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膏淋有哪些辨证施治方法及疗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膏淋是中医淋证的一种,以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脂膏为主要临床特征,常伴有尿频、尿急、尿时涩痛等症,现代医学中的乳糜尿、脂质性尿等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中医认为膏淋的发病核心在于脾肾亏虚、湿热下注,导致脂液失于固摄,下泄膀胱而成,治疗当以健脾补肾、清热利湿、分清泌浊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证型灵活施治。

中医治疗膏淋

病因病机

膏淋的病因多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久病体虚等相关,饮食肥甘厚味或辛辣刺激,易滋生湿热,下注膀胱;劳倦伤脾或思虑过度,致脾虚失于升清,统摄无权;房劳伤肾或年老体弱,致肾虚封藏失职,精微下泄,若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肾虚不能温化水液,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则脂液与湿热混杂,从小便而出,发为膏淋,临床常见虚实夹杂之证,急性期多偏湿热为患,慢性期则以脾肾亏虚为主。

辨证分型与论治

膏淋的辨证需辨明虚实标本,实证多见于湿热下注,治以清利湿热;虚证多见于脾肾亏虚,治以健脾补肾或滋阴固涩;虚实夹杂者则标本兼顾,具体分型论治如下:

湿热下注证

症状: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脂膏,尿频尿急,尿时灼热涩痛,口苦黏腻,脘腹胀闷,大便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分清泌浊。
方药: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常用药:萆薢、黄柏、石菖蒲、车前子、茯苓、白术、莲子心、丹参、六一散,若湿热壅盛,尿痛明显者,加栀子、滑石清热通淋;若小便浑浊甚者,加薏苡仁、萹豆健脾渗湿。

脾虚不摄证

症状:小便浑浊如脂膏,日久不愈,尿频尿量多,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少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健脾升清,固摄脂液。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水陆二仙丹加减,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芡实、金樱子、茯苓、薏苡仁,若脾虚湿盛,便溏明显者,加苍术、厚朴燥湿运脾;若中气下陷,少腹坠胀者,加枳壳、乌药行气升提。

中医治疗膏淋

肾阴亏虚证

症状:小便浑浊如脂膏,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固摄精微。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常用药: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女贞子、旱莲草,若阴虚火旺甚者,加龟甲、鳖甲滋阴潜阳;若尿血明显者,加白茅根、小蓟凉血止血。

脾肾两虚证

症状:小便浑浊如膏,病程日久,畏寒肢冷,腰膝冷痛,阳痿早泄,夜尿清长,下肢浮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治法:脾肾双补,温阳固涩。
方药:无比山药丸加减,常用药:山药、熟地黄、山茱萸、茯苓、泽泻、菟丝子、杜仲、牛膝、五味子、肉苁蓉、巴戟天,若肾阳虚甚者,加附子、肉桂温阳散寒;若脾虚湿盛,浮肿明显者,加黄芪、白术健脾利水。

其他疗法

针灸治疗

取脾俞、肾俞、膀胱俞、足三里、三阴交、中极、阴陵泉等穴,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可配合艾灸温补肾阳,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食疗调理

  • 脾虚不摄者:山药芡实粥(山药、芡实、粳米煮粥),健脾固摄。
  • 肾阴亏虚者:枸杞甲鱼汤(枸杞、甲鱼、瘦肉炖汤),滋阴补肾。
  • 湿热下注者:赤小豆薏米粥(赤小豆、薏苡仁煮粥),清热利湿。
  • 脾肾两虚者:核桃黑芝麻糊(核桃、黑芝麻、黑豆打成糊),温补脾肾。

外治法

取中药(如萆薢、石菖蒲、车前子、艾叶)煎汤,坐浴或熏洗会阴部,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适用于湿热下注型膏淋,可助清热利湿。

中医治疗膏淋

辨证分型与主方简表

证型 主要症状特点 治法 代表方剂
湿热下注证 小便浑浊灼热,尿频尿急,苔黄腻 清热利湿,分清泌浊 程氏萆薢分清饮
脾虚不摄证 小便浑浊日久,神疲乏力,便溏 健脾升清,固摄脂液 补中益气汤合水陆二仙丹
肾阴亏虚证 小便浑浊带血,腰膝酸软,潮热盗汗 滋阴补肾,固摄精微 知柏地黄丸
脾肾两虚证 小便浑浊畏寒,腰膝冷痛,夜尿清长 脾肾双补,温阳固涩 无比山药丸

调护与预防

  1. 饮食有节:避免肥甘厚味、辛辣刺激及饮酒,少食牛奶、蛋类、脂肪等易致乳糜尿的食物,多饮水,保持小便通畅。
  2. 起居有常: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尤其是房劳伤肾,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泌尿系感染。
  3. 情志调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以免肝气郁结,影响脾肾功能。
  4. 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丝虫病、泌尿系结石、肿瘤等原发病及时治疗,是预防膏淋复发的关键。

相关问答FAQs

Q1:膏淋患者日常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A1:膏淋患者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避免食用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巧克力等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减少牛奶、鸡蛋等乳糜样物质摄入,以防加重脂液下泄,可多食健脾补肾、清热利湿之品,如山药、薏苡仁、芡实、冬瓜、赤小豆等,同时需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ml左右,以促进湿热排泄,但急性期尿痛明显时可适当减少饮水量,忌食辛辣刺激(如辣椒、花椒)、温燥助火(如羊肉、狗肉)及生冷寒凉之品,以免损伤脾阳或加重湿热。

Q2:膏淋与尿浊如何区分?
A2:膏淋与尿浊均以小便浑浊为主要表现,但通过症状特点可鉴别:①排尿感觉:膏淋多伴有尿频、尿急、尿时涩痛或灼热感,属“淋证”范畴,病位在膀胱,与湿热关系密切;尿浊一般无尿痛及尿急,仅有小便浑浊,病位主要在脾肾,以虚证为主。②小便性状:膏淋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脂膏,静置后可有絮状沉淀或脂液浮于表面;尿浊小便浑浊呈乳白色或如泔浆,但无脂液特征,静置后上层为液体,下层为沉淀。③伴随症状:膏淋常伴湿热或脾肾亏虚的全身症状(如口苦、腰酸、乏力等);尿浊多无尿痛,以虚证表现为主(如神疲、腰膝酸软、畏寒等)。④实验室检查:膏淋尿检可见脂肪滴、红细胞、白细胞等;尿浊尿检以蛋白、红细胞或白细胞为主,脂肪滴较少见,临床需结合四诊合参,避免误诊。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白鸡药材怎样吃
« 上一篇 09-07
猪苓的药材来源究竟来自哪种植物的干燥部位?
下一篇 » 09-07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