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树皮药材多苦?苦味成分有何药用价值与科学道理?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树皮是传统中医药中重要的药用部位之一,因其富含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常具有独特的药效和味道。“苦味”是树皮类药材的显著特征之一,这种苦味多与其含有的生物碱、苷类、黄酮类、酚类等活性成分相关,这些成分不仅赋予药材独特的口感,更与其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抗菌消炎等功效密不可分,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树皮很苦的药材,分析其苦味来源、功效与应用,并探讨相关使用注意事项。

树皮很苦的药材

常见苦味树皮类药材详解

黄柏

基原: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或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与应用:黄柏的苦味源于其含有的小檗碱、黄柏碱、掌叶防己碱等生物碱,以及黄柏内酯、黄酮类成分,其核心功效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常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涩痛、脚气痿躄、骨蒸劳热等症,配伍白头翁治疗湿热痢疾,或配知母、熟地黄用于阴虚骨蒸,现代研究表明,黄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其苦味成分正是抗菌活性的物质基础。

厚朴

基原: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与应用:厚朴的苦味主要来自厚朴酚、和厚朴酚等木脂素类成分,同时兼具辛味,能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临床常用于湿滞中焦、脘痞吐泻、食积气滞、痰饮喘咳等症,如配苍术、陈皮治疗湿阻中焦,或配麻黄、杏仁用于痰饮喘咳,其苦味“燥湿”与辛味“行气”协同,既消除病理产物(湿、痰、食积),又恢复气机运行,体现了“苦能泄、辛能散”的配伍特点。

秦皮

基原:木犀科植物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等干燥枝皮或干皮。
性味归经: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
功效与应用:秦皮的苦味源于秦皮乙素(七叶树苷)、秦皮甲素等香豆素类成分,兼具涩味,其功效为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尤其对湿热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有良效。《伤寒论》中的“白头翁汤”即配伍秦皮,治疗热毒血痢;现代用其煎液洗眼,可缓解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涩痛,其苦味“清热燥湿”,涩味“收涩止痢”,双重作用针对湿热下注之症。

苦木

基原: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 (D. Don) Benn.)的干燥枝及叶(树皮亦入药)。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大肠经。
功效与应用:苦木的苦味极强,主要含苦木素类生物碱(如苦木碱A、B)、苦味苷等,具有清热、祛湿、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腹泻、湿疹、疥癣等症,其苦味“大寒”,能直清里热,对湿热蕴结所致的泻痢、湿疹尤为适宜,外用可杀虫止痒,但因毒性较强,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

树皮很苦的药材

苦味树皮类药材的共性特点与应用规律

为更直观对比,现将上述药材的核心信息归纳如下:

药材名称 基原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苦味成分 应用示例
黄柏 芸香科黄皮树/黄檗树皮 苦,寒;归肾、膀胱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小檗碱、黄柏碱 湿热泻痢、骨蒸劳热
厚朴 木兰科厚朴/凹叶厚朴树皮 苦、辛,温;归脾、胃经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厚朴酚、和厚朴酚 湿滞中焦、食积气滞
秦皮 木犀科白蜡树等枝皮/干皮 苦、涩,寒;归肝、大肠经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明目 秦皮乙素、香豆素类 热毒血痢、目赤肿痛
苦木 苦木科苦木枝/叶/树皮 苦,寒;归肺、大肠经 清热、祛湿、解毒 苦木素类生物碱、苦味苷 感发热、湿疹、疥癣

从共性看,苦味树皮类药材多性味“苦寒”或“苦温”,苦味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降气消积”等功效直接相关:苦能“燥湿”(去除体内湿邪)、“泄下”(通泄大便)、“降逆”(平喘、止呕),寒性则能“清热”(清除热邪),这类药材多用于治疗湿热、热毒、食积、气逆等实证,而脾胃虚寒、体质虚弱者需慎用。

苦味树皮类药材的炮制与使用注意事项

苦味药材的“苦”常与刺激性成分相关,炮制可降低副作用、增强药效,黄柏常“盐炙”,引药入肾,增强滋阴降火之力,同时缓解苦寒伤胃;厚朴“姜炙”,用生姜和炙,增强温中散寒、和胃止呕之效,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秦皮“炒炭”,收涩作用增强,适用于久泻久痢。

使用时需注意:① 辨证施治:苦寒药(如黄柏、秦皮)适用于实热、湿热证,虚寒证(如脾胃虚寒、腹泻腹痛)禁用;苦温药(如厚朴)虽性温,但燥湿力强,阴虚津亏者慎用。② 控制剂量:苦味药材多含生物碱等活性成分,过量易伤脾胃,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如苦木毒性较强,内服需遵医嘱。③ 配伍调和:可配伍甘草、大枣、生姜等调和药味,减轻苦味对胃肠道的刺激,如“甘草泻心汤”中用甘草调和诸药。

树皮很苦的药材

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树皮类药材多具有苦味?
A:树皮是植物的保护组织,为抵御病虫害、微生物侵害及紫外线辐射,会合成大量次生代谢产物,其中生物碱(如小檗碱)、苷类(如秦皮乙素)、黄酮类(如槲皮素)、酚类(如厚朴酚)等成分多具有苦味,这些苦味成分不仅是植物的自我防御机制,也是药效的物质基础——苦味成分常具有抗菌、抗炎、调节肠道功能等作用,苦味”成为树皮类药材的重要特征之一。

Q2:苦味树皮类药材煎煮时需要注意什么?
A:① 浸泡:煎煮前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使药材充分吸水,有效成分易于溶出(尤其是苦味中的水溶性成分如生物碱、苷类)。② 煎煮时间:一般煮沸后文火煎20-30分钟,避免时间过短导致有效成分溶出不足;部分含挥发油较少的药材(如黄柏、秦皮)可适当延长煎煮时间,增强药效;而厚朴因含厚朴酚等脂溶性成分,煎煮时间需充足,必要时可先煎。③ 调味:若苦味过重影响服用,可在煎好后少量多次服用,或配伍甘草、大枣(健脾益气、调和药味),但需注意配伍禁忌,如与附子、乌头等有毒药物同用时,不可随意加糖,以免影响药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目前中草药荜茇的最新行情及市场价格多少钱一斤?
« 上一篇 08-25
药材田青图片怎么识别?有哪些特征?
下一篇 » 08-25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