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脑中风药方如何辨证施治?效果安全吗?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中医治疗脑中风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偏枯”“薄厥”等记载,认为其病位在脑,与肝、肾、心、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机核心为气血逆乱、风火痰瘀痹阻脑络,导致脑脉瘀滞或血溢脉外,临床治疗需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结合辨证论治,常用方剂涵盖平肝熄风、化痰通络、益气活血、滋阴潜阳等法,以下从常见证型、代表方剂、药物配伍及加减应用等方面详细阐述。

中医治疗脑中风的药方

中医辨证论治与代表方剂

脑中风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期(中脏腑、中经络)、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不同证型治法各异,以下为临床常见证型的药方应用:

肝阳上亢、风阳上扰证

病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阳化风动,气血逆冲脑络。
主症:半身不遂,舌强言謇,口舌歪斜,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代表方剂:天麻钩藤饮加减。
药物组成:天麻15g,钩藤12g(后下),石决明30g(先煎),杜仲15g,牛膝15g,桑寄生15g,栀子10g,黄芩10g,益母草15g,茯神15g,夜交藤20g。
加减应用:若肝火亢盛加龙胆草10g、夏枯草15g以清肝泻火;若风动明显加羚羊角粉3g(冲服)、地龙10g以平肝熄风;若头痛剧烈加菊花12g、蔓荆子10g以清利头目。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

病机:肝风夹痰瘀,阻滞脑络,气血运行不畅。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苔白腻,脉弦滑。
代表方剂:化痰通络汤加减。
药物组成:法半夏12g,茯苓15g,陈皮10g,枳实10g,竹茹10g,丹参20g,川芎12g,赤芍15g,地龙10g,石菖蒲10g,远志10g。
加减应用:若痰热明显加胆南星10g、黄芩10g以清热化痰;若瘀血重加桃仁10g、红花6g以活血化瘀;若语言不利加郁金12g、冰片0.1g(冲服)以开窍醒神。

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证

病机:气虚推动无力,血行瘀滞,脑络失养(多见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主症:肢体偏瘫无力,面色㿠白,气短乏力,口舌歪斜,语言謇涩,舌质暗淡、苔薄白,脉细涩。
代表方剂:补阳还五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60g,当归尾15g,赤芍15g,川芎12g,地龙10g,桃仁10g,红花6g,鸡血藤20g,牛膝15g。
加减应用:若气虚明显加党参20g、白术15g以健脾益气;若肢体麻木加桑枝15g、路路通10g以通络除痹;若兼有痰浊加石菖蒲10g、远志10g以化痰开窍。

中医治疗脑中风的药方

阴虚风动、风阳上扰证

病机: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虚风内动,脑络失养。
主症: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代表方剂:镇肝熄风汤或大定风珠加减。
镇肝熄风汤组成:怀牛膝15g,生赭石30g(先煎),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生龟甲15g(先煎),白芍15g,玄参15g,天冬15g,川楝子10g,生麦芽15g,茵陈15g,甘草6g。
大定风珠组成:白芍18g,阿胶9g(烊化),生龟甲12g(先煎),干地黄18g,麻仁6g,五味子6g,生牡蛎12g(先煎),麦冬18g,炙甘草12g,鸡子黄2枚(冲服),鳖甲12g(先煎)。
加减应用:若阴虚明显加山茱萸15g、枸杞子15g以滋补肝肾;若虚风内动加羚羊角粉3g(冲服)、全蝎6g以熄风止痉。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

病机:痰热互结,腑气不通,风痰上扰清窍(多见于中风急性期)。
主症:半身不遂,神识昏蒙,偏身麻木,痰多气促,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代表方剂:星蒌承气汤加减。
药物组成:胆南星10g,全瓜蒌30g,大黄10g(后下),芒硝6g(冲服),枳实10g,厚朴10g,黄芩10g,石菖蒲10g。
加减应用:若热盛加栀子10g、黄连6g以清热泻火;若腑气通后去芒硝,加茯苓15g、陈皮10g以健脾化痰。

常见证型治疗方剂简表

证型分类 代表方剂 核心药物 主要功效
肝阳上亢证 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 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风痰瘀阻证 化痰通络汤 法半夏、茯苓、陈皮、丹参、地龙 化痰熄风,活血通络
气虚血瘀证 补阳还五汤 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 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阴虚风动证 镇肝熄风汤 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白芍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痰热腑实证 星蒌承气汤 胆南星、全瓜蒌、大黄、芒硝、枳实 化痰通腑,泻热通便

中医综合治疗与调护

除内服方剂外,中医治疗脑中风常结合针灸(如百会、曲池、足三里、太冲等穴位)、推拿(患肢穴位按摩及关节活动)、中药外治(如足浴方:艾叶30g、红花15g、牛膝15g,煎水泡脚以活血通络)等方法,内外同治提高疗效,调护方面,需注意饮食清淡(忌辛辣、油腻、肥甘厚味),情志舒畅(避免恼怒、焦虑),配合康复锻炼(如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并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预防复发。

相关问答FAQs

问:中医治疗脑中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见效?
答:中医治疗脑中风的见效时间与病情轻重、证型、病程及个体差异密切相关,急性期患者(如痰热腑实、肝阳上亢证),若辨证准确,用药后1-2周内可见症状改善(如血压下降、意识转清、肢体肌力提升);恢复期患者(气虚血瘀、阴虚风动证),需坚持服用中药1-3个月,配合针灸、康复锻炼,肢体功能及语言能力可逐步恢复;后遗症期患者(如肢体僵硬、语言障碍),治疗周期较长(3-6个月或更长),需耐心调养,同时注重生活护理,总体而言,早期干预、辨证施治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中医治疗脑中风的药方

问:脑中风恢复期患者如何用中药调理体质?
答:恢复期患者以“虚”“瘀”“痰”为主要病机,调理需以益气活血、滋补肝肾、化痰通络为原则,常见证型及调理方剂包括:①气虚血瘀型:用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尾、赤芍等),可加鸡血藤、桑枝以增强通络之效;②肝肾阴虚型:用左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等)或六味地黄丸加减,配伍牛膝、杜仲以补益肝肾;③痰浊阻络型:用温胆汤(半夏、茯苓、陈皮等)加石菖蒲、远志以化痰开窍,同时可配合食疗,如黄芪山药粥(黄芪30g、山药20g、粳米50g,健脾益气),或枸杞桑葚茶(枸杞15g、桑葚15g、菊花10g,滋补肝肾平肝),日常需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诊调整方剂。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千里及中草药妙用何在?功效、用法及适用人群到底全解析?
« 上一篇 08-26
中草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与安全性究竟如何?
下一篇 » 08-26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