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小霸王是何种植物?图片展示其形态特征吗?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小霸王”作为中草药的地方俗称,在民间流传甚广,但其具体指代因地域差异而略有不同,较为公认的是指大戟科植物小飞扬草(Euphorbia thymifolia L.),因其植株虽小却具“霸道”的药效而得名,部分地区也将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 Meerb.)或唇形科植物韩信草(Scutellaria indica L.)称为“小霸王”,本文以分布最广、药用记载最丰富的小飞扬草为核心,结合其形态特征、药用价值、应用方法等内容展开介绍,并辅以表格归纳关键信息,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中草药。

中草药名小霸王图片

中草药“小霸王”的形态特征与分布

小飞扬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矮小,通常高5-15厘米,茎平卧或斜升,基部多分枝,呈淡紫红色,密被贴伏的柔毛,触感略粗糙,叶片对生,极密集,呈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0.5-1.2厘米,宽0.3-0.6厘米,顶端圆钝,基部偏斜,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常被稀疏柔毛,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叶脉在叶面凹陷,形成细密的网纹,花序为单生或数个簇生于叶腋的杯状聚伞花序,细小如粟米,直径约1毫米,总苞钟状,顶端5裂,裂片三角形,腺体4枚,呈横肾形,黄绿色;雄花多数,雌花1枚,子房三棱形,蒴果卵状三棱形,长约1毫米,表面被稀疏的白色短毛,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瓣,每瓣含1粒种子,种子卵形,灰褐色,表面有细小的疣状突起。

该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见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地的山坡、草地、路旁、田埂及荒地,常成片生长,生命力顽强,适应性强,全年均可开花结果,夏秋季为盛花期,民间采药者多在夏秋季植株生长旺盛时采收,拔取全草,洗净泥沙,晒干或鲜用,晒干后全草呈灰绿色或黄褐色,茎叶易碎,气微,味微酸、涩。

中草药“小霸王”的药用价值与应用

小飞扬草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性辛、酸,凉,归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止痢、止痒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疸、热淋、湿疹、痈疮肿毒、皮肤瘙痒、蛇虫咬伤等症,其药用历史悠久,在《岭南采药录》《福建民间草药》《广西中药志》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如《岭南采药录》云:“小飞扬草,治红白痢症,煎水洗疥癞疮。”《福建民间草药》则言:“利尿消胀,解毒散热。”

中草药名小霸王图片

内服应用

  • 湿热泻痢、黄疸:小飞扬草性凉清热,味酸能涩,善于清大肠湿热而止痢,治湿热泻痢,可单用30-60g,水煎服;或与马齿苋、铁苋菜配伍,增强清热燥湿之效,治黄疸(如急性黄疸型肝炎),可配茵陈、栀子、田基黄等,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用。
  • 热淋、血淋:其能清热利水通淋,治膀胱湿热所致的热淋(尿频、尿急、尿痛),可用车前草、海金沙、灯心草同煎;治血淋(尿中带血),可与小蓟、白茅根、蒲黄炭配伍,以凉血止血、通淋利尿。
  • 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小飞扬草清热解毒,治风热感冒或肺热咳嗽,可配金银花、连翘、薄荷煎服;治咽喉肿痛,可单用捣汁含漱,或与牛蒡子、射干同用。

外用应用

  • 湿疹、痈疮肿毒、皮肤瘙痒: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可清热燥湿、解毒止痒,治湿疹流水、阴囊湿疹,可用鲜小飞扬草、蛇床子、地肤子煎水熏洗;治痈疮肿毒(如疖肿、乳腺炎),鲜品捣烂加少许蜂蜜调敷,每日换药1次;治蚊虫叮咬、皮肤瘙痒,鲜品揉擦患处,或煎水外洗。
  • 跌打损伤、蛇虫咬伤:取鲜品适量,捣烂外敷伤处,可活血化瘀、解毒消肿,治毒蛇咬伤,需立即结扎伤口上方,同时用鲜小飞扬草捣烂敷伤口周围,并内服煎剂(配半边莲、七叶一枝花等),以排毒解毒。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小飞扬草含黄酮类(如槲皮素、山奈酚)、鞣质、生物碱、挥发油、三萜类等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炎、抗氧化、调节肠道功能、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体外实验显示,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动物实验证实,其提取物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水肿和渗出,并能缩短腹泻病程,这与传统“清热止痢”功效相符,黄酮类成分的抗氧化作用,可清除体内自由基,对细胞损伤有保护意义。

中草药“小霸王”的鉴别与使用注意事项

鉴别要点

小飞扬草易与同属植物“千根草”(Euphorbia thymifolia L. var. dentata)混淆,但可通过以下特征区分:小飞扬草叶片边缘全缘或具细锯齿,蒴果表面被毛较稀疏;千根草叶片边缘具明显粗锯齿,蒴果密被白色长毛,部分地区将“红丝线”(唇形科植物)称为“小霸王”,其茎呈四方形,叶对生,叶片卵形,与小飞扬草的茎圆形、叶密集不同,需注意鉴别。

使用注意事项

  1.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者(表现为畏寒肢冷、大便溏薄)不宜久服;孕妇慎用,其活血利尿作用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过敏体质者应先少量试用,避免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
  2. 配伍禁忌:不宜与温里药(如附子、干姜)同用,以免降低其清热功效;外敷时需避开破损皮肤,以防引起刺激。
  3. 用量控制:内服煎汤常用量为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煎水洗,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

小飞扬草(小霸王)关键信息表

项目
拉丁学名 Euphorbia thymifolia L.
科属 大戟科大戟属
药用部位 全草
性味归经 辛、酸,凉;归大肠、膀胱经
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止痢,止痒
主治 湿热泻痢、黄疸、热淋、湿疹、痈疮肿毒、皮肤瘙痒、蛇虫咬伤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外用: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采集时间 夏秋季
分布区域 我国南方(云南、广西、广东等)及热带、亚热带地区
化学成分 黄酮类(槲皮素、山奈酚)、鞣质、生物碱、挥发油、三萜类等
药理作用 抗菌、抗炎、抗氧化、调节肠道功能、增强免疫力等
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者、孕妇慎用;避免与温里药配伍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小霸王”一定是小飞扬草吗?不同地区的“小霸王”有区别吗?
解答:“小霸王”是中草药的地方俗称,不同地区可能指代不同植物,除小飞扬草外,部分地区将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又名“猫儿草”,治中耳炎、湿疹)、唇形科植物韩信草(又名“耳挖草”,治感冒、咽喉肿痛)称为“小霸王”,三者科属、形态特征、功效均有差异:小飞扬草为草本,全草入药,主清热利湿止痢;虎耳草多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韩信草长于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使用时需结合当地俗称及植物特征鉴别,必要时咨询专业中医师,避免误用。

中草药名小霸王图片

问题2:长期服用小飞扬草会有副作用吗?如何正确保存?
解答:小飞扬草性凉,长期过量服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副作用,建议中病即止,不宜久服,脾胃虚寒者、体质虚弱者应避免使用,保存时,干品需置于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可装于密封罐中,保质期约1年;鲜品应洗净晾干后,用保鲜袋包裹,放入冰箱冷藏,保存时间不超过3天,以免有效成分流失或变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哪些中草药具有强筋活血功效?
« 上一篇 09-07
白鸡药材怎样吃
下一篇 » 09-07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