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马勃图片大全有哪些高清品种图片、鉴别特征及药用部位?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马勃为担子菌门马勃科真菌的干燥子实体,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性平味辛,归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血之效,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外伤出血等,由于马勃在野外分布较广,不同品种的外观特征存在差异,准确识别其品种对药用安全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马勃品种的形态特征、分布区域及图片识别要点,并附上相关炮制方法、功效应用及注意事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马勃。

药材马勃图片大全

常见马勃品种及形态特征(附图片识别要点)

马勃科真菌全球约有100余种,我国已知约30种,其中作为药用的主要有脱皮马勃、大马勃、紫色马勃等,不同品种的子实体形态、包被质地、孢体颜色及大小存在明显差异,这些特征是图片识别的核心依据。

脱皮马勃

形态特征:子实体陀螺形或近球形,直径5-12cm,初期白色或淡黄色,表面光滑,外包被薄,易成碎片状剥落,露出淡青色的内包被;内包被纸质,浅灰褐色或淡茶色,成熟后顶部呈不规则开裂,孢子粉淡黄褐色,细腻如尘。
分布区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南等地,生于草地、林缘、腐木或沙质土壤上。
图片识别要点:重点观察“包被易脱落”特征,成熟后表面斑驳,露出淡青色内包被,孢子粉呈淡黄褐色,质地轻柔,捏碎后粉尘飞扬。

大马勃

形态特征:子实体近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cm(最大可达40cm),包被厚而坚硬,黄褐色或灰褐色,表面有粗糙的斑状突起或小疣,不易脱落;孢体初期白色,成熟时深褐色,粉末状,遇水可膨胀成胶状物。
分布区域:主产于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等北方地区,生于草原、沙地或针阔混交林下。
图片识别要点:以“个体巨大、包被坚硬、表面粗糙”为识别核心,孢子粉成熟后为深褐色,手捏有颗粒感,遇水膨胀明显,区别于脱皮马勃的轻薄包被。

紫色马勃

形态特征:子实体扁球形或陀螺形,直径5-10cm,包被薄,紫褐色、暗褐色或近黑色,光滑或有细微皱纹,成熟后顶部开裂;孢体紫色或紫褐色,粉末细腻,老熟后呈暗紫色。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如江苏、浙江、湖南、四川等地,生于竹林、阔叶林下或潮湿的腐殖质土壤上。
图片识别要点:颜色是最显著特征——包被呈紫褐色至近黑色,孢体为紫色,质地较柔软,捏破后紫褐色粉尘明显,与脱皮马勃的淡青色、大马勃的黄褐色形成鲜明对比。

药材马勃图片大全

长根马勃

形态特征:子实体近球形,直径8-15cm,包被浅土黄色或浅褐色,表面光滑,有细短柄或假根状基部;孢体初期白色,成熟时浅褐色,粉末状,气味微弱。
分布区域:多见于西南地区(如云南、贵州),生于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腐木旁。
图片识别要点:具有“短柄或假根”基部,包被颜色较浅,孢体成熟后为浅褐色,质地介于脱皮马勃和大马勃之间,个体中等大小。

马勃的品种特征对比表

为便于快速识别不同品种马勃,现将关键形态特征整理如下:

品种名称 子实体形状 直径(cm) 包被特征 孢体颜色与质地 分布区域
脱皮马勃 陀螺形/近球形 5-12 薄,易脱落,内包被淡青色 淡黄褐色,细腻粉末 全国各地(广布种)
大马勃 近球形/扁球形 15-25(最大40) 厚而硬,黄褐色,表面粗糙 深褐色,遇水膨胀 北方草原、沙地
紫色马勃 扁球形/陀螺形 5-10 薄,紫褐色至近黑色,光滑 紫色,细腻粉末 长江以南(林下)
长根马勃 近球形 8-15 浅土黄色,有短柄或假根 浅褐色,粉末状 西南地区(腐木旁)

马勃的采收、加工与炮制

采收时间

马勃以子实体成熟(孢子粉充实)时质量最佳,多在夏秋季(7-9月)采收,此时包被颜色变深,顶部出现裂缝,孢子粉呈粉末状,轻触即散,若采收过早,孢子粉未成熟;过晚则包被易碎裂,孢子粉散失,影响药用。

加工方法

采收后,除去泥沙及杂质,置通风处阴干或晒干(忌高温烘烤,以免孢子粉变质),阴干的马勃色泽较深,孢子粉保留完整;晒干的则颜色稍浅,但需避免阳光直射过久导致开裂。

药材马勃图片大全

炮制方法

  • 净制:取原药材,剪去基部杂质,剥去外包被(若为脱皮马勃,需保留内包被),切成小块或捣碎。
  • 炒制:取净马勃,武火炒至微黄,取出放凉(可降低寒性,增强止血效果)。
  • 麸炒:将麦麸炒至冒烟,加入马勃片炒至表面黄色,筛去麸皮(适用于脾胃虚弱者)。

马勃的功效主治与临床应用

功效主治

  • 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或肺热所致的咽喉肿痛、咳嗽失音,常与牛蒡子、玄参、板蓝根配伍(如《普济方》马勃散)。
  • 利咽开音:治疗声音嘶哑、咽喉干痒,可单用研末含服,或与薄荷、桔梗同用。
  • 止血敛疮:用于外伤出血、鼻衄、吐血,研末外敷(可直接撒于患处,或用油调敷);治疗口腔溃疡、皮肤湿疹,可配伍冰片、青黛研粉外涂。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g(需包煎,以防孢子粉刺激咽喉);或入丸散,每次0.5-1g。
  • 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或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

  • 风寒咳嗽(痰白清稀、怕冷)、脾胃虚寒(腹痛、腹泻)者慎用,因其性寒,易伤阳气。
  • 包煎:马勃质地轻细,煎煮时易漂浮,需用纱布包煎,以免药液浑浊或吸入呼吸道。
  • 孕妇慎用:虽无明确禁忌,但马勃活血作用较弱,为安全起见,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马勃伪品鉴别要点

市场上偶见将地星科真菌(如“地星”)、硬皮马勃科真菌或人工伪造物冒充马勃,需注意鉴别:

  • 地星:子实体球形,外包被开裂成数瓣,呈星芒状展开,内包被坚硬,与马勃的包被易脱落、孢体柔软不同。
  • 硬皮马勃:包被坚硬如木质,表面有疣状突起,孢体木质化,不易捏碎,而马勃孢体呈粉末状。
  • 伪造马勃:用泥沙、木屑等压制而成,质地沉重,无自然纹理,捏碎后无孢子粉尘,或有异味。

相关问答FAQs

Q1:如何判断马勃是否成熟可采收?
A:成熟的马勃子实体包被颜色变深(如脱皮马勃内包被呈淡青褐色,大马勃为深褐色),顶部出现不规则裂缝或小孔,轻触即有孢子粉散出(呈烟雾状),若子实体坚硬、无裂缝,或孢子板结成块,则未成熟,不宜采收。

Q2:马勃和地星在外观上有什么区别?
A:两者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包被开裂方式”:马勃的包被成熟后顶部呈不规则片状或孔状开裂,内包被柔软,孢体为粉末状;地星的外包被会从基部向上裂开成3-7瓣星芒状,内包被坚硬呈碗状,孢体为胶质或木质化,两者可通过“包被是否呈星芒状展开”快速区分。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为何满是籽?这些籽有何独特药用价值?
« 上一篇 09-08
中草药生地图片大全包含哪些生长阶段及药用部位高清图?
下一篇 » 09-08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tjadmin
TA的最新作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