,痰中带血:配枇杷叶、桑白皮、浙贝母,清肺化痰止血,用于支气管炎、肺炎属肺热者。
经典方剂“四季青汤”,由四季青30g,鱼腥草20g,金银花15g组成,水煎服,治疗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外用方“四季青散”,用四季青叶烘干研粉,麻油调涂,治疗下肢溃疡、褥疮,疗效确切。
现代临床应用与剂型开发
现代药理与临床研究拓展了四季青的应用范围,目前已开发多种剂型,适应症更精准:
- 注射剂:四季青注射液,用于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泌尿系感染等,静脉滴注,抗菌消炎效果显著;
- 口服制剂:四季青片、四季青糖浆,用于咽喉肿痛、慢性支气管炎,服用方便;
- 外用制剂:四季青喷雾剂(用于咽喉炎、口腔溃疡)、四季青软膏(用于湿疹、皮炎)、四季青烧伤膏,直接作用于患处,局部药物浓度高,副作用小;
- 复方制剂:如“复方四季青含片”,配伍薄荷、冰片,增强清热利咽、止痛作用,适用于慢性咽炎。
临床研究显示,四季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达90%以上,对耐药菌感染也有一定效果;在烧烫伤治疗中,可缩短愈合时间,减少瘢痕形成;其提取物在心血管疾病辅助治疗、抗氧化保健品开发方面也展现出潜力。
资源栽培与保护
随着四季青药用需求增加,野生资源面临过度采挖,人工栽培成为保障可持续供应的关键,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环节 | 技术要点 |
---|---|
繁殖 | 种子繁殖:9-10月采成熟果,堆沤软化果肉,洗净种子,沙藏至次年春播;扦插繁殖:6-7月取半成熟枝,带叶插入沙土,遮阴保湿,生根率可达80%以上。 |
土壤与定植 | 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pH 5.5-6.5,按行株距1.5m×1.2m定植,每亩约370株。 |
田间管理 | 幼树期遮阴,生长期每月施氮肥1次,花果期增施磷钾肥;及时中耕除草,干旱时浇水,雨季排涝。 |
病虫害防治 | 主要病害为炭疽病(喷波尔多液),虫害有蚜虫(吡虫啉防治)、红蜘蛛(阿维菌素防治)。 |
采收加工 | 叶:全年可采,以夏秋生长旺盛期质量佳,晒干或阴干;枝: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
资源保护方面,需建立规范化种植基地(GAP),控制采叶强度,避免破坏植株生长;同时开展野生资源抚育,划定保护区,确保四季青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四季青和冬青叶是同一种药材吗?两者如何区分?
解答:四季青是冬青科植物冬青(Ilex chinensis Sims)的叶,而广义的“冬青叶”可能包含其他冬青属植物(如构骨叶、铁冬青叶),但药典以冬青(四季青)为正品,区分要点:①叶形:四季青叶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边缘疏浅圆锯齿;构骨叶革质,边缘有硬刺齿;铁冬青叶长圆状椭圆形,全缘。②气味:四季青气微,味苦涩;铁冬青叶气微,味淡;构骨叶味微苦。③显微:四季青叶下表皮气孔为不等式,网脉明显;构骨叶栅栏组织细胞2-3列,药用时需以植物基源为准,避免误用。
问题2:四季青性寒,哪些人群不宜使用?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解答:四季青性寒,脾胃虚寒者(如平时易腹泻、畏寒、食欲不振)慎用,以免加重寒邪;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目前安全性数据不足;儿童用量应酌减,避免过量,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腹胀),建议饭后服用以减少刺激;外用大面积烧伤时,需观察皮肤反应,若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四季青不宜与温热性中药(如附子、干姜)同用,以免降低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