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补气中草药浸酒配方,该选哪些药材?如何泡制更有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3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血”则是滋养脏腑、濡养筋脉的物质基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滋生,当气血不足时,常表现为面色萎黄、头晕乏力、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而药酒作为中医“酒为百药之长”的经典剂型,既能借助酒力促进有效成分溶出,又能通过温通之性增强药效,实现“补血补气、调理脏腑”的作用,以下结合经典组方理论与临床应用,详细介绍几款实用的补血补气中草药浸酒配方,供参考。

补血补气中草药浸酒配方

经典气血双补基础方

此方以“八珍汤”化裁而来,兼顾补气与补血,适合多数气血两虚人群,尤其适用于体质虚弱、术后恢复或久病体虚者。

配方组成(以1000ml白酒为基准)

药材名称 用量(克) 主要功效
黄芪 30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为“补气之长”
党参 20 益气健脾,生津养血,性平不燥
当归 15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之圣”
熟地黄 20 滋阴补血,益精填髓,治血虚萎黄
白芍 15 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助当归补血
茯苓 15 健脾渗湿,宁心安神,助气血生化
川芎 10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使补而不滞
甘草 6 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枸杞子 20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辅助补血
桂圆肉 30 益心脾,补气血,治气血不足之心悸

制作方法

  1. 药材处理:将上述药材(除桂圆肉外)用清水快速冲洗(避免久洗有效成分流失),晾干表面水分;桂圆肉可直接使用。
  2. 容器选择:选用2000ml以上的玻璃或陶瓷密封罐(避免金属容器,以免与酒发生反应),确保无油、无水、无异味。
  3. 浸泡操作:将所有药材装入罐中,倒入1000ml50-60度纯粮白酒(高度酒更利于有效成分溶出),密封瓶口,贴上标签注明日期。
  4. 静置浸泡:置于阴凉避光处,每日轻摇1-2次(促进成分溶出),浸泡15-30天后过滤药渣,将酒液装回洁净容器密封保存。

功效与应用

本方气血双补,兼有健脾、安神之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导致的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症,每日饮用2次,每次15-20ml(约1-2汤匙),以早晚空腹饮用为佳(胃弱者可饭后服),饮用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

女性调养专用方(气血双补+调经)

女性因经、带、胎、产等特点,易耗伤气血,此方在基础方上增加调经养颜之品,适合气血不足导致的月经不调、面色晦暗、色斑、手脚冰凉等症。

补血补气中草药浸酒配方

配方组成(以1000ml白酒为基准)

药材名称 用量(克) 主要功效
黄芪 25 补气摄血,改善气虚乏力
当归 20 补血调经,治血虚闭经
熟地黄 15 滋肾养血,调经养颜
白芍 15 养血柔肝,缓解痛经
阿胶 10(烊化) 滋阴补血,止血安胎,为补血要药
桂圆肉 30 养血安神,改善心悸失眠
玫瑰花 6 疏肝解郁,活血调经,气行则血行
红枣 15(去核) 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枸杞子 20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甘草 6 调和药性

制作方法

  1. 特殊药材处理:阿胶需用黄酒烊化(10g阿胶加20ml黄隔水蒸化),待其他药材浸泡完成后,将烊化的阿胶液加入酒液中搅拌均匀;红枣去核剪碎,玫瑰花用温水快速冲洗后晾干。
  2. 浸泡步骤:除阿胶外,将其他药材装入容器,倒入1000ml白酒,密封浸泡20天,期间每日轻摇,过滤后加入烊化的阿胶液,密封静置7天即可饮用。

功效与应用

本方以补血调经为主,兼补气、疏肝、养颜,适用于气血两虚兼肝郁导致的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痛经、经前乳房胀痛、面色萎黄或色斑沉着等,每日1-2次,每次10-15ml,经期可减量或暂停饮用,孕妇禁用。

脾胃虚弱型气血亏虚方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则气血生化无源,此方重在健脾益气,兼顾补血,适合脾胃虚弱导致的气血不足、食少便溏、腹胀乏力等症。

配方组成(以1000ml白酒为基准)

药材名称 用量(克) 主要功效
党参 25 益气健脾,治脾肺气虚
白术 15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茯苓 20 健脾渗湿,宁心安神
炙甘草 10 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当归 10 养血活血,使气充血旺
熟地黄 15 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山药 30 健益脾肾,固精止带
莲子 15(去心) 补脾止泻,养心安神
砂仁 6(后下) 行气调中,醒脾开胃,防止滋腻碍胃
大枣 20(去核)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制作方法

  1. 药材处理:砂仁需后下(浸泡最后10天加入),避免其挥发油损失;莲子去心(心性寒,易伤脾胃),山药、大枣洗净后切片。
  2. 浸泡步骤:除砂仁外,将其他药材装入容器,倒入1000ml白酒,密封浸泡25天,每日轻摇,最后10天加入砂仁,继续浸泡后过滤,装瓶密封。

功效与应用

本方健脾益气为主,佐以补血,兼有燥湿、消食之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导致的气血不足、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四肢乏力、面色萎黄、精神不振等,每日2次,每次15ml,饭后饮用(避免空腹刺激脾胃),湿热体质(舌苔黄腻、口苦)者慎用。

补血补气中草药浸酒配方

药酒通用制作与饮用注意事项

  1. 选酒:建议选用纯粮酿造的高度白酒(50-60度),酒精浓度过低不利于有效成分溶出,过高则可能刺激脾胃;也可用黄酒(如绍兴酒)替代,适合酒量小或脾胃虚弱者。
  2. 容器:优先选择玻璃、陶瓷或瓦罐,避免使用塑料、铝、铁等金属容器,以免药材中的成分与容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
  3. 浸泡时间:一般需15-30天,期间可每日轻摇1-2次,但不宜频繁打开瓶盖(避免酒精挥发、污染);若需加速溶出,可采用“隔水炖法”(将药酒容器置于热水中加热至50-60℃,保持2小时后密封冷却,再继续浸泡)。
  4. 饮用禁忌
    •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 感冒、发热、炎症急性期不宜饮用;
    •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痛风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饮用;
    • 饮酒期间忌食生冷、辛辣、绿豆、萝卜等食物,不宜与西药(尤其是头孢类、镇静剂)同服。
  5. 保存方法:密封避光保存,置于阴凉处(10-20℃),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开封后建议3-6个月内饮用完毕,若出现浑浊、沉淀、异味不可饮用。

相关问答FAQs

Q1:哪些人不适合饮用补血补气药酒?
A:补血补气药酒虽好,但并非人人适宜,以下人群需禁用或慎用:①孕妇、哺乳期妇女:药酒中的酒精及活血类药材(如当归、川芎)可能影响胎儿发育或导致回乳;②儿童及青少年: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酒精易损伤肝脏;③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小板减少、胃溃疡):活血类药材可能增加出血风险;④湿热体质者(舌苔黄腻、口苦、大便黏滞):滋补类药材易助湿生热,加重症状;⑤对酒精过敏者:易引发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感冒发热期间不宜饮用,以免“闭门留寇”,加重病情。

Q2:药酒浸泡时间越长越好吗?
A:并非越长越好,药酒浸泡时间需根据药材成分和酒精度而定:一般而言,1-2周内酒溶出的是易溶性成分(如生物碱、挥发油),2-4周溶出的是难溶性成分(如皂苷、多糖),但浸泡超过1个月,部分药材的有效成分可能已基本溶出,继续浸泡反而可能溶出较多杂质(如鞣质、有机酸),导致酒液浑浊、口感变差,甚至刺激肠胃,酒精会随着时间挥发,浓度降低,防腐能力下降,过长浸泡易滋生细菌,建议普通药酒浸泡15-30天为宜,期间可观察酒液颜色(如呈淡黄色或棕红色,表明有效成分已溶出),过滤后及时饮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前列腺炎中医治疗药方
« 上一篇 09-09
中草药柴具体指哪种药材?其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下一篇 » 09-09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