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风是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传统称谓,因患者关节常出现对称性肿痛、僵硬变形,形如竹节而得名,在现代医学中,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中草药在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识别治疗竹节风的常用中草药形态,对于患者了解药物来源、确保用药安全及辅助自我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中草药的形态特征及图片识别要点,并结合表格归纳其核心信息,最后附相关问答。
中草药竹节风常用药物形态特征与图片识别
治疗竹节风的中草药多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常见药物包括威灵仙、防己、秦艽、桑寄生、千年健、伸筋草、鸡血藤等,每种药物的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可通过根、茎、叶、花、果实等部位进行鉴别。
威灵仙
威灵仙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性辛、咸,温,归膀胱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的功效,适用于竹节风关节冷痛、屈伸不利等症状。
- 形态特征:根茎呈柱状,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具纵皱纹及多数根痕,质地坚韧,断面纤维性;根呈细长圆柱形,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细纵纹,易折断,断面皮部较广,木部淡黄色,茎攀援,叶对生,叶片薄纸质,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全缘,叶柄基部鞘状,图片中可见其根茎多扭曲成团,根丛生,整体呈深褐色,断面可见放射状纹理。
防己
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或马兜铃科广防己的干燥根,前者称“汉防己”,后者称“木防己”,其中汉防己利水消肿作用强,木防己祛风止痛作用佳,均常用于竹节风关节肿痛、湿热痹阻证。
- 形态特征:汉防己根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表面淡灰黄色,在弯曲处有深横沟,具纵皱纹,断面有明显的“车轮纹”(同心状排列的维管束),富粉性,灰白色;木防己根类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栓皮较厚,断面有“车轮纹”但粉性较弱,图片中汉防己断面“车轮纹”尤为明显,是鉴别关键特征。
秦艽
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前三种称“秦艽”,后一种称“小秦艽”,性辛、苦,微寒,归胃、肝、胆经,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的功效,适用于竹节风关节红肿热痛、湿热偏盛者。
- 形态特征:根呈类圆柱形,上粗下细,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根头部有扭曲捆状的茎残基,根多呈辫子状或分开,具纵皱纹及裂隙,断面皮部黄白色或黄色,木部黄色,呈放射状,茎直立,叶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花钟形,蓝紫色,图片中可见秦艽根呈“辫子状”分叉,断面木部颜色较深,与皮部界限分明。
桑寄生
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槲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性甘、苦,平,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适用于竹节风日久、肝肾亏虚、腰膝酸软者。
- 形态特征:茎枝呈圆柱形或方柱形,表面红褐色或灰褐色,具细纵纹及分枝痕,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色浅,射线放射状;叶对生或互生,完整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全缘,革质,黄褐色或红褐色,具短柄,图片中桑寄生茎枝表面有细小皮孔,叶片革质且常残留宿存的花果,整体呈红褐色。
千年健
千年健为天南星科植物千年健的干燥根茎,性苦、辛,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的功效,适用于竹节风肢体麻木、筋骨无力者。
- 形态特征:根茎呈圆柱形,稍弯曲,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粗糙,可见多数根痕及环节,质硬而脆,断面红褐色,黄白色点状维管束(筋脉点)排列成环,叶具长柄,叶片箭状心形,肉穗花序,花单性,图片中千年健根茎环节明显,断面“筋脉点”环状排列是其典型特征。
伸筋草
伸筋草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干燥全草,性辛、苦,温,归肝、脾、肾经,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适用于竹节风关节僵硬、活动受限者。
- 形态特征:匍匐茎细长,直立茎二叉状分枝,叶螺旋状排列,线形或针形,黄绿色至深绿色,质柔软,湿润后展开呈扇状,干燥后皱缩,孢子囊穗生于分枝顶端,圆柱形,孢子囊肾形,图片中伸筋草呈黄绿色,茎叶细密如毛发,湿润后展开似“小扇子”,易与其他全草类药材区分。
鸡血藤
鸡血藤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性苦、甘,温,归肝、肾经,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适用于竹节风血瘀痹阻、关节刺痛、肢体麻木者。
- 形态特征:藤茎呈扁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栓皮脱落处呈红褐色,有明显的裂纹及皮孔,断面木部红褐色或棕褐色,导管孔呈红棕色“鸡血状”(树脂状分泌物),皮部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形成“偏心性半圆形环”,图片中鸡血藤断面“鸡血状”纹理是其核心鉴别特征,颜色越深品质越好。
中草药竹节风常用药物核心信息表
药物名称 | 药用部位 | 形态特征(图片识别要点) | 性味归经 | 主要功效 |
---|---|---|---|---|
威灵仙 | 根及根茎 | 根茎扭曲,根丛生,断面纤维性,深褐色 | 辛、咸,温;膀胱经 | 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 |
防己(汉) | 根 | 不规则圆柱形,断面“车轮纹”明显,富粉性,灰白色 | 苦、辛,寒;膀胱、肾经 | 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
秦艽 | 根 | 辫子状分叉,断面皮部黄白、木部黄色,放射状 | 辛、苦,微寒;胃、肝、胆经 | 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 |
桑寄生 | 带叶茎枝 | 茎枝方柱形,叶革质卵形,红褐色,具皮孔 | 甘、苦,平;肝、肾经 |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
千年健 | 根茎 | 环节明显,断面“筋脉点”环状排列,红褐色 | 苦、辛,温;肝、肾经 | 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 |
伸筋草 | 全草 | 茎叶细密螺旋状排列,黄绿色,湿润展开如扇 | 辛、苦,温;肝、脾、肾经 |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
鸡血藤 | 藤茎 | 断面“鸡血状”纹理,红褐色,偏心性半圆形环 | 苦、甘,温;肝、肾经 | 活血补血、舒筋活络 |
相关问答(FAQs)
Q1:竹节风患者如何正确使用中草药图片进行自我鉴别?
A1:中草药图片鉴别需结合“看、闻、尝(非药用情况)”多维度综合判断,但需注意“仅供参考,不可替代专业鉴定”,具体方法:①看形态特征:重点关注根、茎、叶的形状(如秦艽的“辫子状”根、鸡血藤的“鸡血状”断面)、颜色(如威灵仙的深褐色、伸筋草的黄绿色)、表面特征(如防己的“车轮纹”、桑寄生的皮孔);②对比专业图谱:以《中国药典》或权威中药材图谱为标准,注意同种药材不同产地、炮制方法的形态差异(如生晒参与红参的颜色区别);③警惕混淆品:如广防己(含马兜铃酸,有毒)与汉防己外观相似,但广防己根表面灰棕色,栓皮厚,断面“车轮纹”不明显,需严格区分;④结合气味:如威灵仙味淡,防己味苦,鸡血藤味涩,可辅助判断,若需用药,务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因误用导致不良反应。
Q2:竹节风治疗中草药是否有毒性,使用时需注意什么?
A2:部分治疗竹节风的中草药具有一定毒性,需严格遵循“辨证论治、炮制规范、控制剂量”原则,常见毒性药物包括:①制川乌、制草乌:性热,有大毒,需经炮制(制川乌、制草乌)降低毒性,常用量3-6g,且需先煎1-2小时,避免生用或过量,否则可能引起口舌麻木、心律失常等中毒反应;②细辛:小毒,含黄樟醚,过量易致头痛、呕吐,入汤剂需后下,用量1-3g;③马兜铃酸类药材(如广防己、青木香):已明确肾毒性、致癌性,2020年版《中国药典》已不再收录,需绝对禁用,使用注意事项:①避免长期或大剂量服用毒性药材,定期检查肝肾功能;②中药配伍需合理,如附子配伍干姜可减轻毒性;③特殊人群(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或慎用毒性药物;④出现不适(如恶心、乏力、尿少)立即停药并就医,中草药“是药三分毒”,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