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是方形的中草药在传统中医药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形态特征不仅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也与药材的性效密切相关,这类中草药多集中于唇形科、爵床科等科属,茎部横切面呈正方形或近方形,通常具四棱,部分种类棱上被毛或具狭翅,这些特征既便于野外识别,也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及药用功效存在内在联系,以下就几种常见的茎方形中草药进行详细介绍,涵盖其形态特征、药用价值及临床应用。
茎方形中草药的典型代表
薄荷
形态特征: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120厘米,茎基部稍木质化,上部多分枝,茎呈明显的四方形,具四纵棱,棱上被微柔毛,节部常紫色,叶对生,叶片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叶面深绿色,叶面沿脉密生微柔毛,轮伞花序腋生,花冠淡紫色,小坚果黄褐色。
药用部位: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瘙痒,胸闷胁痛,脘腹胀痛,月经不调。
现代应用:含薄荷脑、薄荷酮等挥发油,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促进消化等作用,常用于感冒冲剂、含片(如银翘片、金嗓子喉宝),以及外用制剂(如清凉油)缓解头痛、蚊虫叮咬。
紫苏
形态特征: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0.5-2米,茎四棱,紫色或绿色,上部多分枝,棱上被紫色或绿色柔毛,叶对生,叶片卵圆形或卵形,叶缘有粗锯齿,叶两面紫色或仅叶背紫色,叶柄紫色,轮伞花序组成顶生或腋生的假总状花序,花冠紫红色,小坚果灰褐色。
药用部位:干燥叶(紫苏叶)、茎(紫苏梗)、成熟果实(紫苏子)。
性味归经:紫苏叶辛,温;归肺、脾经,紫苏梗辛,温;归肺、脾经,紫苏子辛,温;归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紫苏梗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现代应用:紫苏叶挥发油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过敏作用;紫苏梗含挥发油及黄酮类,能促进胃肠蠕动;紫苏子富含α-亚麻酸,有降血脂作用,常用于感冒药(如参苏丸)、止吐药及降脂保健品。
荆芥
形态特征:唇形科荆芥属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40-100厘米,茎四棱,基部稍木质化,上部多分枝,棱上被白色短柔毛,叶对生,叶片卵状至三角状心形,叶缘具粗圆锯齿或牙齿,叶背脉上被短柔毛,轮伞花序组成顶生穗状花序,花冠淡紫色,小坚果棕黑色。
药用部位:干燥地上部分(荆芥)或花穗(荆芥穗)。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风疹,疮疡初起,衄血,便血,崩漏。
现代成分与应用:含荆芥苷、荆芥素、挥发油(胡薄荷酮、薄荷酮),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荆芥炭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常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症(如吐血、便血)。
藿香
形态特征:唇形科藿香属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0.5-1.5米,茎四棱,多分枝,棱上被微柔毛及腺毛,叶对生,叶片心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叶缘有粗齿,叶面被微柔毛,叶背脉上被平贴柔毛,轮伞花序组成顶生假总状花序,花冠淡紫或白色,小坚果卵形。
药用部位: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主治:化湿醒脾,辟秽和中,解暑,用于湿阻中焦,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现代应用:含挥发油(广藿香醇、广藿香酮),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并有抗菌、抗炎、调节肠道菌群作用,常用于藿香正气水/丸,治疗暑湿感冒、胃肠型感冒。
夏枯草
形态特征:唇形科夏枯草属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20-80厘米,茎基部常带紫色,四棱,上部多分枝,棱上疏生细毛,叶对生,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叶缘有细锯齿,叶面绿色,叶背淡绿色,轮伞花序组成顶生穗状花序,花冠紫色或红紫色,小坚果黄褐色。
药用部位:干燥果穗。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主治: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肝火旺盛,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
现代应用:含夏枯草苷、熊果酸、挥发油,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菌、抗炎、免疫调节作用,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如夏枯草颗粒)、甲状腺肿大、乳腺增生等。
茎方形中草药的归纳对比
为便于快速识别与应用,以下将上述中草药的关键信息归纳如下:
中草药名称 | 科属 | 茎形态特征 | 药用部位 | 性味归经 | 主要功效 | 现代应用方向 |
---|---|---|---|---|---|---|
薄荷 | 唇形科 | 四棱,被微柔毛,节部紫色 | 地上部分 | 辛,凉;肺、肝 |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 感冒、头痛、消化不良 |
紫苏 | 唇形科 | 四棱,紫色或绿色,被柔毛 | 叶、梗、果 | 辛,温;肺、脾 |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降气化痰 | 感冒、呕吐、高血脂 |
荆芥 | 唇形科 | 四棱,被白色短柔毛 | 地上部分 | 辛,微温;肺、肝 |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 感冒、麻疹、出血症 |
藿香 | 唇形科 | 四棱,被微柔毛及腺毛 | 地上部分 | 辛,微温;脾、胃 | 化湿醒脾,辟秽和中,解暑 | 暑湿感冒、胃肠不适 |
夏枯草 | 唇形科 | 四棱,基部紫色,疏生细毛 | 果穗 | 辛、苦,寒;肝、胆 | 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 高血压、甲状腺肿大、乳腺增生 |
相关问答FAQs
Q1:如何通过茎的形态特征区分薄荷、紫苏和荆芥?
A:三者均为唇形科植物,茎均为四方形,但可通过细节区分:薄荷茎棱上被微柔毛,节部常紫色,叶缘锯齿较细,揉搓后有清凉薄荷味;紫苏茎棱上被紫色或绿色柔毛,叶两面或仅叶背呈紫色,有特殊香气;荆芥茎棱上被白色短柔毛,叶缘锯齿较粗,气味较淡,干后略有香气,紫苏茎常带紫色,荆芥茎基部木质化程度较高,薄荷茎质地较柔软。
Q2:采集茎方形的中草药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A:首先需注意采集时间,全草类药材(如薄荷、荆芥)多在开花初期采集,此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叶片繁茂;果穗类(如夏枯草)需在果穗成熟但未脱落时采收,药用部位需明确,如紫苏需分叶、梗、果分别入药,藿香用地上部分,应避免在雨天或露水未干时采集,以免药材发霉;干燥时需阴干(如薄荷、荆芥)或晒干(如夏枯草),避免高温导致挥发油散失,需注意保护野生资源,采挖时留部分根茎,确保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