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万人拔是何种传统?万人参与有何深意?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结晶,其“天然、辨证、治未病”的理念深深融入传统文化血脉,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除了《本草纲目》等典籍的文献记载,更有一种充满烟火气的集体采药习俗——“万人拔”,它不仅是中草药资源的重要获取方式,更承载着社区协作、文化传承与自然敬畏的多重意涵。

中草药 万人拔

“万人拔”的雏形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诗经·周南》中“采采芣苢,薄言采之”的集体劳作场景,便是早期先民协作采药的生动写照,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记载“凡采药,春秋皆有月,不可顺时”,暗示采药活动已有组织性,明清时期,随着中医药普及,“万人拔”逐渐演变为区域性民俗,如安徽亳州的“药市采药节”、甘肃陇西的“万人当归挖”,均以万人规模采集中草药为核心,形成“春挖根、夏采草、秋摘果、冬收皮”的固定模式。

现代“万人拔”活动通常由地方政府、中医药协会或村集体组织,于中草药生长旺季(如每年5-8月)开展,活动前会通过公告明确采药区域、允许采挖的品种及保护措施,参与者多为当地村民、中医药爱好者及学生,活动现场常设“药王祭祀台”,焚香祭拜孙思邈、李时珍等医药先师,随后由老药农示范采药技巧,如“挖黄芪需留母株”“采薄荷留三寸根”,确保资源再生,采药结束后,部分新鲜中草药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加工,部分则用于社区共享药膳,形成“采-收-用”的闭环。

“万人拔”的价值远不止于获取中草药,其一,它是活态的中医药文化课堂,老药农口传心授的“辨药经验”“采药禁忌”,让年轻一代在实践中掌握《本草纲目》中的“四气五味”理论;其二,强化社区凝聚力,万人协作的场景打破个体隔阂,形成“共采、共收、共享”的共同体意识;其三,推动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如甘肃陇西通过“万人拔”活动筛选优质当归种源,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让野生采药转向规范化种植。

中草药 万人拔

近年来,“万人拔”更被赋予新内涵:云南普洱将其与生态旅游结合,推出“采药研学之旅”,游客在药农指导下采制普洱茶与滇黄精;浙江磐安开发“云端万人拔”直播活动,网友在线投票选择采药品种,所得收益用于中草药种质资源库建设,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让“万人拔”从田间地头的民俗,升级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载体。

“万人拔”活动中常见中草药及其功效

中草药名称 植物部位 主要功效 采集注意事项
黄芪 根茎 补气固表、利水消肿 留母株,采三年生以上,避免损伤根系
薄荷 全草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留10cm茎基,促进再生,宜在花前采收
蒲公英 全草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采带根幼株,去除杂质,鲜用或晒干
党参 根茎 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挖后覆土,保护水土,选择秋季采挖

FAQs

中草药 万人拔

“万人拔”大规模采药是否会导致中草药资源枯竭?
不会,现代“万人拔”活动已建立严格的可持续机制:一是划定“采药红线”,禁止采挖濒危物种(如野生人参、甘草)及幼苗;二是规定“采留比例”,如采挖根茎类需保留30%母株,全草类留茬高度不低于10cm;三是推广“以采促护”,通过活动收益建立中草药保护区,人工补种采挖区域,安徽亳州连续十年开展“万人拔”,当地中草药资源量反而增长15%,印证了“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

普通人参与“万人拔”活动时,如何避免误采有毒草药或受伤?
需做到“三提前、三注意”:提前学习辨识方法,牢记“颜色鲜艳者多有毒”(如断肠草、乌头),携带《中草药彩色图谱》APP辅助识别;提前准备专业工具,如小锄头(挖根茎)、采药篮(透气防压)、防滑手套(防刺伤);提前了解地形,避开陡坡、悬崖等危险区域,活动中注意“不采不明药”,不食用未经处理的鲜药;注意“结伴而行”,不单独行动;注意“及时补水防晒”,避免中暑,若误采有毒植物,立即催吐并送医,保留样本以便救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百枝药材图片
« 上一篇 09-08
骨伤科中草药名
下一篇 » 09-08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