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中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需从整体观念出发,结合辨证论治,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驱邪外出达到治疗目的,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感冒”“伤风”“时行感冒”范畴,多因外感六淫、时行病毒,导致卫表不和、肺气失宣,其病位在肺卫,与脾、肾等脏腑功能相关,治疗以“解表达里、调和营卫”为基本原则,同时注重扶正祛邪、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中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理论认识

中医认为,外邪侵袭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外因,其中风邪为六淫之首,常夹寒、热、暑、湿等邪气共同致病;内因则是正气不足,如肺卫气虚、腠理不固,导致外邪易侵,病机演变初期多属表证,以风寒束表、风热犯肺、暑湿伤表等为主;若失治误治,邪气可内传入里,转化为里热证,或兼夹痰湿、食滞等;素体虚弱者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形成气虚、阴虚等证型。

辨证论治与核心方剂

中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强调“辨证分型、随证治之”,临床常见证型及治法方药如下:

证型 主要症状 治法 代表方剂 常用药物
风寒束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 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葱豉汤 荆芥、防风、生姜、葱白、杏仁、桔梗、甘草
风热犯肺证 发热重、微恶风、咽喉肿痛、口渴、咳嗽痰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辛凉解表 银翘散、桑菊饮 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芦根、桔梗
暑湿伤表证 发热、头昏重胀痛、胸闷恶心、呕吐泄泻、口中黏腻、苔黄腻、脉濡数(多发于夏季) 清暑祛湿解表 藿香正气散、新加香薷饮 藿香、佩兰、香薷、厚朴、扁豆、荷叶、滑石、金银花
气虚感冒证 反复感冒、恶寒发热、自汗、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浮弱 益气解表 参苏饮、玉屏风散合葱白豆豉汤 党参、苏叶、黄芪、防风、白术、葛根、生姜、大枣
时行感冒(流感) 突发高热、全身酸痛、咳嗽剧烈、咽痛、乏力,可伴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传染性强) 清热解毒、透疹达邪 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 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贯众、黄芩、牛黄、石膏

中医特色外治法

除内服中药外,中医外治法可辅助增强疗效,尤其适用于儿童或服药困难者:

中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 针灸疗法:取风池、合谷、列缺、大椎、肺俞等穴位,风寒证用泻法或加灸,风热证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
  • 刮痧与拔罐:风寒证可在背部膀胱经(大椎至肺俞穴)、颈项部刮痧或拔火罐,以疏风散寒;风热证可在颈背部走罐,以清热解表。
  • 穴位贴敷:用生姜、大蒜捣泥贴敷于涌泉穴,或用三伏贴、三九贴(含白芥子、细辛等)贴敷肺俞、膏肓等穴,以扶正固表,预防反复发作。
  • 中药熏洗:荆芥、防风、薄荷、紫苏叶各30g煎汤,先熏后洗头面及四肢,可助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初期。

调护要点

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上呼吸道感染期间需注意:

  1. 生活调护:避风寒,畅情志,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2. 饮食调理:风寒证宜食辛温散寒之品(如生姜红糖水、葱白粥),忌生冷;风热证宜食辛凉清淡之品(如菊花薄荷茶、梨汁),忌辛辣油腻;暑湿证宜食清暑化湿之品(如绿豆汤、荷叶粥);气虚证宜食健脾益气之品(如山药粥、黄芪炖鸡)。
  3. 特殊人群调护:儿童为“纯阳之体”,易热化,用药需轻灵;老人多脾肾亏虚,需兼顾扶正;孕妇慎用峻猛药物,以安胎为先。

相关问答FAQs

Q1:中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多久能见效?
A:中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起效时间与证型、病情轻重及个体差异相关,一般而言,风寒证、风热证若辨证准确,服药后24-48小时可缓解症状(如鼻塞流涕减轻、体温下降);暑湿证因湿邪黏滞,疗程可能延长至3-5天;气虚感冒需调理体质,症状缓解约需5-7天,若服药3天症状无改善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排除合并细菌感染或其他疾病。

Q2:上呼吸道感染期间能吃补品吗?
A:感冒期间脾胃功能减弱,不宜进补,尤其风寒证需“散邪”,若误用阿胶、人参等温补之品,易“闭门留寇”,加重病情;风热证需“清热”,若服用鹿茸、冬虫夏草等温补药物,易助热化火,导致咽喉肿痛、高热不退,待感冒痊愈后,根据体质(如气虚、阴虚)适当调理,可服用玉屏风颗粒、生脉饮等以扶正固本。

中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云南药材为何呈菱形?这种形状有何独特价值与意义?
« 上一篇 09-10
慢性肠胃炎中医治疗有哪些有效方法与调理建议?
下一篇 » 09-10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